?同煤集團:以“減、優、綠”推進高質量發展
?同煤集團:以“減、優、綠”推進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大同煤礦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9-07-18
“各部位巡視人員請注意,智能化采煤遠控模式現在開啟。”7月15日上午8時,在同煤集團塔山礦調度指揮中心,技術工人桂儒佳開始了他一天的“采煤”工作。
同煤集團塔山礦1500萬噸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是國家“十三五”千萬噸級特厚煤層智能化綜放開采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項目。自今年2月27日正式投運以來,其安全、高效、便捷的優勢明顯。“實現智能化開采后,綜采隊由原來每班20人減到8人以下,效率提升了50%。今后我們將力爭建成工作面回收率達到95%以上、混矸率不超過30%的一流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該礦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占元說。這是該礦圍繞同煤集團“36951”戰略體系,堅持走“減”“優”“綠”發展之路,科學調整生產結構,優化礦井產量,深入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取得的成果。
近年來,同煤集團作為世界500強、煤電深度融合的特大型國有現代化能源集團,始終堅定不移地走“減、優、綠”發展之路,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激發能源革命新活力,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全力推進煤炭減量置換,持續加快先進產能培育,不斷抓好新能源產業發展,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走出了一條符合新發展理念要求、體現能源革命特征的資源型企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交出了一份轉型發展與生態礦山協調發展的精彩答卷。
用好“減”字訣,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近年來,同煤集團積極穩妥推進去產能工作,截至2018年底,3年間共關閉退出9座礦井、核減3座礦井產能,退出、核減產能合計1606萬噸,提前、超額完成了“十三五”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同時,加快老礦井“瘦身健體”,2018年完成了12座礦井22個采區的殘舊采區回撤、收縮、封閉工作,降低了運行成本。今年,計劃再退出產能150萬噸。
巧打“優化”牌,積極培育先進產能。截至去年底,同煤集團已建成9座千萬噸級礦井,先進產能礦井增至15座,占比達61.7%,今年計劃確保先進產能占比達到70%以上。同時,該集團積極優化產業結構。立足煤炭主業,發展電力產業,建設高參數、大容量、低排放的坑口電廠,關閉退出10萬千瓦及以下機組,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目前,電力總裝機容量達1708.5萬千瓦,成為我省第一大發電企業;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構建了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為主的現代煤化工體系。其中,年產60萬噸煤制甲醇項目、年產10萬噸煤基活性炭項目穩定運行,年產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已開工建設,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正在加快履行相關審批手續;年產5000噸甲醇制氫氣項目、年產700噸電解水制氫等項目正在開展立項及可研編制等前期工作。掛牌成立了物流有限公司,同煤雙創中心正在加快推進。優化礦井生產系統,大幅提高資源回收率,在30座礦井33個工作面實施了小煤柱、無煤柱工藝,資源回收率提高3.6%;優化升級技術裝備。推進安全高效智能礦井建設,2017年投資建成的同忻礦國內首個智能化綜放工作面,效率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了15%,填補了煤炭行業智能化綜放工作面生產的空白,獲得了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今年又在塔山煤礦建成年產1500萬噸級智能化綜放工作面,被列為國家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此外,還在全行業首創研制的礦用智能鏈臂鋸切頂機,開創了機械裝備井下快速切頂、開槽卸壓的先河。綜采工作面切頂工藝由“人工爆破放頂”向“機械精準切頂”轉變,實現了“裝備改變工藝”的革命性變革。
增添“綠色”底色,加快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現“黑色”產業蝶變。該集團聚焦資源化利用,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著力推動資源的再利用、再循環。打造更加完整、更加經濟、更加環保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科學布局首尾相接的產業鏈條,在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極大地降低了廢棄物排放量,從生產源頭助推了生態礦山建設。現已建成的塔山循環經濟園區包括 “兩礦四化五電九廠一條路”21個項目,涵蓋煤炭、電力、熱能、化工、建材、新能源、現代服務等產業,凸顯了高科技、大規模、循環化的集聚效應,形成了煤-電-熱、煤-化工、煤-電-建材三條產業鏈協同運營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建成的4個煤矸石和粉煤灰項目,每年可消耗煤矸石120萬噸、粉煤灰30萬噸。與此同時加快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從治理矸石山入手,把環境治理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建成了總面積為42萬平方米的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把昔日的矸石山治理建成為國家級4A級景區。對永定莊煤業公司東山頭矸石山、忻州窯礦石巖莊矸石山等進行生態恢復治理,成功種植了各類喬灌類植物和杏樹、蘋果樹、山楂樹,黃花菜等果蔬,建成了“春有綠、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綠色生態花果山,取得了集綠化、美化、觀賞、效益于一體的治理效果。在抓好礦山生態綠化工作的同時,該集團還把礦區生活污水和礦井水治理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下大力氣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先后完成了“4+2”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工程;建設了17個礦井水處理項目;持續推進煤改電、煤改氣、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供熱;積極推進空壓機余熱利用項目建設,對空壓機的廢棄余熱進行二次回收,用于職工浴室供熱等;對礦區道路、職工生活住宅區進行了大規模綠化改造,為員工家屬打造了優美宜居的生活環境。截至目前,已累計建成9個省級園林單位和105個市級園林化達標景區,形成了“以道路綠化為網絡,庭院和住宅區綠化為依托,工業廣場、園林景區、公共綠地建設為亮點”的具有同煤特色的綠色生態新格局。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