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6-05
在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四局三公司寧德雙福高速項目部會議室的沙盤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雙福高速和項目部拌合站緊鄰供應寧德市民16萬人用水的第三自來水廠,一個食品加工廠緊鄰施工便道。“哪怕車速過快揚起的塵土都可能影響到水廠的水質和食品的加工,這對項目施工管理和環保要求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為項目建設的一塊“心病”,一直在項目經理李保印心中懸著。
2015年底,項目部成立環保管理小組后,召開了首次會議,大家分析了福建市場的標準化要求和環保工作面臨的嚴重形式,會上有人提出:“國家在發展,機械化、智能化和循環利用是大勢所趨,既符合國家政策,又符合公司‘項目管理年’活動,我們必須利用新科技來解決環保壓力,保護寧德人民的飲用水,保護這里的一山一水。”這一提議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認同,科技環保的大幕就此拉開。
在拌合站的大臨建設中,建設者規劃安裝了廢水處理系統,設置了三級沉淀池,排放的污水經沉淀后形成的清水,可以循環使用,沖洗罐車或者對道路進行灑水降塵。
廢水處理回收循環再利用設備
拌合站開始運轉后,項目部率先安裝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抑制拌合站水泥罐揚塵的設備——脈沖式除塵器,將10臺設備安裝在水泥罐上,混凝土攪拌時產生的細小上揚粉塵會被脈沖除塵器收集起來,利用脈沖反吹的壓縮空氣,再將粉塵返回混凝土。
“該設備除塵清灰效率高、運行穩定,一次可處理4.8噸混凝土產生的粉塵量,除塵率高達99.5%,還能夠將粉塵回收利用,最大程度減少了對周邊環境和水廠的影響,達到了降本和環保‘一箭雙雕’的目的。”李保印介紹說,“從開工到結束,我們從未收到水廠和其他單位的任何投訴,說明我們所做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上部的灰塵顆粒解決好,殘留混凝土亂棄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小覷。該項目部擔負著24萬方混凝土的生產任務,按照一般混凝土的損耗率2%來保守估算,混凝土浪費將高達4800立方米以上,相當于近500罐車混凝土造成了浪費,給項目成本管理帶來了很大壓力。“剩余混凝土的處理對項目部的環保施工也同樣是個挑戰,之前罐車司機常常將罐內的剩余混凝土隨地傾倒,既污染環境又造成了巨大的浪費。”技術負責人楊澤功說。
經過多方考察,項目部投入13萬元,引進了新一代環保節能產品“砂石分離機”。混凝土廢料漿水由進料斗流入分離機進行清洗,分離出來的砂石分別送到出砂口與出石口,溢流出來的漿水流向沉淀池,通過三級沉淀后再由水泵抽回。徹底解決了廢棄混凝土的污染問題,實現了殘留混凝土中的砂石的清洗分離及回收利用。
李保印介紹,該砂石分離機設備耐磨、操作簡單,便于清理檢修,將為項目節約成本約56萬余元,大力推進了綠色環保工地的建設。
在拌合站出口處,項目部還設置了工程清潔洗輪機,對進出的車輛進行清洗,該設備采用機械感應,自動控制無需人工,不到1分鐘的時間潔凈度高達80%以上。在下方,建設者還安裝了沉淀池,將水回收重復利用。
本著“高標準、謀貴眾、勇立新”的原則,項目部發揮全體人員的聰明才智,在福建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首次使用了門禁人臉識別與車牌自動識別系統,并在福建省推廣;隧道口仰坡施工,保持原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率先使用無需水冷的螺桿式空氣壓縮機,既減少了設備占地面積,又減少了油污污染;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完成后,及時對主線用地進行綠化處理,既防止水土流失,又美化了施工環境。
雙福高速下房山大橋
從拌合站門口到井上大橋,6個便道口,項目部在每個便道口設2人清理,在晴天,2臺灑水車不間斷對便道和施工現場進行灑水,實現施工現場零揚塵。“很多時候,為了做好環保工作,我們經常用灑水車對104國道5公里道路利用晚上義務進行清洗。”項目安全部長李連合介紹說。
“項目體量不大,但標準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環水保責任心強,各方面做得都不錯。”福建省環水保工作人員在檢查后對項目部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寧德電視臺還對該項目標準化及環水保工作進行了專題采訪,業主和市高指組織各參建單位來觀摩參觀,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
寧德沈海復線雙福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沈陽至海口縱線擴容工程,2018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目前,一輛輛汽車快速穿越隧道和橋梁,行駛在雙福高速上,道路兩旁樹木郁郁蔥蔥,形成一幅“人在車上坐,車在畫中游”的“富春山居圖”。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