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1-03
2019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從北京至張家口的客運時間由3個小時7分鐘縮短至1個小時。該線路也將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交通運營服務。
中鐵十八局參建的京張高鐵通車運營(劉超 攝)
100多年前,詹天佑曾感嘆:“我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為此,他帶領中國工程師打破了中國不能自建鐵路的斷言。今天的京張高鐵則提檔升級,開啟了世界智能鐵路先河。
這背后凝結了新時代中國鐵建建設者的智慧和汗水,最終使世界上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風沙高速鐵路由夢想變為現實。
20余種智能化工藝 打造“智能京張”
由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八局京張項目部參建的京張高鐵4標位于北京市延慶區和河北省懷來縣境內,正線全長19.12公里,沿線跨越的高壓線、國防通信管線錯綜復雜,征拆難度極大,具有點多線長、結構形式多樣等特點。
項目部踐行“以工裝保工藝,以工藝保質量,以質量促精品”施工理念,將京張公司鐵路工程管理平臺與自有信息化系統相結合,采用原材料二維碼管理、鋼筋數控加工、混凝土信息化管理、沉降觀測控制、內業資料平臺管理和視頻監控等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了全過程質量控制。
據項目經理宋庚銀介紹,他們先后將20余種智能化工藝運用到京張高鐵建設中。其中,僅在康莊高架特大橋連續梁施工中,就采用了BIM可視化技術、智能鋼筋捆扎機技術、自動張拉、智能壓漿技術、智能噴淋養護技術等13種智能化工藝。
中鐵十八局承建的東花園隧道進口(高鵬飛 攝)
在全長4.97公里的國內最長強富水地區深基坑無維護明挖隧道——東花園隧道施工中,項目部技術人員通過降水試驗,優化了群井降水的施工方法,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研發“自動控制降水與預警系統”,對隧道基坑降水進行實時監控,保證了降水效果。
此外,項目部還首次采用速凝橡膠瀝青噴涂防水材料,與中國鐵建所屬鐵五院共同研發了自動噴涂機器人,可以像“補水、防曬、貼面膜”一樣,在襯砌施工完成后,由智能拱墻養護臺車自動噴淋養護(“補水”),在襯砌外側設置陽光板(“防曬”),噴涂速凝橡膠瀝青防水涂料(“貼面膜”)。這種新涂料的使用,以及運用機器人自動噴涂,在我國高鐵施工領域均為首次。與傳統人工噴涂相比,噴涂機器人作業不僅提高了噴涂效率,而且減少了人工噴涂厚度不均的質量通病。
“四化管理” 打造“安全京張”
在混凝土拌和、鋼筋加工、路基填料、級配碎石拌和、箱梁預制和小型預制構件等施工環節,該集團全部采用工廠化生產,優先采用機械化施工。
為積極打造安全環保工地,他們通過模型+動畫培訓、安全體驗館真實體驗、多媒體安全培訓工具箱、門禁系統和道路侵限預警裝置,全方位嚴保現場施工安全。
項目部為現場施工人員定制印有二維碼的安全帽,掃描后不僅能獲取姓名、年齡、工種等基本信息,還清楚地記錄血型、過敏藥物等信息。
另外,項目部通過與北京交通大學合作,采用“深孔測斜”方法,開發了邊坡穩定性安全監控軟件,保證了深基坑邊坡穩定性。
嚴抓環水保 打造“綠色京張”
中鐵十八局京張高鐵4標所在位置具有大風天氣頻繁等特點,特別是東花園隧道緊鄰官廳水庫、康西草原和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等環境敏感地區,對環保、水保要求高。
為踐行綠色辦奧運的理念,中鐵十八局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反復優化施工方案,以技術創新帶動工程建設,打造“綠色京張”。
中鐵十八局承建的京張高鐵延慶三線橋段(王會堂 攝)
他們在現場安裝了揚塵監控儀,實時監測揚塵、噪聲情況,一旦超過警戒值,立即采取霧炮降塵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在京張高鐵延慶下行聯絡線特大橋跨烽火臺連續梁施工中,他們采用0號塊預制吊裝技術施工,在現場搭設保溫棚,在棚內進行預制,采取蒸汽法養護,在保溫保濕養護至設計強度后拆除支撐措施。該方法降低了安全風險,保證了混凝土冬季施工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對既有文物的干擾。
在路基施工中,該集團采用新型GPI巖質邊坡植被建造技術進行邊坡防護,兼顧防護與環境兩方面的功效。他們通過坡面上預埋位移監測設備對坡面位移量進行監測,采用智能養護系統對植物進行噴灌養護,設置雨水回收池,達到節水節能、“建養結合”目的。
中鐵十八局承建的巖質邊坡綠化效果(高鵬飛 攝)
京張高鐵是2022年冬奧會的交通保障線、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經濟服務線、傳承京張鐵路百年歷史的文化線,也是全面展示高鐵建設成果的示范線。中國鐵建的建設者們承載著責任與榮耀,沿著先輩足跡,用自己的信念和汗水打造精品工程,為國家基建事業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