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再提升 “金牌”不褪色
——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能力持續提升記
——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能力持續提升記
能力再提升 “金牌”不褪色
——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能力持續提升記
——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能力持續提升記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02
北斗導航、探月工程三期等重大工程將實現收官;火星探測等重大任務將完成發射;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3型運載火箭將實現首飛;亞太6D衛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衛星互聯網融合試驗星等商業衛星將完成發射……
之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型號工作會,公布了以上重磅消息,并指出,2020年我國宇航發射將繼續“超級模式”,有望首次達到“40+”。這其中,長三乙火箭計劃有10發任務,涉及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組網、國際商業衛星發射等。不僅如此,1月7日,“金牌戰將”長三乙更是以完美的發射表現,正式開啟了中國航天超級2020的“開門紅”。
1月7日晚11時20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2020年“開門紅”,拉開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的序幕。
據悉,今年長三乙火箭計劃有10發任務,涉及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組網、國際商業衛星發射等,責任十分重大。
作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金牌戰將”,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以高成功率聞名于世。然而,“成熟不等于成功,成功不等于不變”,這是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發射試驗隊的基本共識。
為適應新形勢下對火箭發射的新要求,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結合實際需要,穩中求變,在經驗總結及技術創新上下足功夫,不斷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經過20多年的發展,長三乙火箭GTO運載能力從最初的4噸多已經提升至5.5噸,可滿足多數衛星的入軌需求。不過,面對有效載荷不斷增加的局面,且作為中國商業發射服務的主力火箭,如何與其他航天強國爭奪商業衛星發射市場,這是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研制團隊必須面對的問題。
據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張亦樸介紹,2019年12月,長三乙火箭GTO運載能力提升100公斤的方案完成了論證,目前正處于設計階段。
“這次改進對長三乙火箭來說是大規模的。”張亦樸表示,長三乙火箭過去曾經歷過幾次改進,最近一次是為發射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加長了火箭一級和助推器,增加了推進劑加注量,從而實現了GTO運載能力從5.1噸到5.5噸的提升。本次通過方案改進、箭體減重和優化設計3個方面,實現提升100公斤運載能力的目標。
“不要小看這100公斤。”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低溫動力系統指揮朱平平說,這100公斤能進一步提升長三乙火箭的性價比,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此外,為順利實現2020年中國航天宇航發射的“開門紅”,長三乙火箭試驗隊做了大量“質量問題回頭看”工作。具體來說,就是回顧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2019年在研制中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否在本發火箭一一落實。
“長三乙高密度發射,任何技術狀態變化和發生過的質量問題都要予以關注并落實,才能不斷提升它的可靠性。”張亦樸說。
序幕已拉開,戰鼓已敲響,2020,長三乙將為中國宇航發射鑄就新輝煌。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