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唐一線員工:無論多少天,我們都堅持下去
中國大唐一線員工:無論多少天,我們都堅持下去

文章來源: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13
“我們大唐湖北人是堅強的,一定不辱使命,請相信我們!”
“每名職工都要站好自己的崗,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
“不能因為疫情耽誤正常工作,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無論需要堅守多少天,我們都會毅然決然地堅持下去。”
近一段時間以來,武漢乃至整個湖北,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而中國大唐湖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職工的情況也時刻牽動著十萬大唐人的心。
在疫情面前,湖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克服諸多困難,加強疫情防控,強化人文關懷,始終把重點放在確保一線堅守崗位的職工安全健康上。而堅守在崗位的一線職工也在積極努力,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一邊保障發電任務,一邊做好疫情防護……
任丹丹、武修苗:值守“夫妻檔”
任丹丹、武修苗夫婦合影
33歲的任丹丹和同齡的武修苗都是中國大唐湖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中國大唐湖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事業部職工,一個是安生部主任、一個是綜合管理部薪酬主管。作為中共黨員,春節期間他們共同堅守在值班崗位。沒想到的是,這次春節值守一直持續到了現在,本來買好的2月3日回老家的票也已退掉了。
疫情發生以后,任丹丹不僅關注生產各項工作,傳達中國大唐及其湖北公司安全生產的相關要求,還作為事業部值班人員時刻關注疫情進展情況。這段時間,他針對疫情期間如何保障場站物資供應、如何交接班、場站疫情如何防控、如何保設備穩定等工作,制定了湖北新能源事業部所屬場站《保安全生產穩定方案》。武修苗負責每天的生活物資、防疫物資等消耗品的統計、登記、分析以及大唐湖北新能源事業部防疫工作開展情況的匯總。近期,她還編制了湖北公司疫情防護所需物資計劃,制定了事業部防疫專項補助方案。
中國大唐湖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中國大唐在湖北區域的能源開發與運營,所屬湖北公司新能源事業部管理的場站有常風風電場、華山觀風電場和匡河光伏電站。三個場站目前一共有16個人在堅守。
任丹丹說,這個春節對三個場站的安排本來是計劃讓一部分人回家過大年三十、一部分人回家過元宵節,突如其來的疫情把計劃全打亂了,到2月8日,兩個風電場、一個光伏電站分別堅守了22天、19天和18天。
任丹丹每天都保持著跟三個場站的溝通。剛開始物資缺乏,在集團公司的協調下,中水物資集團幫助采購了一批防護物資,包括口罩、消毒液、一次性手套、防護服等,加上后期他們自己也采購了一批,都在陸續發貨中,所以相對比較充足。堅守了這么長時間,大家的心理狀態都保持得還不錯,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也每天與家里進行電話溝通、報平安。
春節期間,三個場站沒有發生24小時風機停機故障,設備可利用率保持在99%以上。截至1月底,三個場站完成發電量超過計劃值118%,其中華山觀風電場同比增加電量124萬千瓦時,超過8年來平均值61萬千瓦時。
2月7日,任丹丹制定了《確保場站物資保障方案》,建立起疫情防護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儲備、補充、更新、調撥、配送和監測、監管、預警體系,確保所屬場站疫情防護所需物資、生活用品及時供應。
“我們大唐湖北人是堅強的。無論是在現場值守的人,還是留守在家的人,每個人都在努力。我們一定不辱使命。請相信我們,我們能堅持下去!”任丹丹說。
華山觀風電場:站好自己的崗
中國大唐華山觀風電場位于湖北鐘祥市磷礦鎮,升壓站坐落在磷礦鎮的秦沖村里。自1月17日完成交接班后,到2月8日,華山觀風電場一值7人已經連續工作22天。
華山觀風電場部分堅守人員
1月17日,距離農歷新年還有一周,33歲的韓春水在這一天告別了自己的新婚妻子,32歲的劉超告別了自己剛出生兩個月的兒子,51歲的方曉也在這一天告別了自己上高三的女兒。他們都答應家人正月初七早點下班回家。1月23日,武漢“封城”。1月26日,他們得知需要再堅持一個14天。2月6日又得知,還需要再堅持一個14天……
1月24日,26歲的值長陳時強考慮到武漢“封城”后,鐘祥作為武漢“近鄰”,也面臨著“封城”的可能,大清早便帶著李建民和方曉到鐘祥市內采購生活用品。看到米面油的價格沒有上漲,他們便買了夠吃一個星期的食物。
1月25日,大年初一,鐘祥市大橋、秦沖村村口均已封堵。從這一時刻開始,華山觀風電場人員便無法從村中出去采購其他物資。陳時強之前的果斷決策被證明是正確的。
“我是共產黨員,要帶頭做好疫情防控!”堅守期間,1月19日曾去過武漢的值班員劉超,自覺進行自我隔離,等待14天的觀察期安全度過后,才返回工作崗位。
1月31日,本是該值交班的時間。這一天,韓春水給自己的新婚妻子打電話,告知自己無法回家。此時他的父母已經到了襄陽,本來以為當天可以一家人團聚,但現在歸期不定,韓春水的聲音有些哽咽。
這一天,32歲的劉超給妻子打電話,想看看自己出生兩個月兒子的模樣,并安慰妻子自己不能回家,讓她做好防護,照顧好自己和寶寶。
也是在這一天,無法出村采購的陳時強與秦沖村書記溝通,被告知可以放行,但目前省道已經封路,即使他們出去了也買不到食物。回升壓站的路上,陳時強看到村民地里種有白菜、蘿卜,就抱著試一下的心態,敲開了一戶村民家的門,村民很暖心地賣給了他們白菜、蘿卜和大米。
還是在這一天,升壓站的生活用水突然停了,經了解是因為使用增壓泵導致幾戶村民的水龍頭出水量減小很多,村民們便拔走電線不讓升壓站繼續使用增壓泵。幾經協商,達成協議:白天升壓站不使用增壓泵,晚上19時以后才使用增壓泵給升壓站供水。于是,7名值守人員只能晚上接水供第二天使用。
2月5日,下起了鵝毛大雪,有6臺風機因覆冰發生故障。由于天氣寒冷,陳時強擔心水冷系統再不投入加熱狀態會造成更大的故障,就帶上李建民和韓春水,提上水泵和水桶,抬上桶裝水,背上備件,徒步走向山上的風機。越往山上雪越深,每走一步都很吃力,他們走過的地方留下了一個個深深的腳印。經過將近1個小時的攀爬,他們才挪到了風機旁。又經過5個小時頂風冒雪的工作,他們終于順利完成了6臺風機的故障處理。雖然累得骨頭都快散架了,但他們卻很開心。
“我們只是最普通的基層職工,深知在疫情期間很多事情不能憑想當然去做,但每個崗位都需要站好自己的崗,很多事情不能因為有困難就不去做。在困難面前,擔當是勇氣,更是責任。”陳時強說。
常風風電場:年輕的擔當
常風風電場4名運行人員
中國大唐常風風電場位于湖北宜城市王集鎮,從1月20日接班到2月8日,李會圓等7人堅守在風電場已經19天了。
堅守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現場人員安全和風機正常運轉。特殊時期,27歲的值長李會圓擔心人員長期堅守造成的精神狀態不佳,場里的重大操作能不做的盡量不做。而一旦風機出現故障,困難再大也要想方設法搶修。2月3日,一臺風機的偏航軟啟動器出現故障,需要馬上更換。由于配件倉庫距離較遠,道路又被封堵,汽車無法通行,李會圓騎了3個多小時自行車才將配件取回。經過緊急搶修,風機很快恢復正常運行。1月份,常風風電場完成發電量869萬千瓦時,風機可利用率達到99.61%。
堅守期間,李會圓還經歷了失去至親的巨大痛苦。大年初三,他51歲的父親不幸意外去世。突然而至的消息讓他驚呆了,完全不知所措,給事業部領導打電話時已經泣不成聲,領導們想盡辦法安排他回家最終沒有成行。現實條件讓他無法離開湖北,而即使能回去也要被隔離,也不能與親人見面。李會圓忍著巨大的痛苦,不吃不喝在宿舍待了兩天兩夜。兩天過后,他就恢復了上班,大家擔心他的身體,勸他好好休息,但他還是堅守在崗位上。他不愿多提起這件事,只說了“父親剛剛撫養出我和弟弟妹妹三個大學生,還沒來得及輕松一下……”便哽咽地說不下去,同事也盡量不去觸及他的傷口,只有默默地在心底祝福他堅強地挺過難關。
隨著堅守時間的延長,大家不免產生焦慮情緒,都盼著能早點交班。李會圓便給大家分析現狀:即使交班了也要被隔離14天,14天過后又到了接班的日子,與其自己隔離還不如大家在一起。“目前現場人員情況比較穩定。”李會圓說,7個人在一起做飯、包餃子、講笑話、談心,其樂融融。
堅守還要繼續,作為值長,李會圓做好了下一步的應急準備。雖然中國大唐湖北公司要求的是“保證人身安全是第一位,出了故障,根據實際情況,能搶修就快速搶修,如果道路封堵,實在無法搶修的,暫緩搶修,時刻與當地政府溝通,爭取更早地搶修故障”,但作為運行人員,李會圓說不能看到風機停下來,在保證現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會盡最大努力保證風機運轉。“我們會騎自行車或者步行過去,不能因為疫情耽誤正常工作,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匡河光伏電站:孤獨并被溫暖著
中國大唐匡河光伏電站位于湖北黃岡市羅田縣匡河鎮石橋鋪村,距離羅田縣城40公里、黃岡市100公里。從1月21日至今,28歲的朱園林和29歲的楊康堅守在電站已經18天。
朱園林正在仔細調整機組運行參數
這是朱園林第一次在湖北過新年,雖然很想念遠在河南的家人,但是因工作需要,他始終堅守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全力以赴確保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在工作的近7年時間里,每逢五一、十一、春節等節假日,朱園林都主動要求堅守崗位,有5個農歷新年都是在崗位上度過的。他說:“現在科技這么發達,與親人視頻,也是在一起,還是讓那些有需求的同事們回家過年吧!我等節后回去也是一樣的。”
今年春節期間,面對疫情,他和楊康嚴格執行公司和當地政府要求,在電站進行自我隔離,不讓外來人員隨意進出升壓站;每天進出中控室之前進行體溫測量,并仔細消毒,做到勤洗手;積極與上級公司和地方政府部門溝通匯報,詳細了解疫情情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每日換班前,加強溝通,詳細了解機組運行狀態,為做好當天值守工作奠定基礎。
遠離城市,遠離塵囂,他們時而感到孤獨、疲憊,時而感到心情沮喪,但每每這個時候,他們都在想,因為有自己的努力,能夠為疫情防控第一線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能夠為祖國堅強守護,心里就得到安慰,孤獨與疲憊瞬間煙消云散。
目前,他們的身體狀況很好,思想和心理狀態都很穩定,每天都會向父母、向公司領導報平安。兩個年輕人還表示,無論需要堅守多少天,他們都會毅然決然地堅持下去。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