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奮戰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戰“疫”日記:奮戰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26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七局集團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副護士長楊曉雨,成為中國鐵建系統最早馳援武漢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之一。一轉眼,楊曉雨已經在一線戰“疫”十多天了,她的近況一直牽動著企業和員工的心。近日,趁著換班間隙,楊曉雨講述了自己的工作日常。
講述人:楊曉雨 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七局集團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副護士長
時間:2月20日
地點:武漢
今天是2月20日,也是我援鄂抗疫的第11天。
上一次來武漢是2010年的春天,記憶中全是明媚的陽光和武大的櫻花,一切是那么美好。一別十年,再次來到武漢,是因為這個城市生了一場“大病”,我要和戰友們一起幫助她恢復到當初美好的樣子。
做好防護準備進艙。(右一為楊曉雨)
我工作的地方是硚口武體方艙醫院,這里分為ABC三個區,每區55張病床,收治著150多名新冠肺炎輕癥患者。每班護士需要進艙工作6個小時,加上穿脫防護服和全身消殺的時間,往往要超過10個小時。我們在艙內的主要負責測量生命體征、發藥、醫療用物清點、評估和書寫護理記錄、發放三餐等,每個班都忙碌且充實。
楊曉雨在酒店為援鄂醫療隊發餐
我們住在距離武體方艙醫院20分鐘車程的一家酒店里,這里住著來自山西省援鄂醫療隊的179名醫護人員,政府給我們配備了生活用品,志愿者也捐贈了很多食物。進艙前,我們就在酒店接受穿脫防護服的培訓,人人必須考核過關才能進艙。另外,我們還需要負責酒店這邊的測量體溫、病毒消殺、發餐和回收垃圾等后勤工作。
陌生人的鼓勵
上夜班的戰友們乘車出發
方艙醫院與酒店之間有專門的通勤車輛,有時候也會安排出租車接送。
2月11日晚第一次上夜班,司機大哥知道我是中國鐵建派來的醫護人員后,一路上忙不迭地感謝。“我媽媽就是得了這個病去世的,真的特別感謝你們大老遠地來幫我們!”司機大哥眼中閃爍著淚光,“我一解除隔離就出來工作,很多人都不敢,但我不怕,因為我要為我的城市貢獻一份力!”
司機大哥的行動和樸實的話語,讓人心生敬佩和感動。臨下車時,司機大哥叫住我:“一定要救更多的人,拜托了!”短短幾個字,給了我無限的力量,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拼盡全力!”
“靈醒”的武漢戰友
楊曉雨與夜班戰友在一起
從清潔區到隔離區,每道門的開合,都像是撞在了心口上,讓人卻步。但每當我看到迎面而來的戰友——凝滿汗珠的護目鏡后面全是彎彎的笑眼,就會感受到無比溫暖。
我們看不清彼此的樣子,只能相互揮揮手,勇敢如戰士。前兩天聽說我的同事任志強主任和王瑞敏主任也來武漢了,我們在電話里相互鼓勁加油,現在武漢又多了他們,我感到特別踏實。
帶給我感動的還有武漢本地的戰友。由于方艙醫院收治的大多是本地的患者,武漢的戰友怕來自山西的我們聽不懂方言,非常貼心地為我們準備了《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下班休息的時候我們趕緊學了起來,“過點細”是“細心一點”,“靈醒”是“好看”……武漢的戰友,你們真“靈醒”!
患者小樂樂的樂觀
與治愈出院的患者合影
11歲的小女孩樂樂,和她的媽媽都收治在我們方艙醫院。原本這里只接收16歲至65歲的病人,可小女孩的爸爸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家里只剩她和媽媽,醫院就破例接收了她們,并專門安排兒科醫生為小樂樂制定用藥方案。
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小樂樂天性樂觀,即使身患新冠肺炎,但小樂樂每天都在醫院按時上網課、寫作業、鍛煉身體,她不光能照顧好自己,還經常給我們唱歌,為我們加油。小樂樂,我們的小公主,我們一定會拼盡全力守護你!
前幾天,武漢下了好大的一場雪,長江兩岸銀裝素裹。這幾天雪后放晴,陽光普照在整座城市。
有人問我,你來武漢后悔嗎?我的回答是絕不后悔!能奮戰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是我無上的榮光!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