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長三乙火箭發射試驗隊防控疫情保障任務成功側記
航天科技長三乙火箭發射試驗隊防控疫情保障任務成功側記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3-19
3月9日,西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托舉北斗三號GEO-2衛星直沖云霄,衛星隨后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三乙火箭今年的第二次成功之戰。
這次任務如同長三乙火箭1月7日取得的2020年中國宇航發射“開門紅”一樣,都有著特殊的意義——不僅僅完成了北斗三號2020年全球組網的關鍵之戰,還獲得了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火箭發射試驗隊有序、如期完成宇航發射任務的經驗。
工藝技術改進不停歇
2月9日,長三乙火箭搭乘專列從北京出發,用了5天時間到達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區,開始了火箭發射前的多項準備工作。
從上一發長三乙火箭發射,到這一發火箭進場,中間相隔不過一個月。這一個月內,除了過年,還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受這些事情的影響,長三乙火箭還會有很多技術更新和調整嗎?畢竟它已經非常成熟了。
然而,作為發射北斗導航衛星的主力火箭,長三乙火箭在追求可靠性上從未停止腳步。長三乙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劉立東介紹,在本次發射中,長三甲系列火箭試驗隊針對火箭可靠性提升的技術狀態更改較多,僅常規發動機技術改進項目就有18項,主要集中在工藝改進和優化方面。
此外,為降低火箭發射成本,長三甲系列火箭試驗隊還進一步提升了本發火箭的國產化率,增加了國產元器件的應用。
據長三甲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姜杰介紹,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時,長三甲火箭執行了發射北斗一號03星的任務,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而2020年,長三甲系列火箭高強密度發射已常態化,帶著“金牌火箭”的稱號已經連續五年蟬聯長征系列發射次數最多的“桂冠”。
“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超過100次的發射次數、完善的管理流程、成熟的技術積累、過硬的隊伍,讓我們對這次任務充滿了信心。”
戰斗在后方的最前線
2月12日中午,長三乙火箭發射試驗隊隊員們到達西昌發射中心。
從食堂里飄出來的菜飯香味,帶著接風洗塵的暖香味道。李建斌、孫文濤兩位經理站在一側,提醒戴著口罩的隊員們,打飯之前先要帶好一次性手套,再去觸摸公共的取餐用具。疫情暴發以來,試驗隊采取了分餐制,大家都用飯盒將飯菜帶到宿舍吃,不再像往常一樣圍坐在食堂的大圓桌邊那般熱鬧。
要知道,疫情期間,食材采購異常困難,要滿足100多名試驗隊員的豐富口糧,不是件容易事。負責采購的師傅說,“現在西昌市只有政府指定的兩個菜市場可以采購食品,還得一大早就得去買,去晚了就沒了。”為了盡量少到人員聚集的地方,且還要保持食材的新鮮和品類豐富,經過權衡,后勤中隊負責采購的師傅們每三四天去采購一次,每次都要凌晨4點左右就出發,“沒啥辛苦,大家吃好了就行。”
“每天早上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食堂的全面消毒。”李建斌說。事實上,從廚房到車隊,后勤中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后勤中隊比試驗隊員提前兩周進場,大家清理前廳、后廚、車輛,不放過每一塊瓷磚、每一個角落。試驗隊員即將進場時,后勤中隊又對所有車輛和廚具進行了全面的消毒和檢查。
“咱們火箭發射要求萬無一失,我們后勤也要求自己的保障工作做到萬無一失。”李建斌說。消毒馬虎不得,消毒液、口罩、一次性手套這些防疫用品也必不可少。
疫情暴發以來,全國各地出現消殺物資緊缺,李建斌、孫文濤聯系了多個地方買這些東西,最后才從西昌的一個制藥廠買到200個口罩、6個紅外線測溫儀,30個腋下體溫計以及消毒液、洗手液、酒精等。
“院里也給配了一部分口罩、消毒酒精,但我們也不想等靠要,自己多想點辦法,也算給咱們院作貢獻了。”李建斌說。
疫情無情人有情。正是靠著試驗隊隊員和后勤中隊隊員“臺前幕后”的共同努力,這次與眾不同的北斗三號GEO-2衛星任務最終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