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團張福義:“連心橋”上的曼妙樂章
中交集團張福義:“連心橋”上的曼妙樂章

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4-20
“等到今年6月份,這座‘連心橋’便能像一架臥睡在江灣上的‘豎琴’,在怒江大峽谷奏響最曼妙的樂章。”第一次來到云南怒江州瀘水市,中交集團所屬振華重工怒江渡口大橋項目副總工張福義便被眼前景色所吸引。怒江渡口大橋是中交集團援建怒江州脫貧攻堅項目,人們習慣稱它為“連心橋”。2019年6月,振華重工承擔了“連心橋”全部鋼結構的設計、生產工作。用張福義的話來說,“這座橋在實際建造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大橋為全焊鋼箱提籃拱橋,張福義還是第一次負責這種類型的鋼箱拱結構。“我們的橋面吊桿為網狀空間結構,錨索相當于琴的弦,每一根琴弦必須從對應的共鳴箱孔穿出,再與對應的頸部鐵栓相連接,每根琴弦對應一個鐵栓和孔,必須一一對應,這樣才能彈奏出悅耳的旋律。”張福義總是愛將這座大橋比喻成臥睡在江灣之上的“豎琴”。
由于錨索材質相對偏軟,必須要借助錨管作為引導器,以便更精準地將每一根錨索穿到指定位置,確保吊桿順利拉張。然而,“豎琴”的“琴弦”是直接垂直于地面的,而橋的拱肋部分與系梁還存在10度的內傾夾角。這意味著錨管跟隨拱肋的內傾夾角變化而變化,不同拱肋的內傾夾角在不同地方方向還不一致。張福義坦言,“錨管定位成了項目組的首要難題。”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項目組成員開始了漫長的嘗試。經過多番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采用劃地樣線和水平管高差法定位錨管是最有效的。
說干就干。張福義與項目組一起將設想落地。大家首先選取頂板縱向中心線,定位左右方向尺寸,再利用錨管中軸線投影與地樣線重合來定位前后方向尺寸,最后利用水平管高差原理來定位錨管內傾的角度,保證高度方向尺寸,從三個維度來約束錨管的自由端,保證錨管精度。
大家決定做兩組試驗檢驗方案的可行性,先下料再定位裝配最后焊接,整個過程全程跟蹤,不忽視任何一個細節。一周后,項目組最終測出錨點的尺寸符合要求,錨管定位問題解決了。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這天,一陣急促的電話聲打破了深夜的寧靜,此時正在家休息的張福義接到項目組現場負責人趙丹的電話。原來現場在安裝錨頭時發現,錨頭的外徑過大,根本無法穿入錨管。又一個難題擺在了大家面前,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將嚴重影響現場施工。
一籌莫展之際,張福義突然想到是否可以通過機械加工增大錨管內徑或者減小錨頭的外徑,來保證錨頭順利穿入,他的這一想法得到大家的認同。經過與相關廠家聯系溝通后發現,改變錨頭外徑成本低,效率更高。于是,大伙兒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解決錨頭問題的“戰役”中。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目前項目組按照防控工作要求,有序復工。“這個大橋是‘民心工程’,很期待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迎來它的江上‘首奏’!”憧憬著大橋即將通車,張福義難掩心中的喜悅,臉上露出了笑容。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