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7-20
2019年底,中交集團所屬中交四航院對口幫扶的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平東鎮新平村116戶貧困戶、451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兌現了“幫扶路上不讓一戶掉隊”的“幸福約定”。
“有了好政策、好干部、好項目,不僅是脫貧,致富也有望。相信我們的日子還會越來越好……”站在掛滿了百香果的地里,貧困戶阿坤信心滿滿地憧憬著未來。
五年前的新平村卻并不是這個樣子。受自然條件限制,新平村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其中一個戶籍人口100多人的自然村,僅住著四位老人和一個小孩。沒有產業、沒有勞動力、沒有收入的新平村,是實實在在的“三無村落”。
駐村前,中交四航院扶貧工作小組多次奔赴新平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專題調研,提出了“以幸福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總體思路。
“幸福黨建”是四航院黨建的一大特色,旨在通過對員工“素質提升、情感關懷、安全健康保障、快樂生活創造、特需與困難”的“五項關愛”,追求員工與企業的共同成長、和諧幸福。“來到新平村,我們要繼續將黨建品牌發揚光大,用‘幸福黨建’搭建起與貧困戶之間的‘連心橋’,幫他們走上脫貧致富的‘幸福路’。”中交四航院派駐新平村第一書記馬峰如是說。在他的帶領下,“幸福黨建+產業扶貧”模式迅速激活了新平村脫貧攻堅的紅色基因。
阿坤家中有四個孩子和兩位老人,夫妻二人雖然勤勞踏實,但苦于沒有啟動資金發展產業,日子過得十分艱難。馬峰帶領工作隊通過多方了解,得知他有一定文化基礎和種植技術,便多次上門幫助他申請小額免息貸款,利用扶貧資金為他購買百香果苗、化肥、番石榴苗以及雞鴨等,資助他建果園、搭雞鴨棚,并邀請專家給他傳授種植養殖技術。“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阿坤一邊收摘著百香果,一邊傳授著他的“致富經”。
幾年來,中交四航院因地制宜,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和“農戶互助合伙”的方式,幫助當地實現了由傳統農作物種植向經濟作物種植的轉變。資助6戶貧困戶種植的60多畝百香果已創收盈利;引進的臺灣新品種紅心番石榴已種植150畝;介紹30多戶貧困戶到合作公司的甜葉菊種植基地就業;幫助申請免息小額貸款,指導有一定技能的貧困戶開設餐飲外賣和窗簾加工……產業扶貧效果初現,增加了村民收入,也讓村民有余力去回饋社會。“日子越過越幸福,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幫助其他人。”在廣東駐村第一書記愛心捐贈馳援湖北咸豐縣活動中,已脫貧的羅大姐了解到四航院的馳援舉措,主動降低了自家南瓜價格,還積極加入義務搬運裝車行動中。
“我是第一書記,就是第一責任人,不但要完成脫貧任務,還要關心村民的精神需求,村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都是我最大的牽掛。”馬峰說。基層工作瑣碎繁雜,任務量多,馬峰帶領工作隊在扶貧道路上從未停歇。臺風來時,工作隊連夜披著雨衣、手持電筒幫助貧困戶轉移到安全地帶;疫情期間,工作隊第一時間回到崗位,組織黨員干部發放防疫物資、設卡排查、動員宣傳、嚴防聚集,并捐贈數十臺電腦供學生們上網課。
幾年來,中交四航院在新平村真幫真扶,在產業扶貧、危房改造、集體經濟、村容村貌、民生工程、新農村建設、貧困戶節日慰問等方面先后投入了大量資金,還修繕了村委會,捐建了黨員活動中心……支部共建聯建推動村支部工作日趨規范,村里黨員帶頭奔小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以幸福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已獲成效。
現在所有貧困戶全部脫了貧,貧困村也摘了帽,大家總算松了口氣,但馬峰的壓力依然很大:“要嚴防出現貧困戶返貧和邊緣戶致貧,還要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讓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這是四航院與新平村的‘幸福約定’。”
【責任編輯:龍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