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0-19
陽光明媚的十月,走進金家山村,青山連綿,湖水蕩漾,田野山垅中郁郁蔥蔥、翠色欲流,新建民居依山傍水、錯落有致,群眾燦爛的笑容映入眼簾。
金家山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就在2年前,這里還是出了名的重點貧困村。幾乎所有青壯年們都選擇進城務工,村子里只剩老人和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
2019年初,金家山村成為浙江華電烏溪江公司精準扶貧點。“有了華電的支持,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臉色過日子了。”好消息如似春風,吹綠了座座荒山,也拂暖了貧苦百姓的心窩窩。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
華電駐村干部們切實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助農、扶智、助學、就業”多方位精準扶貧的模式,整合內外資源,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讓金家山種上了“搖錢樹”……
引來“幸福水”
“金家山地處偏僻、崇山環抱,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村里土地‘靠天收’。”華電駐村干部張樹水介紹說。“每到旱季莊稼沒有收成,村民連口干凈的水都喝不到。”
華電烏溪江公司成立扶貧領導工作組,選派企業一名優秀干部擔任扶貧駐村干部,深入金家山村調研當地資源,精準識別幫扶需求,形成了“輸血”和“造血”并重、凝聚扶貧各方合力、精準幫扶的可持續扶貧新模式。
“上世紀60年代,村里就想建蓄水池,徹底解決干旱缺水,均因集體經濟困難而沒有辦成。”把脈問診,對癥下藥,把基礎設施精準務實建好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落腳點。
通過與當地扶貧辦對接溝通,烏溪江公司確定了湖南村金家山自然村“高山蔬菜灌溉”幫扶項目,通過“企業+村集體+農戶”的方式打造綠色蔬菜精準扶貧基地、休閑農業觀光基地。
思路既定,行動必隨,老百姓的幸福不能等。快馬加鞭尋找水源,多方努力集齊項目資金,2020年初按期建成了村民最期盼、最需要的蓄水池。
“蓄水池項目一口氣解決了村民旱期飲水、65畝土地灌溉、保障村莊消防用水三大問題,華電給我們引來了‘幸福水’。”一條條水渠引進了田間地頭,清澈的高山泉水流進了百姓家,鄉親們50年的夢想終于照進現實。
被金家山的發展吸引回來
水的問題解決了,如何開發好“田園優勢”,找到能讓金家山走出貧困的“種子”,同樣寫在了駐村干部們的脫貧攻堅作戰圖上。
烏溪江公司成立了以黨員為主體,有種植經驗和責任心的技術骨干為主導的蔬菜管理小組,與村民一道探討宜種植農作物品種。統一村民思想,讓村民樹立起大局觀念,大膽提出把農戶閑置田地流轉為集體土地,進行連片種植有經濟藥用價值的小皇姜。
目前,建起65畝地里種下小皇姜已獲豐收,成為村民與村集體共贏的增收項目,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肯定。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該公司又利用幫扶資金統一購買雞苗,讓老人們養雞產蛋,定期統一收購,同時,開通網絡直播帶貨模式,為脫貧攻堅戰插上互聯網翅膀,低收入農戶有了多渠道收入,鄉親們嘗到了豐收的喜悅。
烏溪江公司根據工作現場實際需求,對企業內部用工需求進行梳理,克服自身困難,積極推行在后勤等輔助崗位合理招聘當地有勞動力的村民。
截至2019年底,共安排就業22人,帶動創造效益88萬元,形成了幫助定點扶貧村貧困家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增收、長期穩定脫貧的良好局面。
“高標準農田的建成,加快了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步伐。”余飛說“目前,全村流轉土地120余畝,農民既能坐地收租金,又能在企業打工賺錢,一舉多得。”
金家山的變化寫在了山間田野,也寫在了村民的臉上。越來越多的村民回到了村里,金家山再也不是“人人想逃離”的地方。“這都是被金家山的發展吸引回來,鄉親們有了信心,村子有了希望。”湖南村代書記周益斌看到漸漸有了生機的村子感慨道。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