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5-31
一場春雪過后,雅魯藏布江兩岸雪峰林立,崎嶇蜿蜒的銀色公路猶如圣潔的哈達。在這里,云端上的電力天路——藏中聯網工程正在建設中。
為保護脆弱的高原植被,5月28日,位于西藏山南布丹拉雪山海拔4900米處的藏中聯網配套工程8標段N78、N83塔基材料堆放點,施工人員正在用騾馬運輸塔材。
兩個皮膚黝黑的“90”后彝族小伙馬黑列姑和沙馬約補,憋足了一口氣,正合力使勁往騾馬背上裝運沉重的塔材。
8標段項目經理陳浩、協調員關文斌均來自四川成都供電公司,有多次援藏經歷。二人正協同項目部黨員服務隊、工人先鋒隊隊員及監理人員,在現場督察施工質量、安全、環保和進度。
8標段,起于擬建沃卡(拉薩)500千伏變電站N52號桿,止于擬建加查220千伏牽引站,全長44.68千米共84基塔。全線以布丹拉雪山最高點上海拔5260米的N84塔基為分界點,加查側有51基組塔點位都在原始森林的懸崖峭壁上,平均坡度60~70度,其中兩處塔基幾乎在坡度90度的絕壁上。這是藏中聯網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配套供電工程9個標段中,平均海拔最高、施工地勢最險要、施工條件最艱苦的標段。
時值五月底,平均海拔4500米的布丹拉雪山依然處于冬季風期,晝長夜短,氣候說變就變,有時大雪,有時冰雹,有時六級大風。
馬黑列姑說:“遇上大暴雨和冰雹天氣,騾馬都只能低著頭站著,根本無法往前走。風最大時,人在高山上,被吹得直搖晃。”
沙馬約補由于缺氧,晚上總睡不好,白天太陽光又晃得眼睛疼,總流淚。“施工現場已經有三個人患雪盲癥,下山休息了。”他說。
眼下,施工進入最后攻堅期,最大的困難是翻越布丹拉這座大雪山。騾馬馱著重達六百多斤的塔材,只能一步一步往前慢慢走,近的塔位步行也要約4小時。海拔5200米以上的N82~N85塔基在布丹拉雪山頂上,由于積雪太深,根本沒有路,往返至少約8小時。
為了節省體力和時間,施工人員以帳篷為家,住在山頂上。全線施工物資及生活用品,以布丹拉山為界,加查側52基塔采用索道運輸,曲松側32基塔采用騾馬運輸。由于施工點多面廣,為強化項目管控力度,現場管理設置了班長、安全員、技術兼環保、質檢員3人骨干班組。
“這里條件艱苦堪稱世界之最!許多施工人員到這里還不到兩天,就撤下去了。”關文斌說。冰川、雪山,山體陡峭、巖面風化,氣候無常,加之嚴重缺氧、人力降效大等不利因素的疊加,無形中給本區段線路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為了確保人身安全,項目部為施工人員發放了足量的氧氣瓶、口罩或防塵面罩、墨鏡以及防風衣褲或厚厚的羽絨服等。
“人還可以克服,就是騾馬受了很多苦。”馬黑列姑一邊用力在馬背上扎緊塔材,一邊說道。運完N78和N83這最后兩基塔的塔材,馬黑列姑就可以回家了,忙碌了許久的他顯得特別興奮。
“6月5日首次放線,7月中旬工程主體完成。”陳浩介紹說。藏中聯網配套工程8標段自2017年6月30日開始動工,預計投入管理和施工人員約500人次。目前,已有245名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完成土建基礎95%,組塔65%。
【責任編輯:李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