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8-08
“1978-2018年,在悄無聲息中,四川攀枝花供電走過了40年,實現了起飛、轉型到跨越的驚人‘一躍’。40年間企業面貌煥然一新。”今年86歲的吳恒泰是攀枝花電網建設初期的“八闖將”之一,回憶起改革開放40年攀枝花的用電變遷,老電力人感慨萬千。
攀枝花電網是從一臺3千瓦的柴油發電機開始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2002年第一座500千伏變電站投運,到成為四川省第二個擁有500千伏雙環狀電網的城市,再到擁有220千伏、500千伏雙環狀電網,這顆金沙江畔的璀璨明珠越來越閃耀。
電網跨越發展
在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里,舊日的歌聲響起,仿佛將人帶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965年,為確保成昆線南段通車用電需求,攀枝花電力人架設了攀枝花市第一條110千伏渡平線。這條線路沿線溝壑縱橫,山地占41%,丘陵占37%,僅有22%是平地。
參與建設110千伏渡平線的龍新民在《渡平線上的奇跡》中寫道:“這里海拔在2300米到2700米之間,山高坡陡,森林茂密,沒有人煙。”“一基鐵塔立好后,大家抬絞磨、抬扒桿、背工具越過深溝,爬上另一座山峰,向下一基塔位進發。”“一天立三基鐵塔,這不僅是渡平線上的奇跡,也是電力建設史上的奇跡。”憑借這樣艱苦奮斗的精神,1970年2月,攀枝花電力人僅用60天就完成了坪一變電站的安裝任務,為攀鋼于當年7月1日出鐵、成昆鐵路通車,打下了堅實基礎。
攀枝花電網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當時為了配合“大三線”建設,在“先通后善”“先生產后生活”的指導思想下,電網建設主要考慮的是滿足攀鋼、攀礦等工礦企業生產用電,電網結構簡單。攀枝花位于川西南滇西北交界處,遠離四川中心區域,長期孤網運行,直到1984年,攀枝花電網才與西昌電網并網。1987年,攀枝花電網通過110千伏線路與四川主網實現弱聯接。1989-1992年,隨著220千伏施家坪和青龍山變電站相繼投運,攀枝花電網實現了與四川主網220千伏單回線路聯網。2002年,攀枝花首座500千伏石板菁變電站投運,攀枝花電網邁入超高壓行列,實現了多年來近在咫尺的二灘電力落戶攀枝花的夙愿。
后來,隨著500千伏甘泉、橄欖變電站投運,徹底打通了攀枝花電網與四川主網電力輸送通道,四川的南大門正在改變,山脊上綿延著閃耀的銀線,助推著這座城轉型騰飛。
服務優質高效
“前幾年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是供電公司幫我們渡過了難關。這兩年我們切實享受到了穩定的電力供應和優質的服務,企業也開足馬力抓生產。”四川長磯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長磯材料公司位于攀枝花釩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和園區內眾多企業一樣,他們對攀枝花供電公司多年來的服務深感信賴。
“今天我們主要是征求廣大企業客戶的意見和建議,聆聽大家在用電上的需求。”8月3日,供電公司員工再次來到釩鈦高新區,結合當前經濟形勢,針對園區企業資金緊張等問題,為確保企業正常用電積極想辦法、出主意。攀枝花供電公司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最大程度地為企業客戶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竭力幫助企業客戶渡過難關。
近年來,攀枝花供電公司積極服務地方經濟,著力在保障供電、提升服務質量方面下功夫,加強信息互動和共享,實現客戶訴求快速響應、服務過程跟蹤與督辦整改的閉環管理。建成10分鐘交費圈、20分鐘搶修圈,20多萬只智能電表進戶……一項項成就標志著攀枝花供電服務進入了新紀元。
今年,攀枝花供電公司積極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現代服務體系,將“獲得電力”指標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標尺,大力實施報裝接電服務升級行動,面向政企客戶,強化客戶項目聯合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功能,提高辦電效率,壓減接電辦電成本,簡化辦電流程,從根本上解決手續繁、協同難、環節多、送電慢的問題,真正實現客戶復雜業務“只跑一次”。
95598服務熱線24小時傾聽來自客戶的聲音;共產黨員服務隊24小時提供故障報修上門服務,客戶滿意率達100%,被市民親切地稱為“電力110”;電能替代項目廣泛實施,電力成為城市發展的綠色引擎,陽光花城正在實現華麗轉型。
暮然回首,攀枝花供電公司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央企的社會責任和政治使命,用汗水和熱情讓攀枝花處處燈火璀璨。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