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18-12-29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國資委采取一系列務實舉措,指導和推動央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央企逐漸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的重要力量。
10月30日下午,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媒體通氣會,通報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情況。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透露,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業境外單位10791家,分布在185個國家和地區,境外資產總額超過7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萬億元,利潤總額1064億元。目前,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承擔了3116個項目,已開工和計劃開工的基礎設施項目中,中央企業承擔的項目數占比達50%左右,合同額占比超過70%。
以義取利,義在利先,央企發揮各自的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和繁榮不斷創新自我。在這一過程中,央企也提升了自身的國際化經營水準,實現了自身的價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扎根本土 造福當地
扎根當地、造福當地已經成為央企“走出去”的共同選擇,并且愈加深入。
招商局集團總經理助理李亞東介紹,公司非常重視通過“一帶一路”合作增加當地就業、提升當地員工收入和培訓當地人才。在海外項目中,招商局充分發揮全球運營網絡和后臺支持體系的作用,前方實行本土化,盡量使用當地員工,中方外派人員一般不超過10%。招商局投資吉布提的港口后,碼頭工人工資近幾年每年提升8%。公司還在吉布提等地建立培訓中心,提升本土人員的就業能力。
吉布提總統表示,西方人來了一百多年,我們國家還是這么窮,中國招商局來了才幾年,就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堅定了實現“吉布提2035年夢想”的自信。
中國電建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王斌表示,在海外項目建設中,公司堅持輸出先進技術和優勢產能。以水電站為例,公司致力于向世界分享中國水利水電的領先技術,承建的厄瓜多爾辛克雷等多座電站被稱為該國的“三峽”工程;老撾南累克水電站等三項工程被印上該國貨幣;科特迪瓦蘇布雷水電站等被印上該國郵票,也體現了對中國方案、中國標準、中國技術的認可。
目前,公司共聘用外籍員工8萬人,許多外籍雇員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以正在建設的贊比亞下凱富峽水電站為例,為當地提供了近萬個就業崗位,也為該國創造了近10億元人民幣的稅收。
在多個國家,中國電建還投資開辦了這個國家唯一的技能培訓學校,不僅培養工程建設需要的技能人才,更為當地工業化培養出急需的建設人才,受到所在國政府的高度贊揚和肯定。
中國電建承建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光熱電站項目——摩洛哥努奧電站,心系當地社會民生,為當地提供了6000多個就業崗位,通過項目建設帶動了當地產業和技術升級,被摩洛哥政府授予“社會貢獻獎”和“經濟就業促進獎”。
中國中車副總裁樓齊良透露,截至目前,中國中車已經在美國、澳大利亞、南非、馬來西亞、印度、土耳其等國家建立了先進的本土化制造基地。這些基地通過實行“本土化制造”、“本土化采購”、“本土化用工”、“本土化維保”、“本土化管理”的“五本模式”,為當地創造就業和稅收,完善軌道交通產業鏈,造福當地民眾。
馬來西亞原本沒有軌道交通的大學和專業,中車在本地化用工中就招聘相近專業,然后輸送到同濟大學和湖南鐵道職業學院接受培訓。2014年,從小就喜歡玩火車模型、時年36歲的維賈雅庫馬爾經公開招聘進入中車馬來西亞工廠。在中國歷經3個月的培訓,再經過自身的努力,從36歲的40歲的時間里,他從一名普通的鉗工開始,先后經歷了班長、工位長崗位的錘煉,2018年成功競聘為工廠的車間主任。得到職務任命書后,他說最大的感慨,就是中車給了他人生最大的機遇。
馬來西亞原本沒有完善的軌道交通產業鏈,中車從零起步為之孵化,如培育具有一定設計、制造實力的公司,通過技術轉移和合作等方式,將這些公司打造成為滿足國際采購標準要求的合格供應商;或者將國內的重要供應商引進馬來西亞,在本地開設分公司。通過這些努力,馬來西亞軌道交通產業供應鏈初具雛形,并開始向東盟地區輻射。
以利益共同體造就命運共同體
央企發揮各自所在行業領域的優勢和特點,通過廣泛而深入的合作,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企業“走出去”,只有形成利益共同體,才能造就命運共同體。“這樣一來,這家企業既是中方的,也是本土的,有利于保護各方利益。”王斌介紹,中國電建的海外投資項目大多采用混合所有制,都有當地政府或者企業成分,以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打造命運共同體。
中國電建積極創新商業模式,發揮金融機構、當地政府和企業各自優勢,共同推進項目落地。創新使用EPC+融資、BOT、BOO、BOOT等多種商業模式,主動適應和解決當地市場開發對投融資的需求,實現從傳統承包商向投資商和運營商的轉變。
在巴基斯坦卡西姆電站,中國電建采用了混合所有制投資形式,由中國電建和卡塔爾AMC公司分別按照51%和49%的比例出資建設,使中方優質產能與當地資源實現了對接,為緩解巴基斯坦電力短缺開辟了新途徑。
通過業務模式創新,中國電建成功推動了第一個賣方出口信貸EPC項目——伊朗塔里干水電站;非洲第一個大型混合貸款項目——加納布維水電站項目;成功簽署了第一個使用優買的投資項目——津巴布韋旺吉燃煤電站的貸款協議;以“可研+FEPC”模式成功簽約喀麥隆東水電項目;以小比例參股投資拉動EPC總承包模式簽署了孟加拉艾薩拉姆燃煤電站項目;以固定收益模式簽約了秘魯亞馬遜河道疏浚工程。
在“一帶一路”項目開發過程中,國機集團創新業務模式,靈活采取工程、貿易、投資、園區建設、技術合作等多種方式,提高企業對外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
國機集團副總經理白紹桐介紹,公司承建的普特拉姆燃煤電站承擔整個斯里蘭卡發電量的45%,電站投運后,斯總統當場宣布,斯里蘭卡電價下調25%。該項目鳥瞰圖被印在斯里蘭卡中央銀行發行的100盧比新鈔正面,成為其繁榮、發展的象征。
苔麩是埃塞俄比亞百姓第一大主糧,但埃塞苔麩生產機械化水平低,主要采取人工撒播、收割、牛踩脫粒和揚場清選方式,效率低,浪費多。2015年,在美國蓋茨基金和中國科技部的支持下,國機集團與埃塞農業部聯合開展了苔麩生產機械化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苔麩播種機、全喂入脫粒清選機和小型聯合收獲機的第三輪樣機的試制、試驗和示范,節省種子50%以上,增產10%以上。
中國中車的合作模式同樣繽紛多彩。中車出口已經從簡單的產品合作轉變為“產品+技術+服務+資本+管理”的全要素經營模式。
中國中車副總裁樓齊良舉例說,公司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地鐵項目不僅體現了全要素經營,更體現了“參與各方,均是贏家”的“共享”理念。2016年11月,中國中車與澳大利亞唐那集團(Downer Group)、普萊納里集團(Plenary Group)等公司組成的聯合體,贏得了價值20億澳元的墨爾本地鐵列車訂單。唐那集團是澳最具領先的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公司,普萊納里集團是澳大利亞著名的PPP運營商,在PPP領域有著數十年的成功業績。中國中車與這兩家機構組成的聯合體,正好實現“黃金組合”。地鐵運營商也因此獲得最佳的車輛、維護、融資等一體化解決方案。
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辛保安介紹,公司堅持“市場化”“長期化”“本地化”三化經營,深耕細作,不掙快錢,不圖浮財,在海外運營中重點選擇關系民生、經營期長、各個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的項目,著眼長遠,加強管理、嚴控風險,全部實現盈利。
正是這種長期主義的考量,造就了這些央企在共建“一帶一路”上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五大成效、三大特點
翁杰明表示,央企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各項工作成效顯著,集中表現在五大方面。
一是共建的對象不斷擴大。既有中央企業之間的合作,也有和民營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有和所在國企業以及國際跨國公司之間的合作,同時積極響應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也在不斷擴大。
二是共建的領域不斷拓展。既有基礎建設方面的共建,也有重大工程方面的共建;既有能源資源方面的合作開發,也有國際產能方面的協同合作;既有產品和服務的合作,也有科研和技術的協作。
三是共建的方式不斷豐富。中央企業既有直接投資、獨資建廠,也有與中國的民營企業和所在國的各類企業之間進行共同投資、合資合作,同時還積極探索了第三方投資合作。
四是共建的效果不斷顯現。一方面,有力促進了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帶動了當地就業,改善了生活環境,推動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央企通過共建“一帶一路”,進一步加快了國際化經營進程,豐富了國際化經營經驗,提升了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同時也為當地產品走向中國、走向世界打開了方便之門,推動了貿易往來、要素流動和人文交流,有力促進了全球化進程。
五是共建的前景更加廣闊。央企在與沿線國家深度合作中加深了彼此了解,增進了相互理解,強化了互信,合作的范圍領域、途徑方式得到有力有效拓展,為今后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參與“一帶一路”的一支重要力量,央企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充分發揮央企在基礎設施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優勢,主動參與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推動沿線國家互聯互通;二是深化能源資源和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沿線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三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負責任的良好形象。
走深走實,走向高質量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進程的加快,央企海外業績也在不斷攀升。2013年以來,招商局不斷加大境外投資力度,累計境外投資額達到686.63億元。截至2017年底,集團境外總資產7240億元人民幣,境外實體機構193家,分布于44個國家和地區。
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中車境外資產、境外員工數量都發生顯著變化。境外資產從2013年的30億元遞增到2017年的340億元;境外員工總數從2013年的509人攀升至2017年的5700人(含外籍員工4700人)。
翁杰明在接受媒體提問時表示,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今后能源資源和國際產能合作會更加廣泛。
針對海外項目風險防控問題,翁杰明認為,央企參與“一帶一路”要體現互利共贏的原則;要根據全球發展趨勢和企業自身特點進行周密的規劃;要加強合規管理,力爭推出一個項目做成一個;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讓當地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從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加強項目協作,和國內企業、當地企業、跨國企業等廣泛開展合作。
下一步,國資委將推動央企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沿線國家在裝備、技術、標準、管理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走向高質量。(國資報告記者 饒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