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19-02-27
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成為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近年來,在深化國企改革的背景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充分試水基金模式,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等多支重量級國資基金相繼落地,國有資本活力、控制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靈活、高效的基金運作模式,已經成為深化國企改革,以管資本為主完善監管體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公募基金因為在結構優化、資本流動、資源配置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更加備受青睞。
身為國內資本市場中對外開放的先行者,公募基金行業成立至今的20年里,已經從初期的40億規模發展到現如今的12.7萬億,產品的數量從1998年僅有的5只封閉式股票基金發展到目前接近5000只的產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鵬華基金作為行業“老十家”,同時也是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18年9月30日,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達到5454.34億元,管理146只公募基金、10只全國社保投資組合、4只基本養老保險投資組合、102只專戶組合。
“公募基金引領了新的資產管理理念。資產管理之道,不在朝夕之贏,而在長遠之興。盡管當前資本市場面臨較大的波動,但我們發現,新的變革正在發生,新的機遇正在孕育。”鵬華基金副總裁邢彪接受《國資報告》專訪時表示。面對新一輪國企改革帶來的廣闊機遇,鵬華基金再起航,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促進國有股權有序進退、合理流動
國資報告:請您結合公募基金的自身特點,談談新一輪國企改革為其提供了怎樣的改革發展機遇?
邢彪: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公募基金行業誕生20周年。一直以來,公募基金致力于踐行普惠金融的社會責任,累計向持有人分紅達1.66萬億元,為長期信任公募基金的投資者帶來了可觀回報,并積極發揮機構投資者功能,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公募基金引領了新的資產管理理念。資產管理之道,不在朝夕之贏,而在長遠之興。盡管當前資本市場面臨較大的波動,但我們發現,新的變革正在發生,新的機遇正在孕育。我們欣喜地看到,以國有資本、居民養老金為代表的長線資金,通過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源源不斷地進入到資本市場,潛移默化地改變市場微觀結構。憑借專業、科學的投資決策流程,穩健、先進的風險管理體系,奉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的理念,公募基金更接近于有效市場假說中的“理性經濟人”,促進了資本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同時,這也加大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力度,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的能力,為國有企業贏得更好的發展環境。
國資報告:公募基金能夠以市場化的方式增強國有資本的流動性和帶動力。請您結合鵬華基金的具體運作案例,談談公募基金如何助力國資國企改革?
邢彪:在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方面,鵬華基金做了很多有益嘗試。公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治理體現在提升上市公司價值方面。以華東醫藥股改事件為例,2014年,由于原承諾注入資產被否決,一直沒找到新的替代方案,大股東希望一舉豁免歷史承諾,以鵬華等公募基金及部分社保管理人為代表的機構對此議案投了反對票,最后議案未能通過。之后,鵬華基金等持倉機構提出了有助于公司發展的建議,成功幫助上市公司解決再融資難題。
國資報告:在地方國企改革中,上海國資委率先推出公募ETF方面,為國有資本流動提供很好的平臺。鵬華基金在參與公募ETF過程中,如何看待國有資本進退與改革穩定性之間的關系?
邢彪:公募基金是國資國企改革中新的資本運營工具。公募基金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平臺作用,促進國有股權有序進退、合理流動,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國有資產結構調整,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一是借助基金的產品運作機制,可以增加國有股權的流動性。公募基金特別是ETF,可以將部分國有上市公司股權置換成一攬子股票。一方面為國有股東擴展了新的退出路徑,另一方面通過配置的分散化,降低了國有股東持股的非系統性風險。二是資本運營的核心目標是實現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國有資本增值,依托基金管理人的專業化研究平臺和研究能力,跟蹤、分析經濟運行形勢,結合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和行業的生命周期,形成以行業發展前景、競爭力、估值分析等多維度的指標,構建合適的資產配置模型。
近年來,上海國資委先行先試推出ETF模式,北京、四川等各地國資委也在紛紛布局和研究公募基金模式,誠通集團也在央企層面推出了首只結構調整基金。未來,國企集團公司和地方國資委與公募基金在基金合作模式上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國資報告:2018年8月,國務院發布《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強調“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完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市場化機制。”請您談談公募基金如何深度參與國企改革進程中,進一步釋放改革活力和動力?
邢彪:公募基金為國有上市公司引入了新的公司治理結構。公募基金參與國資國企改革,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形式,是堅持公有制經濟的新模式,是加強國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新方式。一是公募基金為國有企業引入多元化的股權結構,符合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目標,也使改革紅利惠及全民的愿景落到實處。公募基金最主要的特點之一,是可以面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通過基金管理人多年積累的品牌壁壘和渠道優勢,增強了社會資金尤其是個人投資者參與國資國企改革的信心。二是公募基金作為透明化、市場化、專業化程度最高的資管機構,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促進國資管理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基金模式是探索以“基金所有”代表“全民所有”的公有制經濟的新方向。公眾通過持有公募基金的方式,間接持有國有企業股權,強化了公眾的投資者主權,不僅符合國有資本改革的思路要求,而且能夠更好地實現全民所有制。三是公募基金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內在價值,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基金管理人基于對產業發展格局的專業判斷,對公司經營模式、競爭優勢、發展戰略等深入理解,以及對資本市場的利弊權衡,通過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并提出有助于公司發展的建議,分享上市公司業績不斷成長的收益,為企業發展、公眾和基金管理人帶來多贏,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共同成長、合力共贏
國資報告: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今年也是鵬華基金20周年慶,在這二十年中,鵬華基金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有哪些心得體會?
邢彪:經過20年風雨,鵬華基金已經成長為一家實力雄厚的國內綜合性基金管理公司,個人覺得較為重要的是幾大數據,一是鵬華基金為超過千萬名投資者提供資產管理服務,二是更重視長期的回報,20年整個累計分紅超過了300億,為社保貢獻收益超570億,三是注重合規風控建設,多年來持續保持零違規。同時也是公募基金的金融科技先行者,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社會責任。
鵬華基金獲得較好發展,得益于較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從公司的治理架構來看相對比較穩定,公司的董事、股東近10年沒有發生太大改變,因此經營理念和經營團隊能保持一個共同成長、實現共贏的合作狀態。同時,團隊方面有較好的市場化的機制,核心團隊高度穩定、銳意進取,這也得到董事會的認同,這也是過去十年最重要的成功經驗。
國資報告:您剛剛也提到了社保,鵬華基金較早獲得社保資格,也取得很好的成績,其中有什么經驗是可以分享的嗎?
邢彪:在相伴社保的十六載中,鵬華基金從社保基金及其他機構投資者方面學習到很多寶貴的經驗,比如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的理念;比如資產配置、投資流程制度的建設等。比如,社保組合的考核周期是看重長期的,在一個合同期限內不會只看短期業績波動,這就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要在給定的投資期限內匹配合適的投資策略,來追求長期可實現的超額收益。這種長期的考核周期,讓我們的投資團隊也穩得下來,可以沉下心來研究和投資,并能夠形成我們能夠堅持下來的投資文化和理念。
鵬華一貫秉承價值投資的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公司沒有靠單純技術分析投資、沒有靠天馬行空的靈感投資、沒有靠偏激押寶的賭博式投資、沒有靠主動挖內幕消息的勾兌式投資。這種理念在投研團隊中經過長期沉淀,形成了一種誠信可靠、穩健可控、易被理解的投資文化。(國資報告記者 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