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19-03-11
1987年,25歲的巨曉林去中鐵電氣化局當了一名農民工。剛上班的時候,看著一張張猶如天書的施工圖紙和一堆堆叫不上名稱的接觸網零部件,他有點發懵。在師傅的鼓勵下,他白天跟著師傅學,晚上攆著師傅問,營地熄燈以后,他還悄悄地打著手電筒學習,把學到的技術要領記在本子上。
巨曉林,男,漢族,中共黨員,1962年9月出生,陜西岐山人,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一公司技術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職),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和“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鐵路接觸網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工種,為了掌握施工技術,巨曉林買了《鈑金工藝》《機械制圖》《接觸網》等30多本專業書,其中有一些還是大學的課本。無論工地轉移到哪兒,他都把這些書帶在身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時間去學習。
1989年夏天,巨曉林和工友們在北同蒲鐵路工地進行接觸網架線作業。這項工作每到一個懸掛點,都要有人肩扛電線爬上爬下,十分辛苦。通過觀察和測算,巨曉林用一個鐵絲套掛住滑輪試了試,果然能省不少勁兒。他立即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工長。大家按照他說的辦法架線,工效一下子提高了兩倍。
2010年5月,巨曉林作為高技能人才,被選調到舉世矚目的京滬高鐵參加施工技術攻關。在京滬高鐵施工中,巨曉林和工友們著眼于解決現場施工難題,他完成的《提高京滬高鐵數據測量一次合格率》科研課題,獲得中國中鐵股份公司最佳成果獎,并在全線推廣。
從2015年開始,巨曉林擔任了全國人大代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等職務。雖然在工地從事老本行的時間少了,但巨曉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能工巧匠,廣泛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等活動,近兩年工作室取得合理化建議、QC成果等職工技術創新成果346項,有8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表彰,30多項成果已在企業得到應用推廣,產生直接或間接效益2000多萬元。
巨曉林是新時代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也是中鐵電氣化局數萬名干部職工的優秀代表。30多年來,他先后參加了大秦線、京鄭線、哈大線、京滬高鐵等10多項國家鐵路重點工程建設,創新施工方法114項,主編《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配發給數千名接觸網工作人員作為工具書,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知識型工人,唱響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改革開放時代主旋律。(國資報告記者 原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