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19-03-20
步鑫生出身裁縫之家,從小就有一手剪裁的手藝。1979年,步鑫生當上了海鹽襯衫總廠負責生產的副廠長,一年后升任廠長。
步鑫生,男,漢族,中共黨員,1934年1月出生,2015年6月去世,浙江嘉興人,浙江省原海鹽襯衫總廠廠長、黨支部副書記,海鹽縣原二輕總公司副經理。
為了抓生產,他在廠里推行了“聯產計酬制”,根據實際產量計算工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而且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為了抓質量,步鑫生提出一句口號,叫“誰砸我的牌子,我砸誰的飯碗”,工人如果做壞一件產品,就得賠廠里兩件的錢;他還改革不合理的勞保福利制度和用工制度,請病假每天只發四毛錢生活費,對平時工作表現好的員工可以給予額外補助,對懶惰員工則毫不手軟予以辭退。
因為打破大鍋飯、砸了人飯碗,還砍掉了三分之一的行政人員去充實生產一線,很多人罵他是“比資本家還資本家”。當時告狀信滿天飛,里里外外到底得罪了多少人,步鑫生自己也數不清。
無論外界阻力多大,步鑫生改革的信念一直很堅定:“這是為了企業發展,企業形象不好哪有客戶?沒有客戶哪有訂單?”他表示自己很想得開,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回家做裁縫。”
在改革推動下,海鹽襯衫總廠面貌煥然一新,一舉成為海鹽縣第一個產值超千萬的企業,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報》為步鑫生撰寫了一篇名為《企業家之歌》的報道,文章占了整整一個二版,肯定和贊美了步鑫生的改革精神。這是步鑫生第一次聽說“改革”兩個字。
很快,新華社也對步鑫生的事跡進行了采訪報道,并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批示。媒體稱他“剪開企業改革帷幕”。
據統計,除了國家領導人,步鑫生出現在《人民日報》上的次數,至當時為止僅次于雷鋒。接著,全國掀起了向步鑫生學習的熱潮。
出名后,步鑫生有所迷失,加之地方政府催促擴張產能,企業出了問題,他很快從神壇上跌落下來。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談起步鑫生時說,市場化企業的成長,必須建立在產權清晰的前提下,否則,即便是一個天才型的企業家仍然難有作為。(國資報告記者 劉青山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