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進博會】評論:進博會看央企 共享共贏再出發
【深度報道——進博會】評論:進博會看央企 共享共贏再出發

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20-12-28
2020年11月4日—1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本屆進博會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前景不明的背景下舉辦的,充分體現了中國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真誠愿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三年來,央企積極參與進博會,并借助進博會大平臺,在落實中國進一步擴大高水平開放和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第三屆進博會裝備技術館
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舉辦以來,央企參與程度日益深化,國際合作力度越來越大,協助邀請的招展面積不斷擴大,第三屆進博會招展總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比第二屆進博會增加50%,引入的很多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是“全球首發、中國首展”;采購金額穩中有升,技術裝備類、醫療健康類、服務貿易類比第二屆有所增加,亞洲、非洲、南美洲發展中國家產品和服務的意向采購金額預計增長一倍以上;簽約成果執行率不斷提高,截至2020年10月31日,第一屆進博會上央企簽訂的合同/協議執行率達到90%。第二屆執行率接近90%,預計到今年年底第二屆的執行率將會超過第一屆的執行率。
好風憑力起,相得益彰共發展。央企充分依托進博會平臺,發揮中央企業的實力和影響力,共建市場,共同推進形成新發展格局,共享成果,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共贏未來,共同推動高水平開放。
發展成果共享。央企在進博會上集中采購優質商品和服務,為滿足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新貢獻。三年來,中國政府為進博會量身定制貿易便利化措施,不斷降低關稅和制度性成本,融合、引領、帶動了越來越多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品牌來華參展。深化改革、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中央企業,發揮自身的實力和優勢,在進博會上規模采購優質商品和服務,為中國的內需市場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國際合作共贏。央企借助進博會平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為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給予新動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物流不暢,貿易壁壘增多,海外復工復產難度增加。央企借助進博會平臺,多措并舉,推進穩鏈、補鏈、強鏈,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提升我國“兩鏈”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擴大中央企業的影響力。
改革創新共進。央企通過進博會,與外國知名企業交流管理經驗、創新理念和技術知識,在推動企業創新發展方面探索新模式。進博會不僅具備“買全球、賣全球”的采購功能,央企通過進博會,與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隱形冠軍等分享改革創新成果、交流管理運營經驗、對標世界一流企業,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軟實力。
從2021年起,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10月26-29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并提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在傳達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時強調,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面向新的發展階段,中央企業將依托國內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助力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滿足中國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國資報告》記者 原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