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科創板】國投高新:培育科創項目,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特別策劃——科創板】國投高新:培育科創項目,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20-12-28
今年以來,國投高新及旗下基金投資企業登陸科創板成果豐碩。國投高新及基金直投項目中新增9家、子基金新增12家投資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交易。
截至2020年10月底,國投高新及國投系基金投資項目登陸科創板數量達39家,約占上市企業總數的20%。
國投高新的上述成績如何取得?在參與科創板改革方面,國投高新有何經驗和心得?近日,《國資報告》記者對國投高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吳蔚蔚進行了專訪。
堅持市場化改革創新
《國資報告》:國投高新投資科創板項目的成績,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
吳蔚蔚:主要得益于堅持市場化方向的改革創新。國投根據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功能和定位,按照“一企一策、試點先行”的原則,分類授權,推動子公司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2016年起就對國投高新等試點子企業開展充分授權改革,將《公司法》規定的選人用人權、自主經營權、薪酬分配權等70多個事項授權國投高新董事會決策,推動決策責任歸位和管理責任到位,實現資本權利上移,產業經營責任下沉,充分激發了企業的活力。
2018年國投高新被確定為國企改革“雙百企業”后,積極開展股權多元化改革,歷經2年的不懈努力,于2019年底成功引入4家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超過50億元。國投高新以此為契機,積極推動體制機制改革,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成為國投深化改革的重要載體。
國投高新遵循“管資本”理念,遵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在所屬國有相對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試點,積極探索有別于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管理模式,做到監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打破傳統管理“慣性”,支持但不干預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維護企業獨立市場主體地位,保證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形成了央企投資平臺與民營龍頭企業間互利共贏、協同互補的融合關系,提升了服務國家戰略的整體能力。
比如,在股權基金業務方面,國投高新所屬4家基金管理公司均為國有相對控股混合所有制差異化管理試點,目前共管理國家級政府引導基金8支、類基金1支,管理的基金規模達1224億元,占國投高新基金管理總規模的88%。國投高新堅持構建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在4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持股比例均為40%。基金管理公司高管由董事會任免,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暢通原國企員工職業經理人身份的轉換通道;國投高新通過股東會、董事會履行股東監管職責,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層負責日常經營決策,基金投委會全權負責投資決策,確保投資決策過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
發揮國有資本引導帶動作用
《國資報告》:投資科創板項目的企業和機構有很多,在您看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參與科創板改革,有何特殊意義?
吳蔚蔚:一方面,科創板項目聚焦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是國家戰略長期支持、重點發展的產業集群,以國投集團、國投高新為代表的國有資本發揮引導帶動作用,更加有利于助推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例如,國投高新旗下基金在國家部委指導下,通過國投集團的出資引領,吸引了來自地方政府、社保基金、保險、銀行、外資和其他社會資本的加入,形成了各類資本相互融合、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有機銜接的多元化格局。截至目前,在國投高新管理的基金中,國投認繳出資規模244億元,吸引帶動社會資本超過1000億元,基金放大效應約5倍,最終在項目上體現了15倍的放大效應。
再如,寒武紀是國投高新與旗下基金管理公司國投創業共同投資的企業,寒武紀作為AI芯片龍頭企業,是我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投資布局的標志性項目之一,在寒武紀尚未盈利的階段,國有資本果斷投入,支持這樣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扶持其成長壯大,更好地促進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中早期科創企業中,有很多是民營企業,國投的投資體現了央企對民營企業創新的支持,有利于解決民營企業通常面臨的資金與資源短缺問題,更有效地發揮其市場活力強、創新能力足的特點,雙方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國民共進”的良性循環。
《國資報告》:在科創板項目的投資方面,國投高新有哪些規劃?
吳蔚蔚:國投高新旗下的基金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硬科技”為投資標的,完全契合國家設立科創板的初衷。目前,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項目累計投資金額超過500億元,投資項目超過300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基金投資,發揮基金在VC、PE、FOF等各個階段的優勢,積極培育科創項目,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控股直投方面,國投高新將進一步放大基金投資與產業投資的協同效應,在“十四五”時期持續加大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塊投資力度,圍繞先進制造、醫藥醫療、新材料三個重點方向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控股集群。
央企應勇于探索創新
《國資報告》:能否結合實踐談談,科創板對于央企而言,意味著怎樣的機遇?
吳蔚蔚:科創板設立,為國企央企,特別是一些高成長性、創新型的國有科技型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載體,為國有科技型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法人治理、強化人才激勵等提供了新契機。
對于眾多國家級政府引導基金來說,在完成對科創類早期項目一段時間的培育,助力企業階段性成長的任務后,有了更好的退出渠道,將回收資金用于支持更多的科創類企業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
當前,世界正處在技術變革的關鍵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產業更新換代周期縮短,高科技人才需求增加。央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只有適應時代變革,主動迎接變革,在科技創新中尋找新的定位,培育新的產業,才能保持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態勢。科創企業正是科技創新技術集中度高、發展迅速、關系國家競爭實力的一類企業,布局科創企業也是在為央企自身謀求發展的新動力。
就國投高新而言,通過基金布局科創類項目,有利于加深我們對科創企業的理解,準確把握新興行業的發展動態,為國資準確投入,打造新興產業板塊發揮探頭觸角的作用,進而帶動國資在相關領域科學布局,更好支持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國資報告》:在您看來,央企如何更好地把握這一機遇,助力自身高質量發展?
吳蔚蔚:首先,央企必須準確把握國家戰略需求,把國家戰略與企業自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勇于探索創新,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勇挑重擔、不辱使命。
其次,應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由于科創企業大多處于充分競爭領域,就要求我們把國企體制與市場化機制充分嫁接,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借鑒行業先進經驗,憑借市場化的體制機制和專業化的管理水平,去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要強化人才激勵,充分發揮人才的優勢,尊重人才的價值,吸引人才、激勵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應通過基金、直投等多種方式積極培育科技型企業,選擇優質標的,通過投資+賦能,培育出能夠帶動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進而促進央企整體向更高層次轉型發展。(《國資報告》記者 原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