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18-11-12
在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96家央企中,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基亞貝爾)身份有些特殊。作為諾基亞與中國華信郵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信郵電)組建的合資企業,諾基亞貝爾有著天然的混改基因,堪稱直屬央企中的一支合資“獨苗”。
合資央企,自有其獨特的定位與使命。在通信產業競爭持續加劇,5G商業應用前景日趨明朗的背景下,世界通信企業間的競爭逐漸演變成科技創新、市場規模、管理機制等綜合實力的較量。通過與全球領先的網絡通信技術商聯手,整合優勢資源,對于推動中國通信技術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全球和中國優勢的成功整合,將雙方領先的端到端網絡技術和極其強大的創新引擎薈萃于一體。與諾基亞聯手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創新性科技公司,踐行在新時代取得更大成功的雙贏合作模式,我們倍感振奮。”2017年5月18日,時任華信郵電總經理袁欣(2017年8月14日,袁欣出任諾基亞貝爾董事長)在合資企業協議簽署儀式上表示。
時至今日,諾基亞貝爾誕生已一年有余。秉持成立的初衷,企業的戰略愿景正逐步從構想變為現實。以5G為主攻方向,諾基亞貝爾加速融合、深度協同,走出了一條合資央企的共贏創新之路。
強強聯姻
未與諾基亞聯姻之前,華信郵電旗下的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貝爾)已經是一家有著30余年歷史的老牌合資企業。
1984年成立的上海貝爾,是中國為打破西方通信技術壟斷,積極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和外資的創新嘗試,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高新技術領域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上海貝爾通過引進并掌握國外先進的程控交換技術,形成自己的研發制造能力,產品 S12系列程控交換機在我國通信網上的廣泛使用,沖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有效地平抑了進口產品的價格,提高了關鍵設備的國產化水平。
隨著時間推移,上海貝爾憑借獨特的國際國內資源優勢,逐步成為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制造企業之一。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國家做出了上海貝爾轉股改制的重大決定。此舉,對于上海貝爾的未來走向影響深遠。
上海貝爾成立之初,由中國和比利時合作共同組建,中方持股60%,比方持股40%。2002年,在原信產部的主導下,公司引入法國通信設備商阿爾卡特,中方持股比例降為50%,外方(2006年,法國阿爾卡特與美國朗訊全球合并為阿爾卡特朗訊,外方股東變為阿爾卡特朗訊)持股50%+1。
值得強調的是,外方多的“1股”被稱為“黃金一股”,有了這“黃金一股”,外方可以合并報表,體現來自中國市場的業績。通過轉股改制,企業的中外合資模式從“技術轉讓”升級到“技術共享”,并在法律章程上予以明確。這意味著上海貝爾可以全面共享外資合作方所有的產品和技術;而上海貝爾自主研發成果也可以在全球推廣應用,本土研發積極性大大提升。
此后十余年里,得益于合資體制的大膽創新,上海貝爾國內3G、4G,光通信、寬帶接入等市場份額迅速擴大,逐漸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企業這一時期積累、沉淀的優勢資源,為日后與諾基亞的強強合作埋下伏筆。
提到諾基亞,中國消費者印象最深的當屬手機品牌“諾基亞”。殊不知,這家已有百年歷史的通信巨頭,幾經整合后已經成為業務涵蓋移動通信、互聯網、地圖、高新科技等多領域的跨國通訊和信息技術公司。僅在中國,諾基亞就有15家子公司。
2015年4月15日,諾基亞將并購觸角伸向法國老對手阿爾卡特朗訊,一舉以166億美元獲得100%控股權。諾基亞憑借全球眾多的組網經驗和物聯網的超前技術布局,與阿爾卡特朗訊光通信、IP優勢強強聯合,全面布局5G戰略,深耕中國市場。
整合資源再出發,諾基亞將深耕中國5G的支點定在上海貝爾。2015年8月28日,諾基亞宣布與華信郵電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把諾基亞的中國電信基礎設施業務與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整合,組建為一家新的合資公司。
經歷近兩年的整合籌備,2017年7月1日,這家新的合資公司——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基亞貝爾)正式成立。新的合資公司中、外雙方股權比例保持不變,即諾基亞持有50%+1的股權,其余股權由華信郵電持有。自此,諾基亞貝爾成為了諾基亞在華的獨家運營平臺。
“作為國資委直屬央企中唯一的合資企業,諾基亞貝爾力求自身發展與國家戰略的協調一致,發揮既是央企又是中外合資企業的獨特優勢。” 諾基亞貝爾總裁王建亞對《國資報告》記者表示。
新成立的諾基亞貝爾,延續了中國合資企業“黃金1股”的創新管理機制,其作為央企混改范本的意義也更為凸顯。承載著中外雙方的共同期許,諾基亞貝爾開啟了新的發展征程。
武裝5G最強大腦
諾基業貝爾的誕生,恰逢中國5G市場飛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在經過3G時代中國追著跑,4G時代齊頭并進跑后,中國通信產業瞄準5G主導地位不斷發力,5G網絡部署催生出龐大的市場需求總量。
“進入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5G技術將帶動車聯網、物聯網、無人機、云計算等應用的發展,這意味5G不但會成為全球通信產業的新一輪發展機遇,也會為各項新興信息技術的崛起創造機會。”王建亞說。
來自諾基亞貝爾實驗室的預測數據顯示,未來十年,全球將會增加1000億以上的連接量,同時網絡容量將比現在擴展100倍以上;而為了滿足無人駕駛、VR游戲等未來物聯應用和業務體驗的需要,網絡延遲同時需要降低10倍以上。
加大前沿科技研發力度,成為諾基亞貝爾迎戰5G時代的先手棋。
諾基亞貝爾實驗室成立于2002年,主要從事最新技術和原創技術的研究,包括: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新一代寬帶接入技術等領域。作為Massive MIMO發明者,全球首個商用毫米波射頻芯片,全球首個完全無線化小站的出生地,這里無疑是諾基亞貝爾5G創新“最強大腦”。
2016年以來,諾基業貝爾實驗室更是頻傳創新捷報。據諾基亞貝爾執行副總裁、貝爾實驗室(中國)區負責人桂洛寧介紹,諾基亞貝爾實驗室中國在28GHz毫米波頻段上成功實現了高達100bps/Hz的頻譜效率,超高的傳輸速率可以在8秒時間內完成多部高清電影的下載。這一技術成果將幫助未來的5G運營商實現觸覺互聯網、超低時延高清虛擬現實(HD-VR)等業務創新,促進5G發展。
隨著諾基亞貝爾創新引擎作用的不斷增強,公司已經成為諾基亞全球研發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家創新型企業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諾基亞積極貢獻于《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家創新戰略的實施,充分利用中國的創新生態和全球資源優勢,努力提升世界級創新水平,成為互聯世界的創新領導者。
諾基亞貝爾工業4.0機器人
“諾基亞貝爾扎根中國創新,為中國、為世界。”諾基亞貝爾執行副總裁、移動網絡業務集團負責人章旗說,“中國研發團隊不光做了中國市場能夠使用的軟件、硬件產品,目前3.5G、4.9G全球應用的產品很多也都是中國團隊研發。我們以實際行動在全球研發體系中贏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5G+打造物聯網生態
得益于5G的超前布局,諾基亞貝爾已經深度嵌入中國通信產業發展大局。2017年以來,諾基亞貝爾攜手中國移動已在多個城市開展5G相關測試,今年將擴大至更多城市,預計到2019年完成5G試商用,2020年實現5G商用網絡。
與此同時,諾基亞貝爾也正在積極配合工信部5G測試工作,并與全球主流儀器儀表和終端芯片廠商通力合作,積極推動5G產業鏈。
在運營商“朋友圈”的長期沉淀,讓諾基亞貝爾已經牢牢地將5G“王牌”握于手中。但傳統運營商業務并非企業戰略布局的全部,出于對5G時代萬物互聯前景的判斷,諾基亞貝爾不斷拓展垂直行業市場,創造5G+的更多可能。
“未來世界將具備超移動、超本地和超大規模三個特色,這也是5G的特色。5G將成為以物聯網和行業互聯等應用為代表的萬物自動化的使能者。更多的連接、更大的容量、更高的性能、更強的分析將成為網絡發展的大趨勢。”王建亞說。據分析,2020年,全球可聯網設備將會達到260億個,其創造出的將是一個萬億美元級的物聯網市場。
基于此,諾基亞貝爾成立后,將未來戰略重心聚焦于開拓包括能源、交通、公共事業、互聯網、大型企業、廣電等非運營商垂直行業市場。這是諾基亞貝爾的一次新的戰略起點,也是諾基亞在全球的一個全新戰略輸出。
當前,諾基亞貝爾正在借助自身新央企角色,加速向垂直領域進軍。
諾基亞貝爾執行副總裁、企業與公共事業負責人金劍告訴《國資報告》記者:“作為央企大家庭中的一員,諾基亞貝爾正不斷加強與央企客戶的合作。我們努力通過技術沉淀為兄弟央企提供在通信上的保障,支撐主營業務的發展。同時,也跟央企伙伴從整體研發、軟件定義網絡,5G研發,以及產品應用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2018年5月,諾基亞貝爾中標國家電網公司(SGCC)的光傳輸網(OTN)項目,正是5G+結下的碩果。本次項目部署覆蓋京津兩地,通過利用諾基亞創新的PSE芯片,幫助國家電網公司的光傳輸網從10Gb/s SDH網絡平滑演進至100Gb/s以及更高容量。
此外,在四川成都,諾基亞貝爾正在利用全球領先的ViTrust應急通信產品組合,基于中國聯通LTE公共網絡,提供語音、對講、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全覆蓋調度及應急手段,為成都地鐵公司在1號線至7號線全區域,提供維護搶修及工作調度服務,助力“智慧交通”的落地。
金劍介紹,“接下來,諾基亞貝爾拓展行業垂直市場主要采取三個多元化策略:一是方案的多元化。新公司成立以來,已經能夠全方位的提供端到端的產品,保證企業客戶實現無線網絡建設和互聯;二是行業多元化,已經從電力擴展到大能源,覆蓋了煤礦、石油、石化領域;三是合作模式多元化。目前在區域上主要采取經銷商、分銷商的合作模式,在行業上跟集成商緊密合作。同時,會與大型的合作伙伴簽訂戰略聯盟。”
面向未來,諾基亞貝爾實驗室“Future X 5G端到端”的戰略架構已經發布,其涵蓋了核心網、無線、傳輸、云、網絡切片等方面。以創新為支撐,諾基亞貝爾5G+的創新探索仍值得報以極大期待。(本刊記者 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