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18-11-22
讓敢干事會干事的國有企業家得到重用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表明,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企業家隊伍都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要素:好的企業有了優秀的企業家隊伍,企業發展會好上加好、更上層樓;困難企業有了優秀企業家隊伍,企業往往能扭虧脫困、重獲新生。
一重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
一重號稱國寶,在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中做出過巨大貢獻。但因為改革不到位,企業陷入了困境。在劉明忠為首的企業家隊伍帶領下,一重展開多項改革,很快扭轉了連年虧損的態勢,企業重新回到了健康發展的軌道上。
在此之前,《國資報告》曾報道過,二重嚴重虧損,被國機集團重組后,在任洪斌等企業家的帶領下,短時間內扭虧為盈的案例,與一重的故事如出一轍。
更早之前的海康威視脫困轉型并發展成業內領軍企業,也是依靠了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不過,國企改革并非易事,企業家往往面臨很大壓力。一旦改革方案設計不科學,或者執行得不夠公開透明,甚至有時改革本身沒有瑕疵,也會因為觸動個別人的利益,引發質疑甚至群體性事件。
正是出于這樣那樣的顧慮,新一輪國企改革中,一些國有企業動作遲緩,不敢改、不想改,或者改革半途而廢。
這與部分企業家缺乏擔當意識不無關系。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很多人認為,一重經驗難以復制。說白了,有了劉明忠這樣勇于擔當、善于改革的企業家,一重的經驗就能復制,否則確實很難。
針對改革中出現的這些問題,中央及時下發了《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規定》。《規定》提出,對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業績突出的中央企業領導人員,應當及時提拔重用;要建立維度明確的容錯條件,引導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
同時,《規定》也要求,對政治上不合格、工作不在狀態、能力素質不適應、履職業績平庸或者作風形象較差的央企領導干部,要及時予以調整。
我們堅信,隨著《規定》的深入貫徹落實,敢干事會干事的國有企業家會得到重用,不作為不擔當的國企管理者將盡快出局,國有企業改革局面將呈現新的面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必將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