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18-12-11
劉明忠是2016年5月9日到齊齊哈爾,出任一重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的。此時,董事長職務已空缺將近一年。
劉明忠的到任,一重員工開始并不在意。他們認為,“一重就是重,誰也推不動”,“你再有能力,你就一個人,還能咋著?”
劉明忠沒有急于表態。“我滿腦子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通過深化改革,讓這樣一家關乎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骨干大型央企走出困境,重振雄風。”
“我想了解問題”
上任后,劉明忠分頭召集了管理層、勞模、營銷、技術、離退休代表開座談會。已經打算離開一重的劉伯鳴參加了勞模座談會。會上,有人按照慣例,言不由衷地唱高調、表決心。
劉明忠打斷他,“我不要聽這些,我想了解問題。”
劉伯鳴大著膽子提了幾個建議,其中一個建議是關于鑄鍛鋼事業部生產現場環境治理問題。“沒想到下午董事長就召開了現場會,要求一個月內必須解決問題。”
讓劉伯鳴吃驚的事情發生了,27年沒有解決的老問題,在劉明忠的緊盯下,20天整改完成。
商鞅變法,徙木立信。通過這樣的小事,劉明忠在員工心目中的樹立起了“言出必踐”的形象。
劉明忠的調研很深入。
90高齡的離休干部盧德義,88歲高齡的離休干部羅惠恩,79歲的退休員工王殿玉在一重工作多年。一重陷入困境后,他們憂心忡忡,經常聚在體育場上,討論一重的前途。
“有段時間,我們正在聊天,來了一位陌生人,跟大家聊公司的歷史,聊當前的問題,大家也都暢所欲言。”他們過了很久才知道,這人就是劉明忠。盧德義說,正因為調研深入,所以劉明忠問題抓得準,措施很得力。
通過調研,劉明忠認為,一重并非一無是處,“干部可用、人才可用、基礎可用,潛力很大。”
大討論
關于一重陷入虧損的原因,劉明忠認為,既有大環境和行業周期的影響,也包括企業市場化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水平不高、體制機制落后、股權結構單一等等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頭腦里。”
劉明忠到任后,盡管企業資金壓力非常大,但他還是解決了一批民生問題,凝聚了人心。圖為一重新修建的大食堂。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第一個重工業基地,最早開始計劃經濟,退出卻最晚。長期的計劃經濟,無疑在東北國企人的頭腦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東北發展,無論析困境之因,還是求振興之道,都要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劉明忠認為,總書記這一論斷,為東北經濟振興和老工業基地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由此,劉明忠在一重掀起了一場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變作風的大討論。
這一討論分為四個階段,分別圍繞體制機制改革、產品產業調整、管理方式變革、思想觀念轉變“四個滯后”,通過廣播、報紙和會議等形式,在職能部門,各子公司、事業部,制造廠及班組3個層級,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累計開展專題討論會180余場次,通過逐級逐層全面、系統、深入學習宣貫,實現對公司244個黨支部、424個班組、4018名黨員、8600余名職工全覆蓋。
討論的主要內容,是“一重到底怎么了”,“一重究竟該怎么辦?”
“一重要生存、要發展,就要改革。”得出這個結論并不難。因為大部分一重人和企業血肉相連,幾代人生于斯、長于斯。像盧德義、羅惠恩、王殿玉的兒孫,基本都在一重工作,親人朋友在一重的,更是數不勝數。“大家都很清楚,一重要黃了,誰都過不好,但一重要不改革,肯定沒出路。”
思想的一致,為改革奠定了基礎。
趁熱打鐵,以劉明忠為首的一重黨委主導編制了一重的“十三五”發展規劃——這原該是2015年就完成的工作——規劃解答了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向什么方向改、改到什么程度等問題,為企業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一些小事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變作風的同時,劉明忠還做了一些小事,就是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動作,起到了緩和干群關系、凝聚人心的突出作用,讓一重的解放思想工作發揮了更好的效果。
作為一家計劃經濟殘留明顯的國企,受體制機制影響,多年來,一重干部員工區別明顯,干群關系相對比較緊張:比如,一重每年組織中層以上干部進行免費體檢,基層管理者和普通員工就沒有,不僅員工不高興,基層干部也不高興。再比如,原來一重的干部可以把車開進廠區,普通員工就不行。
一些班組長、工段長管理作風簡單粗暴。一個工段長把員工的名章都拿在手里,獎金分配一個人說了算,自己發錢自己蓋章,還挪用獎金……
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劉明忠迅速采用了一些有效措施。他要求,除生產、接待車輛外,任何人的私家車不許開進廠區,包括他本人——《國資報告》記者在一重采訪期間,就看到劉明忠步履匆匆地走進大門,遵守著自己定下的規矩。“我跟大家說,天不冷就別開車上班,住得都不遠,走走路正好鍛煉身體。”
到了冬天,因為天氣太冷,有些廠區距離大門又很遠,企業就安排大巴在門前接送。禁車以后,廠區內不僅更加安全,以前頻發的生產資料盜竊事件也絕跡了。
關于體檢,劉明忠提出,每年給所有在職員工安排一次體檢,還在企業經濟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想方設法解決了員工的補充醫療保險問題。
一重人非常高興,老工人尤甚。退休員工王殿玉說,已經二十多年沒有享受過這種福利待遇了,他說,“只有真正打動工人,工人才能發自內心愛企業。”
一重新班子打動工人的舉動還有很多。
齊齊哈爾冬天非常冷,之前廠里沒有大食堂,小食堂也比較分散,員工帶飯,熱起來很不方便。劉明忠上任后,將廠區大門旁邊的一個廢棄倉庫改建為食堂,同時引入國內知名快餐企業,方便職工吃飯。中國一重社會服務中心副總經理丁啟春說,食堂大廳可以集中容納1500人同時用餐,公司為每名職工每月補助210元,午飯基本就不用花錢了。
為了方便職工洗衣服尤其是家里很難洗凈的工裝,一重購入先進的工業洗衣機,設立三處洗衣房,衣服洗完還給免費烘干。
為了豐富員工的業務生活,改善廠區環境,2017年初,一重修建了廠前環路塑膠跑道,翻新了電影院、文化宮、體育場。對廠前畫廊、綠島內設施、防土堤、景觀燈、綠籬等進行維修改造。2017年11月,一重被全國旅游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盡管企業很困難,但劉明忠很重視離退休干部和困難職工慰問和幫扶工作。
88歲的離休干部羅惠恩說,劉明忠為首的新班子解決了他奔波多年四處反映卻始終沒有解決的省級勞模待遇問題,對此,1958年就來到一重的羅惠恩非常感動:“我對兒孫說,一定要好好干,為企業立功”。
通過這些小事,把一些負面情緒消化在基層,把一重人的思想重新凝聚在了一起,為后續改革提供了穩定的大后方。
劉明忠表示,“我們發展一切目的,都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企業再困難,也要把職工的利益放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企業降本增效、壓縮管理經費,但是該是職工共享成果的錢一定要花。”
2018年6月中旬,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在一重調研期間,對此進行了充分肯定。他說,一重在困難時期,始終沒有動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的思想,讓一線員工充分感受到了組織的關愛。“這是國有企業好的傳統,要繼續發揚光大,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