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保代表:讓老年人有幸福晚年 讓后來人有可期未來
王文保代表:讓老年人有幸福晚年 讓后來人有可期未來

文章來源:山西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9-03-11
“當聽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大篇幅地強調‘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讓后來人有可期的未來’時,我說不出地感動和振奮。”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保動情地告訴記者。
不容忽視的是,以“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低利潤、回報周期長”為典型特征的康養產業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大多養老機構都是微利乃至虧損運行。而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何應對未來養老形勢挑戰,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在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很具體地提出‘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等措施,我們山西文旅集團下設有專門以康養產業為主的山西省康養集團,正在探索建立以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為基礎,以基地看護養老為依托,以旅游流轉服務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這些實打實地措施對我們而言是極大利好。”
未來養老形勢異常嚴峻,但社會公眾對此卻普遍感受不深。原因為何?對此,王文保基于集團康養產業的探索實踐作了具體分析,他認為,目前“低齡”活力老人仍占多數,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還未上升為剛性需求。當前老年人基本為1950年代出生,大多并不是“4-2-1”的家庭結構,尚未承受巨大的照護壓力,而且普遍認為在機構養老是子女有失孝道。
再過10年左右,“60后”將是主要養老對象,從主觀來說,他們思想上更容易接受機構養老、旅居養老等方式。獨生子女的客觀現實也決定了他們需要考慮機構養老,而且70歲以上老人的照護剛需也會進一步凸顯。“產業培育需要一個過程,國家及早布局非常有必要。正如總理所說,我們需要‘讓后來人有可期的未來’。而長期以來,我國側重于扶持養老事業發展,主要針對鰥寡孤獨、老弱病殘、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群體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是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體現和社會保障兜底的具體舉措,但在‘產業端’發展不足。” 王文保呼吁道:“十九大報告專門提出,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基于養老產業的突出重要性,我們應該同樣提出‘像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一樣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
具體如何操作?王文保建議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正確把握養老事業與產業的不同屬性,明確政府、社會和市場在養老服務業中的不同定位和作用,形成政府兜底、社會保障、市場供給的良好局面。同時,進一步加強政策制度供給,將養老產業提升到康養產業的層面大力發展,從國家層面加快制定《康養產業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及《行動計劃方案》、《康養產業標準體系》,構建科學的康養產業體系和產業布局結構,形成涵蓋產業基礎通用標準、產業供給標準、產業支撐標準等康養產業標準體系,推動我國康養產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還要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從用地、水電、稅收、市場準入、人才等方面出臺更加詳細并具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提高可操作性,推動康養產業相關扶持政策落實到位。
由于國家政策體系尚未完善,基于養老產業投資大、利潤小、回報周期長等特點,民營企業投資養老、康養產業意愿和實力都比較弱,王文保建議進一步加大領軍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引導企業走“規模化、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集團化”的路子,向養生、養老、康體、康旅等領域延伸;同時在職業教育中廣泛設立養老護理專業,高校在本科以及研究生層次開設大健康專業進行理論研究,進一步培養專業人才,滿足日益增長的老齡人群需求。大力開發養老金融產品,發展社保、以房養老、企業年金、個人養老賬戶及其他家庭資產收入等多種養老方式。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