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增代表:加強扶持提升援疆企業“造血”能力
劉寶增代表:加強扶持提升援疆企業“造血”能力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9-03-15
全國人大代表、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劉寶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援疆是事關新疆民生、穩定及長遠發展的工作,要進一步降低內地企業投資的各類市場準入門檻,多鼓勵民營資本參與援疆,并在實施過程中保護好企業資本的合法權益,促進新疆現代產業發展、財政增收和百姓就業。
2010年第一次對口援疆工作會議召開以后,新一輪全方位的對口援疆項目密集啟動,中央出臺了支持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政策和重大項目實施意見,國務院出臺了支持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30多個部(委)根據各自職能擬定了對口援疆方案。雖然產業援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但是產業援疆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對口援疆過程中引進的項目多以政府為主導,缺乏市場效應;受援地區的財政自給能力有限,存在補貼和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的現象。
劉寶增建議,公共基礎設施等民生項目的建設,既可以采取政府主導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政府與企業合作的形式,降低內地企業投資的各類市場準入門檻,多鼓勵民營資本參與援疆,并在實施過程中保護好企業資本的合法權益。對于其他類產業援疆項目,先期可在市場、技術等方面進行扶持,逐步培養援疆企業的當地生存能力,最終通過利潤驅動投資,而非依靠政策補貼驅動投資。
對于如何進一步提高對口援疆的質量和水平,他認為應當由國家相關部委統籌牽頭部署,打破援疆省市之間的行政壁壘,發揮援疆省市優勢,產生聯動效應,延伸新疆現有產業鏈。同時要進一步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讓新疆的受援地州更好地發展成為援疆省市的原料供應市場和產業轉移承接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同時,對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建議采取“總部工廠+衛星工廠”的生產組織形式和“1+X”的產業布局模式,在受援地建立工廠,并提供配套的公共生活服務設施,從而打造當地群眾就近就業的新型農村社區。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