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首場“委員通道” 瞧瞧政協委員如何“交作業”
今年兩會首場“委員通道” 瞧瞧政協委員如何“交作業”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時間:2019-03-04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式前,在今年兩會首場“委員通道”上,記者現場感受了政協委員們“交作業”的時刻。
月亮上那只“小兔子”如今怎么樣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亮相“委員通道”時表示,玉兔號正向著陸點西北方向前進,路況不好,但會保障安全。今年年底準備發射嫦娥5號,明年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國際上對月球探索已經進行了120多次,我們進行了5次,次數很少,但是中國探月工程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起步晚,但是起點高;我們的經費投入比較少,但是科學產出和技術產出比較多;我們的發射次數少,但成功率高。”吳偉仁表示,中國航天這60年來取得了很多成績,但和世界航天強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必須加快追趕的步伐。
“深空探索永無止境,也充滿挑戰,希望全國的青少年朋友們,能夠投身到這個偉大事業中來。”吳偉仁說。
故宮要和高校聯合組建中國第一所“文物醫學院”
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透露,故宮未來將和高校聯合起來建立中國第一所“文物醫學院”。
宋紀蓉今天表示,成立于2016年12月的故宮“文物醫院”,有23個分析檢測室、16個文物修復室,161名“文物醫生”在里面工作。每一個“走”進“文物醫院”的文物,“文物醫生”都會為其建立文物修復檔案,在分析檢測后,為它制訂出最小干預的文物保護方案。“在‘文物醫生’的精心保護下,文物才能更好地展示在觀眾面前”。
宋紀蓉感慨,全中國還有許許多多文物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我們需要更多“文物醫院”和“文物醫生”。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嚴重匱乏,是當前一個很緊迫的問題。對此,宋紀蓉透露,故宮要和高校聯合起來建立中國第一所“文物醫學院”,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
如何構建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西湖大學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高校,底氣來自于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西湖大學就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產物。“僅僅過去兩年,西湖大學就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份申請,我們從中擇優聘用了近百位世界級的科學家,其中80%以上是我們中國自己培養、然后輸送出去的優秀學子”。
“西湖大學的誕生不僅是適應時勢之變,更是一種教育之需。眾所周知,中國的科學技術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在基礎研究領域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原創性的研究還不能夠完全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可以這樣說,尖端核心的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也只能靠我們自己去創造,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施一公表示,這就應該是未來中國教育努力的目標和方向,也是西湖大學創校的根本宗旨。
走完“委員通道”,施一公還與記者分享了上會感受。他表示,這樣的“委員通道”,拉近了大家的距離,作為一個聯系社會的方式,非常值得提倡,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其中。
一些村莊網絡不好,怎么開網店?
來自貴州六盤水的全國政協委員余留芬,在過去一年的履職中廣泛調研,走訪邊遠山區村民。余留芬談到有些農村地區網絡覆蓋情況不好的問題:有年輕人想要開店,把家鄉的土特產賣出去,可是因為網絡問題沒有辦法實現。
她現場把問題拋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農村網絡將會如何發展?
張云勇立即回答,會在大城市進行深度、高密度地覆蓋,在鄉鎮、縣城、農村也會有廣覆蓋,有基本的上網和通信保障,肯定能保障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開展。
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后,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蘇輝向大會報告了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
據蘇輝介紹,廣大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重點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特別是聚焦打好三大攻堅戰,提交大會提案5360件,平時提案211件。經審查,立案4567件,交165家承辦單位辦理。截至今年2月20日,99.2%的提案已經辦復。(記者 沈杰群 章正 程盟超 孫慶玲)
點擊圖片 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