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類“雙百企業”:還原市場主體地位 提升發展質量效益
工業類“雙百企業”:還原市場主體地位 提升發展質量效益

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20-08-28
工業是立國之本,推動工業企業加快改革發展,是振興實體經濟的關鍵。不少工業類“雙百企業”通過完善市場化的經營機制、選人用人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提升了發展質量和效益。
還原市場主體地位
中鹽集團是我國鹽行業的龍頭企業,世界第二大鹽業企業,鹽的產銷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在鹽業體制改革的時代背景下,中鹽集團以中國鹽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平臺,圍繞核心主業實施混改。公司劃出中鹽股份化工資產和其他非鹽業務,以上市公司蘭太實業為平臺進行資產重組,打造優秀化工企業。
同時,精心篩選,引入三類戰投。第一類是廣東鹽業、重慶化醫等鹽行業企業,有利于形成行業聯合和業務互補;第二類是廣東溫氏集團、陜西石羊集團等跨行業企業,有利于商業模式相互借鑒,渠道資源實現共享;第三類是國新央企運營基金、建信信托等戰略性財務投資者,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支撐財務資源和戰略發展。通過采用場內交易、市場定價的市場化方式,最終共13家戰略投資者完成投資決策進場摘牌,總投資額約30.61億元,合計持股比例約為31.57%。在混改同時,中鹽集團及中鹽股份與廣東、廣西、重慶、江西、浙江、安徽、天津、山西等多個省市鹽業公司開展合作洽談,對部分省市鹽業公司實施了并購重組。
混改和鹽改相融合,加快行業重組和結構調整,集聚了各類資本優勢,優化了行業發展生態,食鹽市場占有率由2018年的28.2%進一步提高至31.8%。
“混”是為了“改”,還原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真正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推行子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五自”經營機制,對二級單位、分公司等非法人主體,比照子公司運營,并積極實施公司制改造推向市場,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
同時,金川集團重塑集團職能,強化了集團總部戰略決策、資源配置、資產運營、風險管控和服務保障,將原來集團負責的具體生產經營職能徹底下放到各業務板塊,推進集團管控由集權型分級控制向戰略型分權配置轉變。下移核算業務,將與經營和成本密切相關的核算業務全部下移,真實反映各主體經營水平及經營成果,使企業回歸到“居家過日子”的本源。
海南天然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明晰管控邊界,按照業務類別對子公司分類授權。在薪酬方面,由總部核定總額,具體分配方案按照子公司章程或相關制度執行,報總部備案。在人事方面,二級企業績效責任人擁有所在企業領導班子副職人員的任免提名權。在投資計劃方面,總部審定二級企業的年度投資計劃,子公司根據計劃執行。此外,給予經營業績良好且內控評價報告無重大缺陷的二級公司特別授權,特別授權一年一定,一企一策,不受基本授權的限制。
職業化 市場化
改革之前,長春一汽富維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一汽的控股子公司。企業在發展中面臨股權多元化作用不明顯、治理結構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富維公司深化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打破了原有的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序列,取消了原一汽集團處級領導及高級經理助理等行政級別,建立了以崗位價值評估為基礎,以績效結果為導向的薪酬分配體系。同時,對標市場薪酬水平建立薪酬基本架構,使薪酬水平具有外部市場競爭力,通過提升浮動工資比例設置(薪酬固浮比設定為3:7),將浮動薪酬與績效及核心KPI指標緊密掛鉤,實現薪酬分配差異化。
2019年4月8日,公司正式實施《高級管理人員薪酬績效管理制度》,實施當月就有三名經理人員月度獎金為0,增強了經理人員的危機感,使大家切實地意識到,要想提升收入必須干好事業。
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啟動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改革,實施“全體起立、全員競聘”,而且不設年齡、資歷、學歷、職級的門檻,既防止已經在位的干部混日子,也防止能干的人才被擋住埋沒。
截至2019年,公司在管理類、營銷類、生產類等66個崗位陸續推行了崗位競聘,包括區域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分子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海外項目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石膏板廠廠長/副廠長等重量級崗位,共有302人參與崗位競聘,促進人盡其才的合理配置。
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個層級以職業化為抓手,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推行公司經營層高管職業經理人,2019年公開選聘中新藥業總經理1名、副總經理5名。2020年對職業經理人設置了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指標,公司最核心的工業企業的銷售收入同比增幅達到18%。
中新藥業所屬15家企業經營層崗位進行選聘,最終確定了52名職業經理人,已于2019年12月正式到崗。選聘中,有11人從一般管理崗位聘任為所屬企業職業經理人,有3人沒有競聘成功,被解除領導職務或進行崗位調整,按照崗變薪變的原則,重新核定收入待遇。
此外,實施公司本部行政中層市場化選聘。對公司本部11個行政部室的20個崗位進行市場化選聘,已于2020年4月完成了選聘工作。
獎的清楚 罰的明白
與國際一流品牌相比,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認為自身在市場化機制、科技創新能力、產業一體化優勢等方面存有較大差距,必須加快內部改革,優先解決人均收入偏低、用工總量偏多、內生動力不足、運行效率不高等問題。
因此,在入選“雙百企業”后,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首先就抓住內部分配這個突破口,全面推進內部激勵約束機制改革。
秉承“不動存量就不是真改革”的理念,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從“單位實體、領導干部、員工隊伍”三個維度,系統推進激勵約束機制改革。
公司改革直屬單位工資總額分配模式,打破了之前綜合各單位考核得分及分差情況進行薪酬分配的做法。將直屬單位100%工資總額與核心經營指標完成情況直接掛鉤,并事先明確增量增效薪酬獎勵標準及相應的欠量欠效薪酬扣罰標準,真正實現薪酬兌現可預期、能量化,讓直屬單位體會到“獎的清楚,罰的明白”。
對于中層干部,公司明確經營業績與領導人員薪酬的聯動機制,能增能減,在每年初簽訂的績效考核責任書中,不僅明確了量效等核心指標、合規管理等約束性指標,更明確了領導干部收入與單位經營業績的掛鉤關系,形成了經營目標與薪酬管理的“雙契約”。2018年,績效最優的中層干部,當年薪酬兌現較正常基準薪酬增長了61.4%,而績效最差的中層干部,僅獲得個人年度基準薪酬的60%,兌現的比例差為2.7:1。
對于全體員工,建立員工收入與個人績效緊密掛鉤、聯“量”計酬的機制:對于銷售崗位,實行“最低工資+業績提成”的考核分配模式;對于科研人員,實行“崗位薪酬+課題薪酬+量效提成”的薪酬模式,關聯市場轉化情況,按新產品轉化利潤進行提成獎勵;技術支持崗位,實行“銷量考核+過程考核+重點項目”的模式,主要關注龍頭客戶銷量完成率;對于生產操作崗位,大力推廣計件工資制,對于有一定技術含量要求的崗位,實行崗位工資+工作量計酬。鼓勵主動減員,一人多崗,多勞多得,上不封頂。
改革后,在同一單位,銷售人員收入可相差數倍以上,主要取決于所負責客戶銷量、毛利達成情況;生產人員全部按量取酬,兼職多崗、提高勞效或延長工作時長的個人,收入增長明顯。隨著聯量計酬的推進,員工在生產經營淡旺季的收入正發生明顯變化,與市場聯動、與企業經營聯動大為增強,多勞多得、能增能減已被基層一線崗位廣泛接受。
金川集團以三項制度改革為抓手,強化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落實董事會職權,在部分一級子公司和重要二級子公司實行董事長、黨委書記和總經理人選由集團公司任命,其余管理層人員由子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提名,由子公司董事會聘用。建立健全工資總額決定和增長機制,實施工資總額分類管理,對直屬單位實行工資總額核定管理,對子公司和駐外機構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試行人工成本預算管理,工資總額的增長與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等指標掛鉤,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有序。強化業績與收益掛鉤的聯動機制,根據子公司功能定位,分三檔由經營責任人繳納風險抵押金,并視年度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結果,分別按繳納額的100%、75%、50%、0四檔返還,考核成績低于60分的,給予行政處分或組織處理。
三年多的市場化改革歷經重重困難,但金川集團沖破保守觀念障礙,取得了顯著成績:市場化意識顯著增強,經營主責全面下移,科技創新成果斐然,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國資報告》記者 饒恒)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