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復工 楷模爭先?】中國鐵建抗“疫”馳援勇擔當 不眠不休建“方艙”
【抗疫復工 楷模爭先?】中國鐵建抗“疫”馳援勇擔當 不眠不休建“方艙”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3-24
在疫情的關鍵時期,建設“方艙醫院”被認為是關鍵之舉,可以有效緩解武漢醫療資源緊張,解決輕癥患者的收治難題。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湖北省文明單位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一局電務公司迅速成立抗疫援建突擊隊,時刻準備參與“方艙醫院”增援任務。10天10夜,6家“方艙醫院”,5000余個床位的施工任務,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有著感人的故事。
多一張床位,就多一分希望
“多一張床位,就多一分希望。早一點完成,就早一點讓希望變為現實。”這是該公司援建突擊隊隊長、通號事業部經理李中菠最樸實的心愿。
建設“方艙醫院”是阻擊疫情的關鍵之舉。戰斗打響的那一刻,李中菠毅然請纓前往一線戰斗并擔任現場負責人,不到10天內,先后搶建了塔子湖、長江新城、黃鶴“方艙醫院”,鏖戰了一個又一個通宵。
李中菠在現場指揮施工
“在疫情面前,打亂仗就是對兄弟們的不負責任。”作為組織者,李中菠每次接到任務后,便第一個前往現場了解施工項目、環境和工期節點,并制定方案,提前將施工安排發至群中,確保職責明確,任務落實。
“沖鋒在前,是黨員應盡的責任。敢打硬仗,是鐵建人堅守的傳統。”剛援建完塔子湖“方艙醫院”的李中菠,又帶隊突擊長江新城“方艙醫院”,奮戰三個大艙共計1000個床位的電氣設備安裝。24小時不間斷施工,隊員們都輪班了,他卻依舊在一線作業,接連奮戰了3個17小時,去除往返現場時間,每天休息不足5小時。
在第4個夜晚的23時,大家終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卻收到指揮部的臨時任務,有五個艙的配電箱今晚必須移位。李中菠看著身心俱疲、腿都走不動了的隊員們于心不忍,默默在配電箱前作業,其他隊員紛紛拿起工具一同戰斗至凌晨4點。
每當累到堅持不住的時候,李中菠耳邊就會響起出征前女兒說的那句話,“爸去建醫院了,我長大了要去當醫生!”
守護援建者安全,讓“家人們”放心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安全管理人員,我一定守護好每一位援建者的生命安全,絲毫不松懈!”。杜生洋申請加入中鐵十一局電務公司援建突擊隊志愿者時立下誓言。作為該公司安全監督部部長,他毅然承擔起援建現場的安全督導、疫情預防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杜生洋接到援建塔子湖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的任務。出門前,妻子不斷叮囑“一定要戴好口罩,不要用手摸臉……”他安慰道:“我是干安全的!如果連自己都保護不好,還怎么保護別人,你就放心吧!”
杜生洋在現場給隊員準備盒飯
在接下來的10多天里,為了確保參建人員在現場零事故、零感染,杜生洋制定了作業現場防控“十條”,在施工前嚴格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防疫交底,逐一檢測體溫。他每日穿梭在不同的“方艙醫院”,提醒突擊隊員們做好防護措施,還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大家手中,“先吃飯,吃飽了身體抵抗力才強,才有勁兒干活”。
在長江新城“方艙醫院”最后一盞燈亮起來了的那一刻,杜生洋和同伴們疲憊的面龐也被笑容點亮了。連續星夜奮戰的低壓配電施工任務終于圓滿完成,距離患者入住更近了一步。
回到家時已是早上五點半,杜生洋拖著疲憊的身體躡手躡腳走到房門口看了一眼熟睡的妻子,連續24小時沒睡覺的他此刻卻無心入睡,“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等到春暖花開時,我牽著你的手一起去看櫻花”。
參與進來,讓逆行者們不再逆行
熊一是1名2018年入職的90后年輕黨員,是該公司武漢地鐵5號線項目的春節留守者,也是武漢首批“方艙醫院”的參建者。
正在項目部關心雷神山醫院建設進展的他,接到了援建武漢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的任務,迅速回復“收到”后便準備好工器具和防護品,當起“臨時司機”,把分散在武漢各處的員工接上,一同踏上了援建之路。
熊一在現場安裝燈具
與武漢地鐵集團領導對接后,熊一等24人便開始搬運物資、畫線定位、線槽安裝、插座配線、放線接線……由于是第一次參建,沒有經驗,工作效率低、返工多,消耗了許多體力。到次日凌晨1點才得以片刻喘息,打開微信步數發現已經走了接近4萬步了,看到家人發來的問候消息,連忙打電話報平安。夜深了,電話那頭的他們也還未眠,囑咐道:“一定要戴好口罩,衣服穿好,不要著涼”。他告訴自己“挺住,再堅持一會”。他繼續戰斗到早晨7時,全部任務完成,并一次性通過了檢查驗收。
熊一又陸續參與了塔子湖體育中心、長江新城、首義廣場、黃鶴“方艙醫院”的援建任務,負責現場施工、管理以及運輸工器具、防護服、安全帽及接送施工人員等工作。
當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援建任務中來,熊一內心更加堅定,“我們一起加油,讓逆行者們不再逆行!”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鐵十一局電務公司職工全力以赴戰“疫”,用執著和堅守發揚“鐵軍”精神,用速度和技術展現企業實力。
點擊鏈接 直達專題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