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3-19
黃金瑤族鄉二聯村,是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西南最偏遠的一個深度貧困村,世世代代的貧窮在村民們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兩年前,因為中核集團新華發電扶貧隊的幫扶,昔日貧瘠的村子,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2歲的扶貧隊員周浩,便是這場變化的見證者和推動者。在二聯村兩年多的扶貧日子里,他用一雙腳丈量了村子每一寸崎嶇不平的土地,雖然辛苦,但也讓他擁有了魂牽夢掛的48個家。
“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
2018年3月,安頓好一直由他照顧的80歲爺爺奶奶和兩地分居的妻子,周浩隨扶貧工作隊來到邵陽市新寧縣黃金瑤族鄉二聯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
二聯村共有貧困戶48戶,貧困發生率高達42.7%,地理位置偏僻,山高、路陡、彎急,自然條件差,可用耕地少,老百姓種點紅薯、玉米、水稻,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原始低下,集體經濟收入基本為零。
從陌生到熟悉,到熱愛,他迎難而上,刻苦鉆研業務 ,吃透上級文件精神,熟悉掌握扶貧政策,堅持公平公正原則,真心實意破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扶貧是一項有情懷的事業,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會是我人生中重要的經歷,黨組織派我到二聯村,是對我的信任和認可,我有信心助力二聯村如期脫貧摘帽。”周浩同志得到了肯定,當問及有沒有困難的時候,周浩說:“有困難我克服。”
村民楊玲云深有體會:“在村里,他忙的事都是大家伙的事。”村里有學生想輟學打工,他就上門去做思想工作;有的遇到高考升學,他就幫忙一起分析填寫志愿;有的家里年輕人外出打工,家里僅有老人留守,他就經常上門幫忙照料,幫忙帶些日常用品。誰家里有難題,總有他的身影出現。
“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能幫的不幫,心里過不去。”這是周浩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來扶貧的初心是這樣的,也是這樣做的。
五保戶王坤文一個人獨居深山,生活極為不便,工作隊為他爭取到D級危房新建,但王坤文卻不愿意搬離,周浩多次上門開導,分析利弊。周浩與工作隊集思廣益,在村衛生室旁邊推平了一塊空地,墊資幫助王坤文新建好房子。
“我做夢也沒想過這輩子還可以住這么好的房子,在村里,周浩最愿意幫助我們!”王坤文如是說。
二聯村地處山區,祖祖輩輩靠肩挑手提找水吃,人畜飲水極為不便。周浩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四處張羅解決安全飲水之路,為尋找合適水源,他踏遍了二聯村所有的山脈。餓了,抓一把野樹果子,渴了,捧一口山泉水,腳上磨出了血泡,他忘記了疼痛。由于沒有吃野果,喝生水的經驗,他整整拉了一個禮拜肚子。2019年3月,二聯村最后一座水塔建設完成,全村人吃水終于有了保障。
隨即,農田灌溉也提上了日程,村里300 余畝農田僅靠一條不足2米寬小河來維持著,而且還有將近一半的農田缺水。周浩挽起褲腳、扛起鋤頭,和村民一道開始了河流治理工作,通過多方爭取,新修1公里河道和4公里農田灌溉水壩,全部用混凝土澆筑,堅實耐用。2019年7月,二聯村看天用水的歷史一去不返。
“48個家庭更需要我!”
“628個日日夜夜,終于迎來這一關鍵時刻,充滿辛酸,充滿淚水。”2019年11月28日,周浩發了一條朋友圈,這一天是新寧縣貧困村脫貧摘帽公示的日子。
脫貧以后怎么辦?如何確保不返貧?如何實施下一步的鄉村振興戰略?周浩思考的這些問題,也是工作隊現在工作的重點。
2019年11月24日,周末,村兩委會議從上午9時開始,一直延續到凌晨1點,會議的議題只有一個——脫貧之后如何鞏固提升?在精準扶貧這場新時代戰役中,周浩始終高標準要求著自己,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竭盡全力拼搏著,幾百個日日夜夜堅持著“白天深入一線干、晚上研究怎么辦”,和工作隊、村兩委走出了一條二聯村特色的脫貧新路子。
二聯村是省深度貧困村,去年剛剛脫貧摘帽,務工收入是村民特別是貧困戶非常大的一塊收入。工作隊特別重視疫情期間村民的返崗復工工作。正月初九以來,工作隊通過入戶調查、電話聯系等方式,做好了春節期間返村農民工情況摸底,并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增強返崗復工的信心。
“小周,你有沒有工作可以介紹?”2月18日,二聯村貧困戶陸安清找到周浩,希望幫忙介紹工作。
“你有意愿就業,我盡全力幫你牽線搭橋。”周浩爽快地答應了下來,當天,周浩又走訪了一遍全村貧困戶,有5名村民愿意外出務工。隨即,周浩聯系到在長沙一家公司的朋友,詳細了解其待遇和招聘要求,在周浩的努力下,5人都應聘成功。
目前,二聯村疫情防控與返崗復工兩項工作齊頭并進,工作隊和村兩委幫助34名貧困群眾返崗復工。同時,村里的扶貧車間和白茶示范基地有序復工,春耕亦正當時,村里逐漸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的號角。
駐村近兩年來,在工作隊的努力下,二聯村成功申請國家級項目2項,成立村集體公司和專業合作社2個,建成1100平米棉鞋扶貧車間1座,180畝高標準白茶基地,15畝水產養殖基地。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零危房、醫保全覆蓋、看病有保障、學生零輟學的既定目標,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思念是一條長長的河,一邊是長沙,一邊是二聯。作為一名扶貧干部,一走就是一個月,留給家人的只能是牽掛。
妻子身懷六甲,一個人挺著大肚子擠公交車去醫院檢查;80歲的爺爺每天一個電話問什么時候可以回家。一想到家人,周浩滿是愧疚,但來過村里數次的妻子非常理解,總是安慰他:“放心去村里吧,我一個人可以的,這個村子比我更需要你!”
家人的支持給了周浩很大的鼓舞,他明白,這48個家庭比自己的小家更需要他,唯有將深深的思念化作脫貧攻堅工作的強大動力,才能不負青春,不負群眾,不負組織的重托。
當他看到二聯村今天的變化,他感覺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省委組織部年度考核優秀、脫貧攻堅先進單位、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入選第六屆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候選人”,這些榮譽的背后,是幾百個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扶貧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因地制宜。二聯村是個大舞臺,這也正是新華發電公司扶貧七法脫貧攻堅理念下結出的碩果,承載了無限的希望。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