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金沙江上游水電公司全力決勝脫貧攻堅戰
華電金沙江上游水電公司全力決勝脫貧攻堅戰

文章來源: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5-10
2019年10月17日是第六個國家扶貧日。
在這脫貧攻堅決戰之時,華電金上公司以只爭朝夕的勁頭,頻出實招硬招,加大“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投資力度,全方位助力地方脫貧攻堅,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一個基地、3000萬千瓦,構建藏區綠色發展高地
地處“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的金沙江上游川藏段,蘊藏著1000萬千瓦水電、2300萬千瓦風光電資源,這些寶貴的可再生能源,既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也是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希望。
按照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中國華電在金沙江上游川藏段“一個基地、3000萬千瓦、兩條線路、分步實施”的戰略部署,華電金上公司科學有序推進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電和沿江光電開發,一個總裝機達3000萬千瓦的大型水光互補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正逐漸揭開神秘面紗。
在四川和西藏交界的金沙江畔,一批電站正熱火朝天地建設。2015年以來,蘇洼龍、葉巴灘、巴塘、拉哇4級電站共619萬千瓦裝機先后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蘇洼龍、葉巴灘電站先后完成大江截流,巴塘、拉哇電站籌建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波羅、昌波、崗托電站可研工作全面啟動。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梯級電站已完成投資191億元,在當地繳納稅收超過8億元。
華電金上公司還創造性地提出“依法依規、政府主導、市場行為”的當地百姓參工參建原則,受到地方政府高度認同并推廣實施。中國華電將部分運輸業務和輔助工程交由地方百姓承擔,聘用103名當地百姓到公益性崗位就業,參工參建為地方增加產值達2.9億元。隨著電站建設加快推進,一個個新興城鎮拔地而起,當地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金沙江沿岸的高山緩坡上,一個個光電場已經完成初步規劃。按照“水光互補、打捆外送、平價上網”的思路,華電金上公司首批330萬千瓦光電開發前期工作全面啟動,估算投資將達160億元。
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光互補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全面建成后,總裝機容量將達到3000萬千瓦,總投資2700億元,帶動經濟總產值增加近7000億元。基地年發電量將達到700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2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萬噸,將成為我國能源綠色發展、共享發展的一大高地,為藏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三定培養”志智同扶,為貧困戶點燃夢想
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經濟發展落后,教育更加落后,不少青年甚至連普通話也說不好,就業渠道極為有限。
2018年10月26日,在華電金上公司組織下,來自西藏昌都市和四川甘孜州的3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年輕人正式進入位于成都市的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他們將在這里學習電力行業的專業知識,學成畢業后將成為央企員工,被定向錄用到家鄉附近的華電金上水電站工作。
來自四川巴塘縣蘇哇龍鄉的21歲女孩益西拉姆就是其中的一員。經過縣扶貧辦、教育局精心選拔,她被錄取到“三定培養班”,終于迎來了走出大山、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會。此前,因為父親患尿毒癥,全家陷入極度貧困,她被迫放棄了大學夢。在她家極度困難的時候,華電金上蘇洼龍公司主動找到她家開展定點幫扶,還幫她聯系了從事蘇洼龍電站營地物業服務的工作,讓她的家庭條件得以改觀。在華電“三定培養”工作中,她再次被幸運之神眷顧,拾回了夢想,改變了命運,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像益西拉姆一樣的“三定培養”學生,最小的只有15歲,最大的已25歲。他們都來自華電金上水電項目的樞紐工程區、庫區和淹沒影響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通過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點安置,這些來自深度貧困地區的年輕人“先富腦袋、再富口袋”,帶動他們的家庭從根本上擺脫貧困。
5條路241公里,筑起群眾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要致富,先修路。川藏交界的金沙江兩岸,山高谷深,道路艱險,一條川藏公路便可稱為人間天路,深山峽谷中更有很多尚未開辟的“天險”,讓其中的百姓長期與世隔絕,也與財富隔絕。
家住葉巴灘電站附近沙瑪鄉的澤仁桑珠,過去從鄉里到巴塘縣要開6個小時的車,路又陡又險,雨雪天經常陷車,除非萬不得已,他不愿出去。2016年,華電金上建設的巴白路通車后,車程縮短為2個小時,坑坑洼洼的便道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他還把自家的青稞、酥油拿到巴塘縣出售,多養了5頭牦牛,增加收入3萬元。
國道215復建段通車后,蘇哇龍鄉村民到巴塘的時間縮短1個小時;西索路建成后,芒康縣索多西鄉和竹巴龍鄉的6個村委會、13個村民小組不通公路的歷史成為過去。金上公司投資43億元建設的5條交通公路,惠及當地百姓22500人,讓險道變成坦途,成為當地百姓的“致富路”。
7縣8村精準幫扶,推動貧困村脫貧致富
助力脫貧攻堅,既是責任,更是擔當。華電金上公司在項目所在地6個縣承擔了7個村精準幫扶任務,還按照四川省委安排,承擔了涼山州金陽縣寨子鄉古恩村精準幫扶任務。這7個縣8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225人的精準幫扶,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難中之難。
涼山州金陽縣寨子鄉古恩村海拔2400多米,土地貧瘠,廣種薄收,是國家級極度貧困村、四川省最貧困的村子之一,全村641人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有601人。家住這里的吉很大叔,為了擺脫貧困想盡了辦法,種花椒、賣土豆,先后都以失敗告終,貧困如影隨形,兒子找不到事做,孫子上學困難,全家都看不到希望。
2017年華電金上公司對口幫扶古恩村以來,先后派出1名駐鄉黨委副書記、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結合實際,精準制訂幫扶措施。為了幫助當地發展特色產業,該公司請四川農業大學教授現場指導,讓村里百姓第一次把成功種活了150畝花椒苗。花椒樹三年就能掛果,一畝地一年能賺8000元,村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在該公司幫扶下,村里修了第一條通組路,工作隊帶動村民種起了黑土豆、養起了土雞,公司職工積極組織以購代捐,黨建對口幫扶為村里增強了脫貧力量,駕駛技能培訓、愛心助學、勵志獎學金為孩子們托起明天的希望。經過不懈努力,古恩村已基本具備退出條件,吉很大叔一家三代人再也不用為前途發愁。
在項目所在地沿江6縣7個村,華電金上公司一村一策制訂幫扶措施,養阿旺綿羊、養奶牛、種苗木、種蔬菜,一批因地制宜的村級產業正蓬勃發展,當地百姓脫貧致富正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