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集團:多點發力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
華僑城集團:多點發力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

文章來源: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5-19
編者按 當前,疫情之下,央企正勇挑大梁,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同時自覺履行責任央企的擔當,與社會各界一起攜手共克時艱。近期,多家央企發布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從環境保護、協調共贏、脫貧攻堅、一帶一路等方面向社會民眾及利益相關方披露“硬核數據”及特色案例,多角度立體展示央企在履行社會責任上的生動實踐。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責任央企在行動”系列報道,今天為您帶來第6篇——《華僑城集團:多點發力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
5月12日,隨著“央企消費扶貧”電商平臺正式上線,華僑城集團進駐“央企館”。以加強質量安全管控為基礎,“央企消費扶貧”電商平臺將依托數字技術拓寬央企定點扶貧地區農特產品的銷路,以產銷結合、以銷促產的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為脫貧攻堅增添新陣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華僑城集團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打好精準扶貧創新“組合拳”,多點發力、多措并舉,確保扶貧幫扶不斷檔、不松勁。
深化消費扶貧 讓農特產品走出大山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統一部署,華僑城集團積極幫助貧困地區解決農產品滯銷等突出問題,創新形式手段,在定點扶貧地區打出“農創+直播帶貨”組合拳,同時聯動各方力量,積極拓展“D球村+僑城匯+N個電商平臺”多元銷售渠道,助力消費扶貧落到實處。
農創+直播帶貨
3個小時賣出12000枚咸鴨蛋,幫助廠家五一期間銷售量較往年新增20萬枚,刷新重慶交通廣播“交廣鮮農”“銷售最快農產品”紀錄……華僑城集團掛職貴州省三穗縣的扶貧干部張大磊,以直播帶貨的形式,幫助三穗縣“水姑媽”咸鴨蛋走出了大山。
“水姑媽”,是張大磊在三穗縣打造的“農創”品牌之一。掛職伊始,張大磊發現三穗縣的農產品規模性不強,生鮮和粗加工居多,不利于儲藏和運輸,價格偏低,缺乏品牌效應,季節滯銷風險性大。但良好的環境使得“苗侗山珍”具有品質的稀缺性,如果能打通“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流程,不僅能夠讓更多的“黔貨出山”,還能提高產品的經濟附加值,可以成為產業扶貧方面有利的抓手之一。
于是,“秘境莊園”“金秋梨”“三穗鴨”“寨頭苗繡”“林下拾堂”猴頭菇、“十九號高山綠茶”“D球村新春大禮包”“古壇洞藏咸鴨蛋”“林開花”……一系列新“農創”品牌在不斷誕生,當地的農特產品有了持之可用的市場品牌。
直播連線賣貨
隨著“農創”品牌有了具體實踐,張大磊開始探索“農創+直播帶貨”的新路徑。除了親自上場賣鴨蛋,張大磊還和重慶交通廣播的主持人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賣出了3000多斤“金秋梨”;協助D球村三穗生活館設計的“庚子鼠年”農創大禮包也被他帶進直播間,春節期間實現了1000多萬的銷售額……諸如此類的“帶貨”舉措,不僅幫助三穗縣的農特產品打開了一定的外部市場,還實打實地讓當地村民直接受益。
除了直播帶貨,華僑城還積極探索“D球村+僑城匯+N個電商平臺”的多元銷售渠道,不斷拓寬銷路,助力“黔貨出山”。“D球村”是華僑城掛職干部尹劍與其他單位的扶貧干部一起打造的扶貧電商平臺,平臺將黔東南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按統一標準收購,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進行生產加工和銷售,確保將貧困地區農產品安全高效地帶到消費者身邊。僅僅一年時間,“D球村”便整合黔東南州7個縣、40多種農副產品,實現銷售金額500多萬元,帶動超600戶農戶增收。
華僑城集團自有電商平臺“僑城匯”扶貧館
“僑城匯”是華僑城集團自有電商平臺。疫情期間,“僑城匯”累計銷售鴨蛋、熏肉、香菇、土雞等產品21.5萬元,切實解決了貴州省天柱縣的農產品滯銷問題。今年,“僑城匯”還將豐富線上“扶貧館”產品類別,開設線下扶貧館,精心策劃各類購銷活動,推動貧困地區產品走進全國各地的華僑城社區、酒店、景區和公司食堂,以實際行動助農惠農。
除了“D球村”和“僑城匯”,在銷售渠道上,華僑城集團明確提出要積極與各家中央企業、國內知名電商平臺、農貿批發市場等展開合作,共享共用共推扶貧產品,助力消費扶貧。目前,華僑城已經入駐“央企消費扶貧”電商平臺,來自貴州省的農特產品將陸續上線。互聯網架起了從大山到城市、從田間到餐桌的橋梁,諸如“水姑媽”此類的苗侗山珍,也將擁有更為廣闊的消費市場,為深化消費扶貧成效、增強消費扶貧力度賦能。
摘帽不摘責任 扶貧創新步履不停
2019年,在國務院扶貧辦、國資委的正確領導下,華僑城集團黨委以精準扶貧“六大路徑”為總體思路,超額完成定點扶貧責任書任務指標,創新開展精準扶貧“四個一工程”,接續選派掛職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開展消費扶貧攻堅戰,并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人才扶貧助推幫扶地區實現“造血式”脫貧。
自2003年定點幫扶貴州三穗、天柱兩縣以來,截至2019年底,華僑城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7000萬元,援建幫扶項目119項,提供1482個公益扶貧崗位,共資助貧困學生近6000名,培訓人才1090人次,為當地脫貧攻堅注入新動能。貴州省人民政府3月3日發布公告,華僑城定點幫扶的天柱縣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同意退出貧困縣序列,而三穗縣已于去年順利脫貧摘帽。
今年3月,華僑城集團印發了2020年度扶貧工作要點,要求對已脫貧摘帽縣堅決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堅持“六大路徑”幫扶不動搖,創新思路方法,以高質量完成《中央單位定點扶貧責任書》各項任務指標。今年以來,華僑城不斷創新幫扶舉措,在非遺扶貧和旅游扶貧方面亮點頗多。
貴州苗繡在中國慈展會
近年來,“非遺扶貧”逐漸成為扶貧新發力點。華僑城集團充分發揮30余年深耕文旅產業的資源和優勢,通過推進以貴州苗繡為載體的非遺扶貧,為當地脫貧攻堅開辟新路子。4月29日,經由華僑城牽線搭橋,三穗縣“媽媽回家——華僑城精準扶貧項目”——挑花苗繡非遺傳人萬妹度工作室與廣州君子優品電子商貿有限公司簽訂品牌幫扶協議,后者將為萬妹度的苗繡工作室提供專業的品牌體系建設服務,打造萬妹度非遺苗繡文創品牌,讓苗繡真正走出大山,讓傳統手工藝人直接受益。此前,在華僑城的支持下,萬妹度的苗繡作品曾多次亮相深圳文博會、中國慈展會等國際化、國家級的文化盛會。
元陽哈尼梯田認種計劃
作為文旅央企,華僑城集團的旅游扶貧也有了創新打法。在云南,為繼續做好元陽哈尼梯田脫貧攻堅工作,實踐“景帶村”模式的可持續發展,華僑城云南世博集團旗下元陽哈尼梯田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創新提出了元陽哈尼梯田認種計劃。目前,由當地20余戶農戶提供的40畝梯田已有30余畝被成功認種。認種后,人們可以來到元陽哈尼梯田體驗傳統農耕活動的樂趣,并參與到保護梯田的活動中。該公司幫助農戶把梯田里的農特產品銷售出去,從而助力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
目前,華僑城云南世博集團創新探索“景區帶動脫貧致富”的做法,已覆蓋全省100多個自然村;各景區共帶動旅游經營戶500余家,直接吸納就業約1500人,間接帶動就業7000多人。
精準扶貧,因地制宜,久久為功。多年來,華僑城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在一系列的探索實踐中形成了央企精準扶貧的華僑城模式。未來,華僑城集團將繼續立足自身產業特色、結合幫扶地區實際,不斷創新思路方法,鞏固當前扶貧成果,為脫帽后不再返貧、脫貧后繼續致富貢獻力量。
點擊鏈接 直達專題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