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5-08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調研時強調,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中建集團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水務環保、生態治理等新業務,堅持創新驅動,發揮專業優勢,塑強業務品牌,助力打造水更清、天更藍、地更綠、景更美的美麗中國。本期《學習“建”行》,藍寶帶您走進陜西秦嶺潏河、湖南洞庭湖、重慶長生河,一起看看中建人為打好“碧水保衛戰”交出的綠色答卷。
碧水環繞護秦嶺
2020年4月20日下午,正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秦嶺生態保護工作情況,強調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發源于秦嶺北麓的潏河,是長安八水之一,在流經西安市長安區段時,由于周邊村莊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流域生態遭到破壞。中建七局作為西安市常寧市政項目承建方,肩扛起了潏河長安段水流域污染治理,旨在修復潏河長安段水流域生態體系。
治河先治岸,治水先治人。項目管理人員進場后發現,潏河長安段周邊存在偷倒生活垃圾、偷排生活污水的現象,導致水域持續污染。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項目部提出“治河先治岸,治水先治人”的建設理念,一方面清理垃圾,加強附近河道巡查管理,另一方面,利用空余時間走進河道周邊的村莊,宣傳環保理念,傳播環保意識。
“喚醒”河水自凈能力。項目在建設時,以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提高河水的自凈能力,以維護流域生態多樣性為目標,通過阻水堰提高公園內水位,增加公園內河道過水面積,通過杉木樁、砌石擋墻改造河道流域,使水體流域順暢無阻,同時在河道周圍種植水生植物,使得水體成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態環境,從而保存了水生環境的生物多樣性,達到了消除污染、改善水體質量、恢復水體生態功能的目的。
經過有效處理河道治理與疏浚的關系,現在的潏河已是一泓碧水穿城過,十里美景入畫來,為保護生態秦嶺做出了中建貢獻。
萬頃碧波漾洞庭
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長江岳陽段考察,勉勵大家繼續做好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守護好一江碧水。
2020年4月,洞庭湖畔岸芷汀蘭,萬頃碧波正緩緩匯入長江,中建二局湖南岳陽中心城區污水系統綜合治理一期PPP項目的關鍵工程——王家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主體清淤全部結束,該項目為中建集團和中建二局首次以投資施工聯合體身份參與的第一個長江大保護項目。
水務環保工程“中建建造”。前期調研中發現,水務環保工程施工面積廣、子項目點多分散,王家河水域全部勘探完需要60天。為了節省工期,項目團隊通過“拜訪”“取經”,合力研究出“實景三維空間信息模型技術”。通過傾斜攝影平臺和地面掃描激光雷達,利用升級版的無人機對現場進行測量,只花了15天就把王家河8.9平方公里施工模型做了出來。
14萬方淤泥“開挖動土”。王家河5200米河段需要清淤,這不禁讓居民和招商團隊擔憂:“王家河水質會不會徹底變差?”無需多言,項目質量總監周偉用行動拿出了答案。“我們邀請專家‘會診’,決定采用‘環保絞吸船+浮管’技術,優勢相當明顯!”周偉說,環保絞吸船精度高、防泄漏,清淤過程不會損傷河底的原生土,施工也不受天氣影響。目前王家河主體清淤已經完工,整個河道淤泥厚度少了0.6米,最深的下游地區厚度減少了2米,清淤工程總量達到14.3萬立方米。
55公里污水“分流新家”。在水環境治理過程中,清理淤泥只是治標,為流入王家河的污水尋找“新家”才是本。項目將建造55公里水域管網攔截污水,把污水送到處理廠、把雨水送入長江。王家河流域多暴雨,一旦處理不及時污水又會重新倒灌回河中。于是,一個消化剩余污水的2萬立方米調蓄池就誕生了。通過一系列舉措,項目徹底解決了王家河周邊的防洪排澇、水質保障等問題,也帶動河道兩岸土地開發利用,實現“廠網河湖岸一體”。
大江東流,浩蕩不息。“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深遠意義,不僅在于短期內的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更在于依托國家戰略調整產業結構,以水務環保工程帶動沿岸城市發展轉型升級,用“綠色經濟”推動長江經濟帶的長遠發展。
苦溪不“苦”綠山城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作為長江南岸境內一級支流長生河(原名苦溪河)從重慶市茶園新區西南入境后,向北貫穿整個江南新城發揮著“城市之肺”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建五局承建的該工程上游示范段完成主體項目建設,該工程也是重慶市首批“清水綠岸”項目和南岸區民生實事項目。
找準源頭,根治病因。長生河流域地形、地勢復雜,排水管網建設中存在多處雨污合流的情況,嚴重影響河流水質。為此,項目部對各排放口進行截流,并統一納入到新的主要排污管道直接輸送到污水處理廠,一舉解決了污染源頭的問題。
科技助力,智慧水務。治理過程中,項目部將監測水質的探測器固定到河流中的不同位置,讓長生河能夠全面實現對水環境、污染源、生態狀況等河道環境要素的自動感知,并及時顯示在“智慧水務”系統中。此舉可將長生河打造成為一條智能化管理的河流。
創新理念,因地制宜。長生河治理借鑒“海綿城市”的理念,依托長生河流域實際情況,通過設置二級生態滯留池、合理搭配凈水材質及水生植物,實現雨水調蓄和水質凈化。同時,結合山區地形,通過合理搭配構建綠地系統和土壤系統,確保植物根系、微生物以及土壤的綜合作用吸收降解雨水中的污染物,以此達到改善水氣環境、修復自然生態環境和營造良好景觀效果的目的。
長江大保護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需要苦干實干,久久為功,打造一幅“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山水長卷。
中建集團用切實行動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彰顯祖國大地的山魂之雄、水韻之靈、人文之美,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用綠色建造共筑美麗家園!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