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來源: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發布時間:2021-01-11
摘要:我國南方地區地質災害多發,成為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隱患。2017年起浙江全面推進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下屬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浙江地質勘查院作為中央在浙江的地勘單位,充分發揮自身地質技術優勢,積極參與當地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作。擔任浙江省常山縣地災“除險安居”三年行動的技術服務單位,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全縣103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及治理設計工作,其中一處地災隱患因及時排查搬遷幫助了23名村民成功避險。2019年臺風“利奇馬”襲擊浙江,多處地質災害突發,該院第一時間組織技術力量馳援杭州西部山區,參與地質救災,得到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贊揚。
關鍵詞:地質災害 除險安居 技術服務
背景PART 01
浙江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的長江三角洲,由于臨海,每年夏季總要受到臺風的侵襲,另外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說法,山地與丘陵面積達到了74.63%,夏天雨水較多,加之臺風,山區地質災害經常發生,嚴重危害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2017年起浙江全面推進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浙江地質勘查院(以下簡稱中化浙江院)作為中央在浙地勘單位,擁有地災危險性評估及治理設計、勘查、施工資質等四個甲級資質,具有過硬的技術能力和豐富的治理經驗,積極參與各縣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工作。
常山縣地處浙西南山區,這里地質災害多發,地災“除險”三年行動之前,全縣地災隱患點有103處,其中威脅10人以上的隱患點27處,威脅30人以上的重大隱患點7處,涉及12個鄉鎮(街道),38個行政村,受威脅群眾333戶1142人。常山山區地形較為復雜,工作難度較大,地災隱患多分布在鄉村,村民鄉村守土意識深厚,對于搬遷避險存在較普遍的思想困難。作為常山縣政府長期戰略合作單位,中化浙江院率先選派地災骨干技術人員成立項目組蹲點常山,成功中標浙江常山地災“除險安居”三年行動的技術服務單位。因迫切解除群眾威脅,三年除險行動要求兩年內完成。面對以上困難,中化浙江院選擇迎難而上,不僅加派了技術力量,同時投入技術裝備,并深入農戶家中普及地災知識,力爭按時圓滿完整除險安居任務。
2019年夏臺風“利奇馬”襲擊浙江,作為建國以來登陸浙江第三強的臺風,杭州市臨安區特別是臨安西部山區遭遇了歷史上最大的短時局地強暴雨,造成該區龍崗、島石兩鎮多處突發山洪和泥石流,導致大面積斷電、道路塌方、通訊中斷等重大災情,給臨安區人民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為了防止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發生給人民造成更大傷害,亟待開展對重災外圍其他區域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應急調查。在接到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臨安分局電話求援后,中化浙江院內迅速響應,從全省各地開展項目中緊急抽調骨干青年專業技術人員15人成立應急調查小隊當天奔赴臨安,開展災區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科學分工,行動迅速,搶險救災,日夜奮戰,為臨安區島石鎮、龍崗鎮各類工程的快速啟動,“利奇馬”災后家園的重建爭取了時間。
責任行動PART 02
(一)想群眾之所想,助常山村民成功避險
在服務常山縣“除險安居”三年行動中,中化浙江院組織精干人員組成項目組長期駐扎常山縣,承擔了常山全縣103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及治理設計工作,并配合常山縣國土局開展各類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服務。為了盡快解除居住隱患,省政府要求“除險安居”三年行動提前在2018年底完成,浙江院積極配合常山縣政府工作,項目組加班加點,并首次投入使用了無人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還能對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地質地貌變化進行監測,以判斷是否發生新的地質災害險情。兩年時間,項目組走遍整個常山縣,摸清了103個隱患點的現狀,先后編寫103份地災報告,其中5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被列為避讓搬遷和工程治理范圍,為“除險安居”行動提供了切實的技術支持和依據,也因此挽救了常山縣青石鎮彭家山23名村民的生命!
在常山“除險安居”行動中,尤其是對青石鎮彭家山塌方村的搬遷工作,浙江院環境災害主任工程師李偉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對該隱患點重新勘查后,李偉第一時間向常山資源規劃局報告,根據邊坡穩定性較差提出盡快整體搬遷避險的意見。然而搬遷工作并不順利,隱患點周圍共有17戶69名村民,農戶們舍不得自建的三層樓房。更主要是缺乏對地質災害的認識,覺得20年都沒有發生過災害了,怎么你說滑坡就滑坡呢?靠近公路的住戶認為離山坡遠,應該沒有危險。搬遷工作一時很難開展下去。李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動要求和資源局領導與青石鎮工作人員一起多次深入農戶家里做思想工作。堅持從專業角度,細致耐心向村民普及地災常識,拿著受災案例,強調千萬不能有僥幸心理,一次不行就去多次,慢慢的村里人都認識了這個認真的小伙子。經過了艱難的溝通工作,最終用“大局觀”說服村民于2018年底全部搬遷。
(二)急政府之所急,快速馳援抗擊“利奇馬”
為了防止“利奇馬”過后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發生給人民造成更大傷害,在接到求援電話的12日當晚9點中化浙江院緊急抽調的技術小分隊人員全部到達臨安,并立刻召開碰頭會,會議分配浙江院昌化、湍口、太湖源鎮等6個街道、鄉鎮為期一個周的緊急排查任務。災害無情,為早日解除群眾安全隱患,應急小隊組顧不上休息連夜制訂了排查方案,15人分成4個小組13日一早趕到地災隱患點現場迅速開展工作。
浙江院應急調查小隊的小伙子們頂著臺風后的烈日,馬不停蹄地在臨安區太陽鎮、昌化鎮、湍口鎮等鄉鎮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來往穿梭,在現場詳細踏勘的基礎上對各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分析,向有關部門的抗臺救災提供應急措施和建議,為緩解災情起到了關鍵作用。經過2天2夜的連續工作,應急隊完成40個隱患點的排查,基本摸清本區域的隱患點現狀,迅速高效地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務。臨安分局根據應急小隊技術建議跟進開展緊急避險和工程治理,保障了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應分局要求,應急小隊未做任何休整,于15日全隊再次轉移島石、龍崗重災區,支援臨安區駐點應急地質隊繼續開展工作。
經過十余天的野外緊急奮戰,取得初步戰果,8月底應急小隊轉入以室內報告編制為主,同時配合新發地質災害點調查階段。其他部門抽調人員因工作需要大都回歸原項目,地質環境分院的技術人員在院長占玄的帶領下,克服人員不足,白天野外現場,晚上編制報告,小伙子們發揚地質工作“四特別”精神,發燒感冒也不下火線,熬夜加班從沒人叫苦叫累,通過一個月加班加點的努力,共完成應急調查報告編制83份,應急處置報告63份,地災治理勘查和設計報告13份。為臨安區島石鎮、龍崗鎮各類工程的快速啟動,“利奇馬”災后家園的重建爭取了時間。
履責成效PART 03
2019年梅雨季,受強降雨影響,常山縣青石鎮彭家山7月4日-5日該地區山區出現大面積山體滑坡,滑體前緣向前推進了80多米,由于滑坡區域涉及的6戶23名村民之前已全部搬遷,加上地方加強了巡查值守,因此在滑坡事件中未傷一人、未損一物,避免經濟損失數百萬元。面對泥土高聳、樹木倒伏的浙江省常山縣青石鎮彭家山山體塌方現場,路過村民心有余悸地說“幸虧你們早早勸我們搬走了,不然這次肯定連命都沒了!”
常山縣青石鎮彭家山山體塌方前后對比圖
幫助23名村民成功避險事例,進一步提高了浙江院在常山縣乃至浙江省的地災工作的技術知名度,常山縣電視臺對李偉同志進行了采訪。浙江院專業技術人員常駐地方,不僅能及時對地災風險點進行監測預警,同時對于政府日常開展一些防災宣傳、應急演練等工作能做到密切配合,把政府的需要、群眾的安危時刻放在心上,為民服務的精神和出色的技術、周到的服務不僅得到了常山縣資源局的認可,也得到常山縣政府領導的高度評價,浙江院與常山縣政府在地質工作領域的合作不斷拓展與深化。
快速馳援“利奇馬”地災工作成績也得到了臨安自然資源分局領導的高度認可,多次表揚中化浙江院技術隊伍作風扎實、精神可嘉,并邀請浙江院長期在當地開展各項地災工作。杭州市委市政府及臨安區委區政府分別發來感謝信,對浙江院第一時間馳援救災和全力推進救災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浙江院繼續參與杭州市的經濟社會建設發展。《臨安在線》對浙江院應急救援專家在救災一線開展工作情況進行了采訪和宣傳,對于擴大單位知名度和提高影響力起到積極作用。
展望PART 04
中化浙江院立足浙江,服務浙江,以群眾為本,客戶為先。關鍵時刻,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誠實守信,責任擔當,保障地方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贏得了信任也贏得了市場。未來,中化浙江院將依靠地災“四甲”資質和過硬的技術、良好的聲譽進一步拓展省外市場,承擔國有地勘單位更多的社會責任,護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編輯:李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