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推進智慧港口建設,引領全球“碼頭革命”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推進智慧港口建設,引領全球“碼頭革命”

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18
摘要:港口是連接世界貿易的重要樞紐,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以及船舶大型化的發展趨勢,港口設備升級換代的需求也日益凸顯。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港口機械制造商之一,中交集團所屬振華重工正布局新一輪“碼頭革命”,通過自動化系統和裝備的技術研發,推動向智能制造轉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同時積極布局“新基建”,探索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設智慧碼頭,深入踐行“中國制造2025”戰略。
關鍵詞:中交集團 振華重工 港口機械 新基建 一帶一路
背景PART 01
目前,全球制造業正加快邁向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智能制造將成為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就港航產業而言,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新興技術正為傳統港口的運營賦能。2019年十九屆四中全會閉幕后,國家九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加快綠色港口建設、加快智慧港口建設、加快推進開放融合發展、加快平安港口建設、港口治理體系現代化六方面要求,明確提出“到2035年,集裝箱樞紐港基本建成智能化系統”。未來,放眼海內外,自動化碼頭將成為越來越多的港口的主流選擇。
與國外相比,中國對自動化碼頭技術的研究和探索起步相對較晚。20世紀80年代,由于人口紅利遞減、勞動力成本高昂等原因,國外碼頭運營商們便已將目光投向自動化技術。振華重工從1998年開始關注并著手研究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設備,并陸續向歐美、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多個自動化碼頭提供了自動化單機設備。2007年,振華重工建成國內首個自動化碼頭示范線。
從單機走向系統,從試驗走向市場,從跟跑走向領跑。2015年,振華重工打造的國內首個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順利投產;2017年,打造的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先后開港運營。與此同時,振華重工的自動化碼頭業務也已經成功走出國門,先后承建了阿布扎比哈里發港、印度阿達尼,以及意大利瓦多港自動化碼頭項目。
瓦多港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亞大區,憑借其在地中海的獨特地理優勢,自12世紀起持續了數百年的繁榮。2019年,總書記對意大利國事訪問期間,中意兩國在羅馬正式簽署了政府間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在新的發展形勢下,該港將成為中南歐的門戶港口。不僅如此,瓦多港距工業重鎮都靈和米蘭分別只有140公里和190公里,對于意大利北部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由于吞吐能力已經不能滿足新的發展需要,瓦多港亟待進行新一輪的自動化升級。
意大利瓦多港開港
責任行動PART 02
作為全球港機領域的知名企業,振華重工早在1992年成立之初就進入了國外市場,至今已經進入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岸橋產品連續22年保持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不僅如此,振華重工在自動化碼頭領域布局十多年,實現了從單機設備到系統研發的跨越,以及從設備制造商向自動化碼頭系統總承包商的轉變。
(一)科技創新,攻克關鍵技術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在科技創新方面,振華重工堅持“每年至少打造一個世界第一”的科研目標,堅持三個“投入到位”,即堅持資金投入到位、人才投入到位、感情投入到位,為公司的創新工作提供了人性化的施展平臺。為了進一步整合創新資源、統籌研發資金投入,振華重工于2017年成立研究總院,開展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等技術研發及實施,提升以科技成果市場化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轉移的能力。同時,振華重工還通過舉辦科技大會、設立創新創業平臺等方式,鼓勵員工創新創業,形成全員創新的良好氛圍。振華重工多次承擔國家和上海市的重大科研項目,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為智能碼頭設備的研發奠定基礎。
(二)探索模式轉型,引領碼頭革命
在創新技術的支撐下,振華重工不斷探索傳統碼頭運營模式向智能化、無人化方向轉型。除了研制自動化單機設備,振華重工同時奮力研發自動化碼頭系統,讓碼頭擁有智慧“大腦”和“心臟”,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引領新一輪的“碼頭革命”。
2017年,振華重工自主研發的ECS軟件系統(設備控制系統)在全球單體最大的自動化碼頭——上海洋山四期中得到成功運用,該系統和碼頭方提供的TOS(碼頭操作系統)的同時應用,使洋山四期成為國內唯一一個具備“中國芯”的自動化碼頭。近年來,振華重工陸續全球首發智能跨運車等技術,并已在國內外的自動化碼頭應用。如今,振華重工已經為17個國家和地區(不含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的44個碼頭提供了自動化碼頭的相關產品和服務。其中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系統和電控系統還成功在意大利瓦多港自動化碼頭中亮相。
振華重工研制的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
(三)探索新技術,為港口賦能
近兩年來,振華重工關注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港口,用新技術為傳統港口賦能。從2018年起聯合相關方先后在青島港、寧波港、廈門港以及洋山港逐步展開技術論證、場景論證等5G相關的研發工作,結合豐富的自動化碼頭系統總集成及港機設備遠程操控技術,逐步展開5G技術在自動化碼頭、傳統碼頭改造中的應用。
2019年,振華重工針對5G技術在碼頭設備上的應用進行了實踐驗證。3月,聯合相關方在青島港新前灣自動化碼頭成功實現基于5G連接的自動岸橋吊車控制操作、抓取和運輸集裝箱,這是全球首例基于實際生產環境下的5G遠程岸橋操作。同年,振華重工還與寧波港、廈門遠海港合作,分別驗證了在商用型場橋和AGV小車上搭建5G網絡的可能性。經過2年的研發及驗證,振華重工將率先推出基于5G的遠程操控/自動化輪胎吊方案,可協助港口與當地通信運營商更好地達成無線覆蓋合作,建立完善的5G網絡覆蓋建設、驗收、年度檢測等。跨運車是碼頭的水平運輸工具。振華重工研制了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又稱智能跨運車),并于2019年3月成功銷往瑞典斯德哥爾摩碼頭,實現了中國跨運車產品出口海外零的突破。2019年,該產品亮相央視《機智過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高度評價:“智能跨運車代表了中國制造的一種能力,對我國未來整體的國家工業體系、信息體系的提升,以及我國整體國家實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優化管理體系,打好質量基礎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也是振華重工港機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為了進一步管控產品質量,振華重工提出了“不欠債離岸”的質量管理模式,關注全過程和全生命周期,形成“人人參與交付、人人對產品負責”的良好局面,并通過質量管理和技術創新,持續改進,不斷為企業各相關方創造價值。此外,振華重工持續推動精益生產,持續優化工藝,并引入信息化手段,促進研發、生產、工藝體系進行深度融合,不斷強化“內功”,助力振華重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站穩腳跟。
(五)搭建交流平臺,凝聚發展合力
振華重工致力于以自身的品牌優勢搭建交流平臺,為“碼頭革命”凝聚發展合力,實現企業與相關方的互利共贏。自2017年起,振華重工進一步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打造碼頭智能化解決方案交流論壇品牌活動,每年在不同的國家舉辦交流論壇,并邀請全球碼頭用戶、行業專家、上下游合作方等共聚一堂,探討港航產業發展現狀、未來發展趨勢以及行業前沿技術,推進港口建設、航運發展的資源成果共享和命運共同體構建,為全球港航業的發展貢獻振華力量。
履責成效PART 03
助力意大利打造首個自動化碼頭
2019年12月,由振華重工參與建設的意大利瓦多港正式投產,這也是意大利首個自動化碼頭。作為意大利時隔30年的新建港口,以及該國首個自動化碼頭,項目自簽約之日便備受矚目。振華重工為瓦多港提供了全套港機設備,包括4臺岸橋、14臺自動化軌道吊、7個堆場相關設備,以及全生命周期備件及維保服務。該批設備還采用了振華重工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系統和電控系統,這是振華重工電控系統首次“亮相”歐洲自動化碼頭市場。振華重工產品于2002年首次進入意大利,此次助力瓦多港升級后,新碼頭岸線可達到720米,年吞吐能力可達86萬個標準箱,可停靠當前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將成為中南歐的“門戶港”,促進意大利北部的經濟發展,也將為歐洲與非洲、中美洲及南美洲等地的貨物來往開辟一條“快速通道”,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意大利對“一帶一路”倡議及中資企業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利古里亞大區薩沃納省瓦多利古雷市市長莫妮卡·朱利表示:“我總是說我們修的是一座大門,意大利北部的大門,也是真正通往‘一帶一路’的大門。我認為這樣的大門正意味著機遇。”意大利港口協會主席、的里雅斯特港港務局長澤諾·達戈斯蒂諾表示:“意中兩國在瓦多港的出色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意大利要抓住機遇,同‘一帶一路’倡議更好地實現對接。”瓦多碼頭控股公司總經理保羅·科奈多表示:“中國企業帶來的先進設備和運營系統為意大利建設首個自動化碼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展望PART 04
智慧港口是智慧技術在港口領域的深度應用,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智能感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引入,港口各類資源要素將實現無縫連接,最終實現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綠色發展的現代化港口形態。
未來,振華重工將持續加強海外自動化碼頭市場開拓,注重產品輸出和技術輸出,持續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基于在建的廣州南沙四期自動化碼頭項目,持續探索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等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繼續布局“新基建”,將圍繞5G技術及應用場景進行驗證,推出更豐富的基于5G技術的港口應用解決方案,攜手行業伙伴共同推進5G技術的應用發展,幫助更多的港口實現全面感知、智能決策、自主裝卸、全程參與的全新運營模式,為“交通強國”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李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