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全員動員、全線出擊、全域作戰、全力以赴 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國藥力量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全員動員、全線出擊、全域作戰、全力以赴 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國藥力量

文章來源: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2-25
摘要: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集團”)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充分結合醫藥全產業鏈資源優勢,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央企國家隊、主力軍的作用,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關鍵詞:全產業鏈 應急保障 科技研發 醫療救治
一、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藥集團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國務院國資委工作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終急黨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急人民之所盼,以戰時狀態做好醫用物資應急調撥、診斷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攻關和應急生產、醫療救治和防疫保障等各項工作,全力支援保障疫情防控阻擊戰。
二、責任行動
(一)全員動員,15萬國藥人迅速行動
國藥集團經歷過歷次抗疫救災行動,對公共衛生領域的風險始終保持高度警覺。早在1月15日年度工作大會上,集團要求各子公司對包括中央醫藥儲備、疫苗藥品研發生產等工作進行了盤點和部署。1月22日集團黨委迅速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中央醫藥儲備應急供應總指揮部等工作機構,強化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集團先后召開26次黨委會擴大會議、36次疫情應對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會議、4次全系統全級次企業視頻會議,及時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國資委工作要求,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全系統1500余家單位迅速成立領導機構、啟動應急機制,周密組織實施。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廣大職工在崗在位、加班加點,形成了集團上下聯動、共抗疫情的生動局面。
(二)全線出擊,全產業鏈優勢充分發揮
國藥集團業務覆蓋醫藥研發、生產、商貿、醫療等大健康領域。在疫情防控中,集團各板塊全線發力、相互協同、高效聯動,充分發揮了全產業鏈集成優勢。
發揮醫藥流通體系優勢應急保供。國藥集團擁有覆蓋全國所有省市的500個物流中心、7000余家零售藥店、3500多臺運輸車輛,300萬平方米倉儲面積,利用商業網絡“點強網通”優勢,在收到中央醫藥儲備調配指令后,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任務部署、貨源組織、物資運輸等工作,累計向全國提供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手術服、消毒產品、各類藥品等物資10.29億件,其中調往湖北、武漢3.2億件。
發揮藥品研發科技優勢攻堅突破。國藥集團第一時間成立研發攻關組和專項攻關團隊,設立10億研發資金,以戰時狀態組織藥品疫苗科研攻關,接連取得重大突破。率先研制使用22重呼吸道檢測試劑盒,第一時間排除已知病毒,為最終判定本次疫情是新冠病毒感染探明了方向;率先研制出核酸分子檢測試劑盒,首批通過國家藥監局認證和歐盟CE認證,實現快速精準病患篩查、病毒檢測分離;率先推出康復者血漿治療方法,獲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推薦使用,效果顯著,國務院領導同志稱其為疫情防控救治重癥、危重患者的“壓艙石”;率先以康復者恢復期血漿為原料制備出特異性免疫球蛋白,作為治療新冠感染特效藥物的應急儲備和使用;全球首家研發出新冠滅活疫苗,取得臨床試驗批件,已進入Ⅱ期臨床試驗,目前2000多例臨床數據顯示,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充分驗證,沒有一例明顯不良反應;同時斥資十幾億元,建設全球最大的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具備滿足大規模緊急使用和常規接種的生產條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化濕敗毒顆粒,是國內首個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新藥,納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推薦的“三藥三方”中,在阻斷病情發展、改善癥狀、縮短病程方面有著良好的療效;受托生產的透解祛瘟顆粒(“肺炎1號方”),治療新冠肺炎(輕癥)患者臨床有效率達到94.21%。
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
發揮生產企業產能優勢保障急需。國家衛健委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推薦使用藥物共計105個品種,國藥集團可以自主生產91個品種。春節期間至今,集團各生產企業應急復產復工,從產品、產能、技術、排期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擴大產能,加班加點生產α干擾素、“靜丙”、米樂松、利巴韋林注射液、金葉敗毒膠囊、維C銀翹片等抗擊疫情急救藥品。在生產中,始終堅持組織到位、人員到位、材料到位、設備到位、安全到位、質量到位、發運到位,做到每一個環節都處于有序可控狀態,全力保障市場供應。
發揮醫療機構專業優勢全力救治。國藥集團所屬64家醫療機構、1.5萬名醫護人員,全部進入應急狀態,積極投入醫療救治和防疫保障工作。尤其是湖北地區的6家醫療機構4200余名醫護人員,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所屬醫療機構累計確診病例196例,發現疑似病例464例,治愈患者103例,全部醫護人員零感染。國藥東風總醫院創造性地運用高壓氧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這是除武漢外,全國唯一使用“高壓氧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醫院還成功治愈2名9個月大的嬰兒和1位87歲的老人,分別是當時湖北省治愈年齡最小的患者、十堰市年齡最大的患者。疫情發生以來,所屬醫療機構分批次派遣近百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地區重點收治單位。
國藥東風總醫院用高壓氧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三)全域作戰,國內國際資源有效匯聚
疫情暴發之初正值春節放假期間,醫用物資一度十分緊缺,國藥集團舉全集團之力多方籌措,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打響物資保供的攻堅戰,為一線醫護人員輸送“彈藥”、提供“鎧甲”。
統籌國內資源保障武漢保衛戰。國藥集團統籌調動所屬各省市縣商業企業,全面加強急需醫用物資市場供應,聯系生產單位,協調調撥貨源,克服交通管制、道路封鎖等重重困難,通過海陸空多式聯運,跨區域多方接力,保障各類急需的醫用物資源源不斷運往湖北和武漢。面對應急物資統籌調撥存在困難的局面,集團主動作為,在自身人員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迅速抽調精銳力量,配足工作人員、備足運輸車輛,協助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物資保障組和工信部駐廠特派員制定每日生產計劃,全過程參與幫助生產企業解決原輔料短缺、工人返崗困難、交通運輸受阻等問題,全力保障醫用物資收儲、運輸、調配等各項工作。此外,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運行、消毒滅菌、設備安裝調試、物資供應保障方面,集團所屬企業也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用好海外資源開展國際采購。春節期間,國內企業停工停產,醫用防護物資短缺,國藥集團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國際采購工作組,建立和啟動相關工作機制,積極動員海外辦事機構和駐外人員等各種資源,不分晝夜、想方設法,通過全球商業渠道、外方股東渠道、全球展會客戶渠道、合作央企的國際渠道等,聯絡世界各地近2000家企業,尋找貨源,洽談采購,從近30個國家和地區采購醫用防護物資500多萬件。
履行國際責任支援全球抗疫。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中央決策部署,集團迅速成立抗擊疫情國際援助與出口工作小組,配合外交部、商務部、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落實疫情防控物資出口等國際支援工作,多方統籌協調資源,努力拓展采購渠道,促進物資標準快速對接,提高報關運輸各方面工作效率,力爭使抗疫物資以最快速度到達購買國。截至6月初,集團累計與12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約21.5億件,向113個國家發運口罩、防護服、試劑盒、呼吸機等物資5.3億件,派出血液制品專家作為中國首批援意大利專家組成員,為意大利帶去了康復者血漿治療相關的中國經驗。
(四)全力以赴,國家隊使命擔當充分彰顯
國藥集團承載著中央醫藥健康產業平臺建設的光榮使命,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國藥集團首當其沖、沖鋒在第一線。堅持不講條件、不計代價,動用一切資源、調動一切力量投入疫情防控,集團系統設立疫情防控專項資金,目前已使用50億元,累計捐贈9918萬元藥品和醫藥物資,緊急馳援武漢地區。堅持服從大局、服務大局,在全力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穩妥有序復工復產,2月中旬,集團全級次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0%;集團7000余家零售藥店,在市場供應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帶頭作出鄭重承諾:“絕不漲價!保證質量!”全部醫藥商品一律平價銷售。堅持主動作為、共克時艱,在中央企業境外機構因疫情導致商務活動和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時,為確保央企海外機構和項目順利復工復產,集團積極與各央企進行對接,把支持央企全球復工復產相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全力做好物資支援和藥品保障工作。截至6月初,集團共收到來自90家央企覆蓋70余個國家海外機構的物資需求,與90家央企相關公司正式簽約,采購物資合計1940萬件。
三、履責成效
國藥集團積極投身抗疫、勇擔央企責任,得到國家領導和有關部委的肯定。王勇國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以及發改委、科技部、商務部、國際合作署等對集團在應急儲備、保障供應、診斷試劑和藥品疫苗研發生產、醫療服務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央廣電總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求是》、《瞭望》以及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政府網、中國新聞網、央廣網等中央媒體均對集團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集中報道。集團在關鍵時候的關鍵作用、醫藥行業國家隊的專業能力、國藥人的大局意識和奉獻精神,得到了各方面高度評價,集團的品牌影響力、社會認可度進一步提升。
四、展望
作為伴隨著共和國一同成長起來的中央企業,從搶救六十一個階級兄弟、消滅天花病毒,到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再到抗擊“非典”疫情、援助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以及在國家歷次應急事件和重大活動中,國藥集團始終聽黨指揮、堅決行動,出色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醫藥健康保障任務。下一步,國藥集團繼續秉承“關愛生命 呵護健康”的初心,立足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平臺,忠實履行中央企業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經濟責任、國際責任,舉全集團之力,集全產業鏈優勢,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勝利,奮力創建受人尊敬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醫藥企業集團,為建設“健康中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李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