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信息化抗擊疫情 為黨分憂 為民解難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信息化抗擊疫情 為黨分憂 為民解難

文章來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08
摘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電科主動作為,勇擔中央企業責任,通過打造“一網暢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建立疫情數字防控網、保證疫情期間產品供應和網絡正常運行、服務輿論引導工作、保障企業生產、支援醫療物資等多項舉措,在抗疫期間取得顯著成績,使信息化抗擊疫情成為我國應對突發疫情的有效解決途徑。
關鍵詞:信息化抗疫 大數據系統 疫情防控網
背景
12月初首位新冠肺炎患者出現,我國進入抗擊疫情的緊急狀態與2003年抗擊“非典”相比,此次疫情防控是一場數字時代的抗疫戰爭,大量的行為軌跡都被數據化,有充分條件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科學精準防控。
萬眾一心阻擊疫情也成為了中國電科當前為重要的工作任務。中國電科主動作為、快速行動,利用數字化手段支撐國家和地方構建疫情數字防控網,幫助政府和社會作出有效決策、更好防控疫情,服務社會公眾了解疫情發展趨勢、做好自我防護,是中國電科履行中央企業使命,為黨分憂,為民解難,助力打贏這場阻擊戰的責任所在。
責任行動
(一)體系防控: 運用信息化手段,支撐打造疫情數字防控網
1月31日,中國電科成立了近200人的“疫情防控大數據攻關團隊”, 黨組書記、董事長熊群力靠前指揮,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作為技術總指揮扎根現場,組織電科院、太極子集團、智慧院等系統內單位,以及中科院系統、高等院校、民營企業等優勢力量,并協調國內傳染病醫學專家,快速構建疫情傳播預測與接觸者分析模型,快速打造了“一網暢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向全國公眾開放。
該系統由一個風險人群感知大數據中心、一個智能指揮平臺、“小護士”“小管家”“小戰士”“小幫手”“小達人”等應用組成,通過技術手段為疫情防控、復產復工“雙勝利”提供大數據支撐,具有數據權威、精準評估、體系聯動、有效管控四大特點。在此基礎上,中國電科繼續上線了基于大數據“小班長”和“小雷達”應用軟件。
同時,中國電科承建的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及“互聯網+監管”系統也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1月23日,除夕前一天,中國電科派出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及“互聯網+監管”系統項目組,全力開展疫情數據的采集、匯總、整理,以及疫情溯源和傳播趨勢的分析工作,努力為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做好大數據決策支撐服務。
數字防控網在國家層面鋪開,也在地方層面下沉。
在上海,中國電科軟信子集團交付第一版的重點人員信息采集分析系統并完成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電科承建的嘉定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建設中布設在大小社區中的各類物聯設備也在發揮重要作用。
在深圳,中國電科智慧院團隊針對福田區疫情防控需求快速開發出疫情每日一報系統、“三防”指揮系統以及視頻應用系統助力城市疫情防控。
此外,智慧院主動收集武漢疫情相關數據,構建了基于多源大數據的疫情風險評估模型,并以武漢數據模型為基礎,融合多方面政務數據,結合每日一報系統采集的實時動態疫情數據,開發并部署了疫情防控決策支持系統,讓政府有針對性開展資源調配,更精準的開展疫情防控。
在海南,中國電科承建的海南社管平臺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電科院團隊、中國電科太極團隊發揮社管平臺優勢,開發相關應用,實現實時疫情防控數據統計。
在四川,信息化手段依然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手段。中國電科萊斯團隊開發了疫情防控動態系統和疫情處置共享信息系統。同時,中國電科網安團隊推出了 “公共場所應急醫療尋人系統”,助力成都疫情防控。
在北京,中國電科太極股份全力配合用戶編寫政務服務中心疫情應對方案,電科院圍繞石景山區人民政府緊急需求,迅速開發“石景山區疫情防控信息系統”實現疫情實施管控。
在天津,中國電科太極股份收到緊急開發疫情APP上報工具的需求,保障了疫情信息上報的順暢進行。
在安徽,博微子集團四創公司開發疫情分析研判系統,博微物聯公司開發 “返程人員疫情登記上報系統”及“疫情調查呼叫助手”實現疫情精確預測。
在嘉興,中國電科36所開發疫情防控排查系統并聯合騰訊公司搭建線上口罩預約購買系統,智慧院嘉興公司支撐市政府抗擊疫情每日點檢和疫情匯報工作,博微子集團峰泰公司緊急開發了菜市場口罩佩戴智能識別等多個疫情防控的功能模塊。
……
一張疫情數字防控網正在快速張開。
(二)以點帶面:發揮電子設備優勢,實現疫情防控多點開花
如果說構建數字防控網是“面”,那么各種特種裝備設備則是形成支撐的 “點”。
在疫情防控產品方面,中國電科發揮自身電子產品研發生產優勢,負責的疫情防控產品和配套電子組件及電子器件供應全國各地。
在通信網絡方面,中國電科網絡通信子集團杰賽科技為疫情防治前線通信網絡保駕護航。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網絡通信子集團54所高分衛星任務管理項目團隊接到國防科工局重大工程專項中心調整高分衛星任務的命令。技術人員通過遠程技術支持調整任務命令,及時準確地保障了高分衛星執行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的遙感任務。中國電科萊斯子集團信息民航空管團隊組建了“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小組”,為各地空管裝備提供24小時的技術支持。中國電科網安公司團隊利用“超分視頻增強”技術將不清晰的公交車視頻進行高清還原,有效解決尋人不便問題。中國電科太極團隊打造數字工作環境WE,網安團隊打造的橙訊安全即時通訊協作平臺及系列安全服務,給客戶提供遠程便利的辦公工具。
(三)聚焦疫情防控“正面戰場”沖鋒陷陣的同時,重視大眾輿論 “關注點”
中國電科在聚焦疫情防控“正面戰場”沖鋒陷陣的同時,也重視大眾輿論 “關注點”。“云監工”是本次疫情防控中誕生的新詞,來源于“直播———戰‘疫’前線”節目,是中國電科海康子集團與央視網合作開發項目。除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工地外,通過央視網的平臺,網友們還可以看到多地“小湯山”模式的醫院建設過程直播。
中國電科3所音頻設備在北京疫情防控中被充分使用.。為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中國電科圓滿完成北京地鐵運營公司各條線路增加相應疫情防護宣傳廣播的任務。
同時,中國電科網安公司互聯網情報服務中心及時啟動“新冠肺炎”專項應急保障工作,根據上級指令提供疫情網絡專項報告、輿情日報,協助各級網信部門綜合全面掌握網上輿情,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四)保障企業生產、支援醫療物資
中國電科財務公司為疫情防控開辟了“綠色支付通道”,優先安排防疫物資款收支,保障各類疫情資金及時到位,并主動與20家中小微供應商聯系,了解資金需求,確保中小微企業資金鏈不受疫情影響。為湖北地區供應商提供貼現融資約500萬元,幫扶困難的企業,全力支持企業抗擊疫情。
中國電科太極子集團緊急聯系醫療物資,捐贈12.5萬個醫用一次性口罩和5000套防護服并運往湖北疫區。
履責成效
(一)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成為 “國民爆品”
截至2月22日24時,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累計服務人次達到了2.02億次。“小護士”向有關機構提供疫情研判專報275份;“小管家”服務240個社區,150個樓宇;“小戰士”應用范圍覆蓋全國31個省級地域,136個地市級地域;“小幫手”為430家企業和部門,提供914萬次優質服務;“小達人”助力33家單位用工供需對接,為全國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工作保駕護航。
(二)數字防控網為國家和地方疫情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社區物聯設備打造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在抗疫關鍵時期對遠程會議系統的高效支撐;開發并部署疫情防控決策支持系統,讓政府有針對性開展資源調配,更精準的開展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網建設涉及各個領域,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指揮通信系統實現了疫情防控的高效統一調度,成為國家和地方社會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
(三)發揮電子設備優勢,實現疫情防控多點開花
防疫產品方面,截至2月19日12時,在產能受限情況下,海康子集團已累計交付手持紅外測溫儀10302臺,交付自動紅外測溫儀8421臺,供應全國各地;光電公司累計交付新型紅外成像儀(30萬像素型)347套,交付新型紅外成像儀 (10萬像素型)305套,主要供應武漢和北京各火車站、飛機場等,以及北京地鐵、公園、醫院和相關重點單位。
配套電子組件及電子器件方面,截至2月19日12時,中國電科重慶聲光電下屬航偉光電公司累計交付紅外溫度傳感器73.7萬余只。博微子集團下屬安徽四創電子公司提供紅外體溫測量儀配套印制板5876套,全力打造疫情防控物資供應的“堅固防線”。
網絡保障方面,典型案例包括:參與深圳市衛健委緊急啟用的南方醫科大學深圳禾正醫院(定點收治和留觀疑似病例)4G室開通;負責西安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整個園區無線通信、寬帶、固話、有線電視等通信基礎設施的整體設計;為江蘇省提供一批定位手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疑似病例的監控……
輿情治理方面,“云監工”為媒體直播提供了技術支撐,互聯網情報服務中心為輿情搜集和決策引導提供數據支持,日均監測疫情數據達百萬,每日研判信息達十萬,重點報送數據達千余條,甄別研判謠言信息上百條,使快速準確消除網絡謠言信息、正確引導國際國內輿論得以實現。
(四)支持企業抗擊疫情,履行中央企業使命
中國電科財務公司為光電公司、38所等多家單位疫情防控物資款及時結算近5000萬,累計結 算6248筆48.21億,保障了前線疫情防控設備的生產和疫情防控的需求。同時,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以快速度將集團5000萬捐贈款。429筆21.74萬的個人捐款支付到位。為湖北地區供應商提供貼現融資約500萬元;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不抽貸、斷貸、壓貸,建立應急周轉備用資金,全力支持企業抗擊疫情。
展望
中國電科在本次全民抗疫行動中勇擔中央企業的責任,在積極支援防疫物資和幫扶運轉困難企業的同時,利用自身在電子信息領域優勢,與各單位、各領域充分合作,全面服務于政府、重要事業單位和公眾,真正實現了信息化抗疫的目標。
抗疫期間,中國電科研發和投入使用的電子產品和系統在未來國家和地方社會治理方面將依然發揮重要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抗疫工作效率,并為今后突發事件提供解決方案和途徑。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