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從“共商、共建、共享”走向共贏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從“共商、共建、共享”走向共贏

文章來源: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08
摘要:緬甸蒙育瓦萊比塘銅礦項目自啟動以來,歷經政治、宗教、環境、社會等多重風險,中國北方工業有限公司萬寶礦產公司堅持“共商、共建、共享” 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創新工作方式,主動與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努力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逐步化解各類風險,推動銅礦項目取得積極成效。
關鍵詞:萊比塘銅礦項 一帶一路 企業社會責任
背景
中國北方工業有限公司萬寶礦產公司(簡稱“萬寶礦產”)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致力于海外礦產資源勘探、開采、礦石加工、冶煉等業務,其下轄的緬甸萊比塘銅礦項目是亞洲最大的濕法冶煉銅項目。
2010年6月3日,在中緬兩國總理見證下,萬寶礦產與緬方正式簽署產品分成合同,項目總投資愈11億美元,設計產能為年產10萬噸陰極銅,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
自2012年以來,在緬甸民主化進程的歷史背景下,作為中國在緬三大投資項目之一的銅礦項目被迫卷入緬甸政治博弈斗爭之中,接連經歷了包括政治、社會、宗教、環境等一系列顛覆性風險挑戰,并因礦區征地問題遭遇兩次阻工并停工歷時兩年之久。
責任行動
面對挑戰,萬寶礦產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堅持利益共享,創新工作方式,堅持“共商、共建、共享” 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努力向建設世界一流礦山邁進。
(一)建設綠色礦山
萬寶礦產聘請國際知名公司,按國際標準和國際礦業良好實踐進行項目建設期和生產期環境影響評價。經過13次大型技術研討會討論,解決了600多項技術問題,與項目所涉33個村莊村民進行充分溝通與協調。項目歷時20個月形成環評報告(ESIA),并最終獲得緬甸政府批準,成為緬甸政府正式批準的首個大型項目環評報告。
項目在建設之初即制定閉坑計劃,確保項目關閉時“場地清、環境美”。項目關閉后,裸露場地綠化率將達100%,復墾土地優先用于農業生產。公司還在當地建立了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對赤鹿等野生動物實施有效保護。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萬寶礦產采用高標準防滲系統,防止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酸性溶液滲入地下,給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時,成立專業監測團隊,對大氣和水的常規指標和特征指標進行規范性監測,對爆破所產生的噪音和震動按爆破次數進行跟蹤監測,對固體廢料排放實行全過程規范化管理。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萬寶礦產始終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實行廢石采坑內排,減少廢石排出量1.6億立方米,減少用地面積107公頃。對于生產中產出的酸性廢石和重金屬廢石,用良性廢石實行無害化“包裹”處置,實現廢石產出的“無害化”處置。成立近40人的專業綠化團隊,邊生產邊復墾,年度復墾率不低于新裸露面積的30%。通過實施生產污水“零排放”環保策略,增加項目區內地表水儲蓄能力,將項目區內地表水收納能力由可收納20年一遇的降雨量調整為可收納100年一遇的降雨量。同時,公司致力于節能減排和綜合利用,不斷加大節能技術與裝備升級改造投入。為降低稀硫酸溶液在噴淋過程中產生的酸霧在風力作用下對環境的影響,公司專門修改項目設計,將噴淋改為滴淋,將項目區內所有監測點的酸霧濃度控制在國際標準值260mg/L以內,僅為國內相關控制標準的二分之一。
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工作機會和更好的生活
在運輸過程中,礦石運輸由汽車運輸調整為全過程膠帶運輸,每年可減少道路粉塵產生量約8萬噸,減少柴油使用量約6000噸,減少因柴油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60噸、二氧化硫70噸、煙塵12.7噸。多年來,萬寶礦產未發生過任何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重大環境事件。
(二)推進“共商、共建、共享”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萬寶礦產始終積極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實現政府、社區、投資者、合作伙伴、員工五方共贏。
為保持與緬甸聯邦政府經常性溝通,萬寶礦產推動建立由政府官員及合作伙伴組成的萊比塘銅礦調查報告執行委員會機制,并妥善對話民盟、88學生組織等緬甸當地有較大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充分闡釋公司立場。為讓村民了解項目情況,公司成立CSD(客戶服務部),定期組織中方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堅持開展“門對門、戶對戶”的溝通,并從人道主義關懷出發,以緬甸國家規定標準20倍的價格對村民進行補償。截至2018年7月,土地補償金總計支出愈121億緬元。在公司的不懈努力下,村民對項目支持率不斷提升。
公司積極推行社區社會發展計劃,設立CSD基金,即在項目建設期,每年拿出100萬美元用于當地社區建設,在項目生產期每年拿出2%凈利潤作為社區發展基金。基金投資領域涵蓋教育、醫療衛生、修路、通電、通水、環境保護、灌溉工程、宗教捐贈等,持續提升當地民生水平。考慮到部分社區村民不適應在礦山行業就業,公司針對征地村民提出了“待業補助金計劃”,在為村民提供一定的收入保障基礎上,促進其自謀職業。截止目前,項目涉及的33個村莊有999名失地村民接受了待業補助金計劃,接受比例為88.40%,支付待業補助金總計52.46億緬元
為失地村民新建的雙層木板樓
為提高周邊村民創業、就業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公司組織建設了一系列中小企業項目,包括運輸隊、采石隊、建筑隊、木工隊、中小型企業培訓基地等,共吸納周邊村莊近800余人參與。2018年3月,公司為當地村民援建蛋雞養殖場,在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的同時,讓失地村民根據失地面積大小在養雞場享受不同比例的股份分紅。這一做法進一步讓當地村民受益,促使剩余小部分村民同意搬遷,有力地促進了公司征地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在嚴格遵守當地各項法律法規的同時,公司充分尊重當地宗教、風俗和生活習慣。萊比塘銅礦礦山上有一座佛塔,由于該佛塔處于礦體上方的中間位置,且壓礦量占到可采礦石的三分之一左右。從項目角度考慮,如果不搬遷佛塔,該項目將失去經濟性。但緬甸為佛教國家,佛教傳統悠久且深入緬甸生活方方面面,當地人反對佛塔搬遷的呼聲異常強烈。公司對此高度重視,積極尋求緬甸合作伙伴和緬甸宗教事務部的幫助,并全力配合宗教事務部與各層次的宗教人士進行溝通,尋求共識和解決方案。經過多方努力,緬甸27位高僧一致同意搬遷佛塔。新建的佛塔更好、更大、更漂亮,當地村民自發前來新佛塔禮佛。
(三)支持當地公益事業
在項目不斷推進的同時,公司積極參與當地公益活動,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公司非常關注關心周邊村莊老人、傷病患者、受災村民等弱勢群體的生存情況,為周邊33個村莊老人發放養老金2208人次,累計提供免費移動醫療248260人次。2015年7月,緬甸經歷50年一遇的特大水災。公司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向災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并在后期災民安置中捐款捐物,受到當地政府、民眾和中國駐緬使館的廣泛好評。
積極投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18年7月底,累計投入超過550萬美元用于開展社區幫扶,為周邊23個村修通道路,為33個周邊村莊興建通電工程,為19個村實現通水,周邊村民基本生活條件得到切實提升。
鼓勵項目周邊社區村民接受國民教育,為周邊社區學生提供教育資助。截至目前,累計發放中學助學金1619人次,大學助學金2261人次。此外,積極參與周邊社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援建學校7所、幼兒園2個、圖書館3個,并對2所學校進行修繕,惠及村莊21個。
為當地社區援建的幼兒園
(四)加強宣傳引導
緬甸媒體開放后,各類媒體呈現出萬象叢生、良莠不齊的狀態,且大部分媒體均受到西方支持,惡意抹黑、煽動輿論是萊比塘銅礦項目遭遇重重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長期以來,在緬中資企業均保持低調姿態,不太注重企業公關宣傳,導致與外界的隔閡加大,以至不懷好意者能肆意編造謠言對公司進行攻擊。為改變這一局面,萬寶礦產主動接觸國內外媒體,邀請VOA、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對公司領導進行專訪;邀請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中央電視臺等國內媒體和眾多緬甸媒體現場采訪。同時,公司錄制傳播片,推出公司網站和微信號,實現全媒體平臺宣傳,主動傳遞公司聲音。
履責成效
2015年1月3日,緬甸萊比塘銅礦項目在停工2年后實現全面復工,2016年項目實現投產,2017生產陰極銅6萬噸,銷售收入2.37億美元,利潤總額4925萬美元,項目最終進入投資回收期,同時,項目也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自投產以來,累計向緬甸政府繳收稅費1600萬美元,緬甸政府和緬甸合作伙伴對應收益之和超過1.2億美元,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萊比塘銅礦項目的成功建設樹立了良好的中資企業形象,已成為“一帶一路”戰略上的典范工程。
2017年5月14日,萊比塘銅礦項目入選“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平行會議,項目所在社區村民通通代表出席論壇并分享銅礦項目故事。項目故事同時入選新華社和國資編撰的《一帶一路100個全球故事》。
2018年3月,中國駐緬大使洪亮一行赴公司蒙育瓦銅礦項目視察指導工作,洪大使稱贊萬寶礦產銅礦項目是中緬兩國友好合作的典范。
展望
萬寶礦產將繼續秉承合作共贏和“讓客戶成功”的經營理念,在“一帶一路”倡議實踐中恪守“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實施負責任經營、可持續發展,推動礦產項目取得更大成效,在全球樹立負責任的中國企業形象。
【責任編輯: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