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0-15
近了,又近了,站在船舷上,看著遠處海面上若隱若現的車牛山島,金炳文的心砰砰直跳。40年前,他第一次踏上這座小島時,還是個乳臭未干的毛頭新兵,一晃40年過去了,而今他已是兩鬢斑白的花甲之人。他曾無數次夢見這座小島,陽光、海風、燈塔、營房、礁石、野山羊,還有那些漆黑而孤寂的長夜,然而最讓他念念不忘的卻是那截永遠留在島上的小拇指。
1978年,18歲的金炳文被派駐到車牛山島,成為一名守島官兵。車牛山島是一座海防孤島,面積只有0.06平方公里,懸浮在黃海深處,是祖國邊防的最前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守島的日子艱辛而乏味,最大的困難就是缺電。說起當初島上的用電情況,老金的記憶就像忽然斷了電的深夜,頓時陷入那無邊的黑暗……
當初的車牛山島不是完全沒有電力供應,僅有的3臺75馬力的柴油發電機要保證島上的航標燈和通訊設備正常運轉,無法提供生活用電。金炳文還記得,當初把一塊塊廢棄的干電池接上一只小燈泡,就著豆點大的燈光,在黑暗中讀一小會兒書,是他最最享受的事情。
后來,島上又安裝了一臺風力發電機,但由于技術原因,電量供應仍然極其有限。那一次,海上連日臺風,島上的柴油用光了,運輸船無法離港送來補給,而那臺風力機組,也在大風中搖搖欲墜,眼看就要被吹散架了。
這怎么辦?排長也懵了。
“排長,我有辦法,把風機機身拉到垂直風向的角度,這樣就可以降低轉速……”還沒說完,金炳文便沖出藏身的礁石,向風機奔去。
“危險!”排長喊了一嗓子,可是聲音硬是被大風堵在了嘴里,即便傳出一些,也被颶風吹到大海上去了,金炳文根本聽不見。
“金炳文,我命令你,快回來!”排長繼續嘶吼。
一步一步,每一步都那么艱難,金炳文終于爬到風機下面,扶著支架站起來,伸手去抓那根調整風機機身轉向的8號鋼絲。他一次次嘗試抓住颶風中瘋狂擺動啾啾嘶嘯的鋼絲,就在排長爬到他旁邊想要摁倒他時,鋼絲打到了他的小拇指……
直到第三天,風總算小了,補給船到來,金炳文隨船回陸地就醫,可是已經錯過了最佳縫合期,他永遠失去了右手小拇指的第一指節。
為了解決海島用電,守島官兵們努力過,委屈過,甚至付出了血的代價。
從部隊轉業后,金炳文選擇進入了當時的供電局上班,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這次重返車牛山島,老金不是去游山玩水的,而是帶著一項使命,那就是為島上送去永久的光明。聽說國家電網公司把在車牛山島建設全國首個“海島交直流混聯微電網”的任務交給了自己所在的單位后,老金樂壞了,第一時間跑到領導那里,要求參與這個項目:“車牛山島曾經是我的家,沒有人比我再熟悉這個島,沒有人比我更清楚電對這個島的意義了。”
乘著舢板、漁船、橡皮艇,老金和建設團隊一次次奔赴車牛山島,少則一兩天,多則十幾天,夜里,伴著海浪入眠,白天,則和官兵們一起搶工。小島上到處都是礁石,根本沒辦法使用機械設備,施工人員只能靠鐵鍬、撬棒徒手挖掘地基、電纜溝。戰士們一旦完成執勤任務,都主動跑來幫忙,大家都清楚,正常穩定的電力供應對守島的意義,所以干得特別起勁。從碼頭到海島的最高處,一共是350多級臺階,每一級臺階都留下了官兵和電力隊員們齊心協力搬運設備灑下的汗水。累到不行的時候,大家便一起吼起軍歌,“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金炳文和建設團隊的同事們往返海島和陸地不知多少趟。現在的車牛山島上,穩固的風機有序旋轉,嶄新的太陽能電板持續發電,專門的配電房和“能源路由器”保證了島上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電視、冰箱、空調、熱水器自不必說,最關鍵的是,有了穩定充足的電,官兵們用上了日產純凈水5噸的海水淡化系統,再也不用喝生滿小紅蟲的儲存水了,甚至還能每天洗上熱水澡。
駐島的小戰士激動地拉著老金的手說:“真是太神奇了!以后咱們島上再也不愁用電用水啦!”
老金瞇著眼睛笑道:“不僅是咱們的這個島,有了‘交直流混聯微電網’這項技術呀,祖國疆域眾多的邊防海島,乃至高山、草原、沙漠等所有“高遠邊無”地區的邊防卡哨,都能用上持續、穩定的電,咱們祖國邊防的銅墻鐵壁將更加堅固!”
老金和建設團隊就要撤離了,眼前這座如獲新生的小島讓他感慨萬千——四十年來雨打風吹,四十年來發展變遷,但它的光彩卻從未黯淡,它始終這般堅定地站立在祖國的最東端,而祖國也從未忘記過它!想到這,站在礁石上的金炳文“啪”地一個立正,舉起他那只斷指的右手,朝著海風中獵獵作響的五星紅旗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海島雖小,卻關乎大國安危。“只要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我們國家電網人的守望。”這是國家電網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時代見證。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