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5-09
2016年,我“退休”了。退休時,他扶著她,她撫摸著我滿是劃痕的背脊,戀戀不舍… …
她叫錢玉蘭,今年78歲,不會說話,也聽不見。
他叫袁立雨,今年50歲,南崗鄉供電所一名普通的電工。
他們相識十三載。
在我看來,他已經是她的兒子了。
2004年3月 初識
負責袁姚、趙莊兩個村用電管理的袁立雨像往常一樣和同事在巡線,途徑趙莊村頭時,錢玉蘭攔住了他,比劃著指向不遠處。袁立雨估計老人可能遇到了難處,便跟隨老人走進了她昏暗的家。她拉了拉燈線,燈沒有亮。原來是停電了,他細心地檢查,發現是刀閘保險絲熔斷,然后麻利地接好保險絲。看到燈亮了,她臉上露出了笑容,豎起了大拇指。
完成了手頭的工作,他環顧著這個可以一眼看完的家——泥巴糊的還有點漏風的墻壁,白熾燈、電飯鍋、風扇是這個家僅有的電器,線路都是裸露的“花線”,插排隨地亂放。這樣的老人,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家庭觸動了袁立雨的心。臨別時,他將已見底的水缸打滿。他的舉動也觸動了老人的心,在他離開后,老人劃下了第一筆印跡。他們的緣分就此開始... ...
2004年7月 再遇
一場大雨突然襲來。晚上,在趙莊村搶修線路的袁立雨想起老人飄搖的小屋。搶修結束后,他專程前往老人家里,只見屋內漆黑一片,她呆坐門前,不知所措。他顧不得身上的雨水和汗水,立即著手檢查和維修... ...凌晨1點,他工作,她為他搖著蒲扇。他離開后,她再次劃下一道印跡。
2009年2月 熟識
剛過完年,袁立雨在上班途中,被老人攔下。她滿臉欣喜地“告訴”他,家里新增了洗衣機。他為老人高興地同時,也暗暗為老人家中的線路、電源配置等“規劃”著,他自掏腰包為老人家更換保護器、刀閘,重新跑線、砌墻、裝修房頂... ...后來,老人家添置了冰箱、電磁爐、電視機等家電,在他的精心維護和悉心指導下,沒有發生任何故障,而且她也能夠熟練地使用。
2012年11月 親情
一年365天,袁立雨有200天從老人家門前“路過”,為了方便和老人溝通,他專門學習手語。
老人沒有學過專業手語,若沒有經過長時間的交流是很難理解她的意圖。但是相處了七八年,她的一舉手一投足,他都懂得。
一天,老人慌里慌張地從屋里跑出來,嘴里“咿咿呀呀”,手不停地比劃,鄰居都看懵了,不知道發生什么事兒。正巧他來看她,見到她慌張的神情和“手語”,他立刻向老人家中跑去,原來是老人家中的一個電源插座因使用太久,老化燃火。袁立雨迅速切斷電源,并麻利地更換了燒壞的插座。鄰居不解地問:“你咋知道老人家中有險情”,他笑著說:“熟識久了,她的每一個手勢,每一個舉動,我都能猜出八九不離十。”
這些年,
他為她查線路、安裝線路,
裝修房子、挑水、支蚊帳,
他背她去看病,守在床前,直到她退燒... ...
他不是她的兒子卻更似他的兒子。
點點滴滴,她件件記在心頭。
她不識字,
她用她特有的方式表達感激,
她在我身上刻畫一筆筆或橫、或豎、或不規則的印跡,
記錄十三年受助的點滴。
我,只是一扇木板門。
是他們每天進出的門;
是他們開啟心扉的門;
更是他們親情的見證!
2016年,
在他的幫助下,她住進了敞亮的新房。
這一年,
帶著407道劃痕,我“退休”了。
【人物簡介】袁立雨,1997年10月參加農電工作,現為國網灌云縣供電公司南崗供電所運維班班組成員,“連心電”志愿服務隊成員。袁立雨負責袁姚、趙莊兩個村的用電管理,共計1000余戶。多年來,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服務轄區內沒有發生客戶投訴、沒有發生安全事故。從2004年起,他一直堅持關愛聾啞老人錢玉蘭,每一次上門服務后,老人都會在木門上做一個記號。十三年來,老人用這種無聲的,也是最樸實的方式,在門板上刻下400多道劃痕,真實地記錄下農電員工的一片愛心和真誠。2013年8月,袁立雨被灌云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授予第二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2014年入選第一季“港城葉欣仁”好人榜,同年8月被江蘇省電力公司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5年7月,被國家電網授予“優秀共產黨員”。
【責任編輯:駱秧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