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戰洪水保通信 勇當排頭兵
中國移動:戰洪水保通信 勇當排頭兵

文章來源: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7-17
近日,國家防總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水利部將水旱災害防御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更是將防汛應急響應緊急提升至最高級別Ⅰ級。南方多地防汛形勢嚴峻,防汛已進入關鍵時期,各地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災和應急搶險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7月12日對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壓實責任、勇于擔當,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傳輸線路中斷、光纜損毀、通信基站停電退服……汛情當前,中國移動人搶險保通信,沖鋒在第一線。
截至目前,中國移動累計搶通基站41409站次,搶通中斷光纜2845皮長公里,搶修倒桿斷桿2875處,搶修64個受損機房;累計出動保障人員60383人次,派出保障車輛28010輛次,調動油機36260臺次。
一級響應吹響戰斗號角
7月以來,強降雨接連突襲江西,全省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短時間內從Ⅳ級迅速升至Ⅰ級,通信保障刻不容緩。“雨情就是號角,汛情就是命令。”中國移動迅速啟動防汛通信保障應急預案,全面打響汛期通信保障攻堅戰。截至7月11日,中國移動在江西組織98個黨員突擊隊、600余名黨員、一千名以上干部員工參與防汛保障。
中國移動與防汛抗旱指揮部密切溝通,加大公司防汛應急通信保障、汛區移動大數據支撐、災害應急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有力保障了地方政府及時決策、科學防汛,得到省防指充分肯定;安排專人防汛值班,應急通信指揮車和衛星電話及時配置到位,保障指揮部通信暢通;針對災情最嚴重的鄱陽等縣市區,搶修隊伍快速行動,有效保障鄉鎮防汛指揮部通信需求,為人員、財產安全轉移提供有力通信保障。同時,中國移動通過精準預測災情嚴重的鄉鎮水位上升情況,在每個鄉鎮選定地勢最高的幾個基站,提前備好物資和值守人員,在保障基站覆蓋區域最后一批地方人員撤離后,值守人員給油機加滿油再撤離,既保人員安全又保通信安全,得到市、縣、鄉鎮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
7月8日13時許,九江市柴桑區新塘至城西港管委會匯聚環中斷,同時中斷匯聚光路多達6條,可能導致數十個基站大面積中斷。而此時大雨滂沱、水流湍急,為將斷裂光纜穿過涵洞到達另一頭進行光纜熔接,中國移動維護人員將斷裂光纜捆綁在救生衣上,順水流穿過涵洞,在另一側撈回光纜。通過不間斷地故障摸排、搶修、恢復業務,維護隊伍終于在當天23點完成了所有業務的恢復。
7月9日上午,柴桑區永安到港口段匯聚環中斷。維護人員傳回消息:港新大道因山洪暴發造成山體滑坡,大段桿路被泥石流撞擊損毀,十余條光纜被壓傷壓斷并掩埋于石土堆中。接到消息后,黨員先鋒崗、傳輸維護員彭德斌火速帶領搶修施工隊前往現場進行緊急救援。經過長達5個小時不間斷地搶修,最終恢復匯聚環業務。
7月10日,暴雨再次來襲,南昌市昌北區水位不斷上升,多處基站附近積水面積不斷擴大,情況十分緊急。中國移動員工萬昌平第一時間奔赴現場、指揮搶修,再一個站點修好后,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站點。其中,英雄大道景觀塔地勢低洼,景觀塔周邊山路泥濘,車輛無法進入,搶修人員抓緊時間步行趕往搶修。眼看著積水要漫過設備了,而被大雨折斷的樹枝擋住了去路,萬昌平當即放下雨傘,徒手清理出一條“路”,為排水、搶修爭取出寶貴的時間。
7月10日,上饒市余干縣瑞洪鎮河街被淹,為了人民群眾用電安全,當地供電所拉閘停止供電。為保障周邊200戶居民通信信號暢通,中國移動員工蔡遠征、楚龍佩、蘇曉毅等人迅速組織搶修小分隊,不顧惡劣天氣,冒雨涉水撐船送油機到被淹的瑞洪3站發電。大家齊心協力抬著上百斤重的油機,涉水徒步趕往退服的基站。經過2個多小時的搶修,基站順利恢復運行。
做防汛保通信的主力軍
持續的暴雨導致江蘇多處網絡通信中斷。為盡快搶通網絡,中國移動員工穿起雨衣徒步上山搶險,踩著泥濘的小路走向基站,挽起褲腳蹚水拉線,凌晨靠著微弱的燈光為基站發電……在搶通基站的同時,也為當地的救災指揮提供安全穩定的通信保障。
連續多天的暴雨,導致蘇州地區太湖及多條內河水位上漲,多地積水嚴重,位于蘇州相城區的秦埂上節點基站出現進水險情,并且市電中斷。為保障用戶的通信不受影響,中國移動維護人員接到通知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踩著泥濘的道路前往基站,開挖排水通道,同時組織應急發電、抽水泵排水,經過數小時的努力,終于將基站周圍積水排盡,險情化解。
“連云港市錦屏高速出口附近一處基站因雨情突然停電,這處基站承擔飲用水源質量檢測傳感器監測數據傳輸功能,情況緊急,請迅速組織搶修!”7月11日23點,中國移動員工穆傳線、郭根虎接到了公司網絡監控中心通知。他們頂風冒雨迅速前往現場。面對濕滑的路面、不停歇的雨給搶修帶來的難度,他們赤腳上陣,現場支攤,經過一個小時的緊張作業,故障終于搶修完成。
在湖北,7月12日至13日,強降雨天氣造成中國移動251個基站停電、180個基站退服、17處約33.2公里光纜受損,5家自營廳墻面滲水、漏雨。截至7月13日12時,中國移動在湖北出動搶修人員543人次、搶修車輛226臺次、油機307臺次,累計恢復停電基站275個、搶通退服基站231個(含前日停電退服基站)、搶通中斷光纜8處約12.6公里,受影響的5家自營廳已恢復營業;同時,積極響應當地防汛指揮部調度,組織全省近3000名黨員及干部員工上堤巡查值守;增強應急搶修能力,針對地勢險峻搶修區域,采用無人機牽引技術累計布放光纜5.5千米;嚴密監測雨情汛情,配合政府部門發送暴雨預警短信約254萬條。
7月12日上午,孝感市紅河大橋出現洪水險情,中國移動搶險隊迅速趕往現場。光纜已被洪水沖斷,搶修人員穿上救生衣,跳入河中完成緊急搶修。在岳陽,由于華容先鋒渡口藕池河水位上漲過快,為避免跨河光纜對防汛物資運輸船通航造成影響,中國移動立即組織維護人員開展應急通信保障工作,調撥15米電桿和挖機,僅用時3.5小時,緊急將跨河光纜升高3米,在未影響一個基站和一個家庭寬帶小區的情況下,確保防汛船只順利通行。
在安徽,中國移動快速響應、啟動應急預案,集結各專業抗洪搶險保障隊伍奔赴現場發電保障、搶排積水、分秒必爭,為災情傳遞、政府搶險救災贏取了寶貴時間。截至7月13日,中國移動在安徽累計出動搶修人員153人次、搶修車輛142臺次、油機發電153臺次,累計搶通停電基站136個。
7月10日至11日,陜西省多地出現強降雨天氣,暴雨造成中國移動103個基站停電、31個基站退服。中國移動迅速行動,啟動通信應急保障預案,緊急調派通信搶修車輛,出動搶修人員奔赴搶修一線。截至7月12日12時,中國移動累計出動搶修人員215人次、搶修車輛85臺次、油機218臺次,停電和退服通信基站已全部恢復。
6月以來,貴州持續遭遇大規模強降雨襲擊,全省多地出現山洪內澇、山體滑坡等災情,導致多處基站及傳輸光纜受損。中國移動迅速啟動防汛應急保障預案,全力開展防汛抗洪和搶險救援等應急通信保障。截至目前,累計出動搶修人員7983人次、搶修車輛3793臺次、油機發電2659臺次。
科技助力“智慧防汛”
中國移動采用多種“黑科技”全力升級“智慧防汛”水平,確保通信“生命線”暢通無阻。
為應對強降雨、洪水等帶來的災情和隱患,中國移動在杭州網絡監控中心啟用防汛抗臺應急指揮系統。一方面通過氣象部門提供的雷達監測動態圖了解杭州全域降水量及趨勢,研判形勢并制定應急預案;另一方面,利用安裝在高點位的“城鄉天眼”設備,傳回實時、高清、廣角的視頻畫面,用于輔助監測重點區域的水位變化情況。
尤為重要的是該系統可以針對沿江沿河流域的1559個基站、7012個小區全面提升保障級別,納入專項監控數據庫。如基站出現性能異常或故障告警,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理,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率,在防汛抗臺指揮中發揮了重要前哨作用。
在寧波和臺州等地,中國移動上線了“防汛抗臺應急平臺2.0版”,將防汛防臺工作納入“一網統管”,針對網絡應急場景下的故障搶修,整合資源、故障等多維數據,通過數據提取、關聯分析、可視化呈現、智能推薦等算法,實現智能資源管理,快速故障定位,合理調度搶修,加快網絡恢復速度,提升用戶感知。平臺集預警、響應、搶險處置于一體,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實時掌握現場情況及搶險進度,大幅提高汛期巡查工作效率,確保在最短時間內保障災區通信要求。
重慶市黔江、秀山、石柱、酉陽、彭水、武隆、南川等區縣,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暴雨強對流天氣,多次突發山體滑坡。中國移動的網絡搶險保障隊伍有的翻山越嶺,克服滑坡路障,肩扛手提發電設備,重新架起山區的網絡信號;有的借調皮劃艇、租用小船等工具運送柴油以保障發電機持續工作;有的不顧河面水急浪涌,浸泡在河水中清障作業,排除干線光纜中斷隱患。
在做好防汛保通信工作的同時,中國移動在重慶積極發揮信息化能力,推出防汛大數據平臺,提高城市管理部門的預警能力和應急響應能力,助力政府部門實現智慧防洪,科學減災。截至目前,該平臺協助開州、綦江、合川、榮昌等地的應急、氣象、國土、地災、水利等部門,發布防汛宣傳知識、氣象預警等信息,已累計觸達超100萬受災民眾。此外,中國移動支撐市氣象局,通過短彩信發送氣象與災害預警信息100余萬條,通過中國移動“千里眼”視頻監控平臺協助航道管理部門開展水位上漲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
在福建,中國移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助力抗洪救災工作,通過移動云MAS平臺發送天氣預警信息20余萬條;在順昌縣等地通過62路云廣播累計播放600余條水位警戒提醒及安全疏導廣播,覆蓋群眾20余萬人,助力構筑“全民防汛”體系。
風雨無阻、堅守一線,中國移動切實擔負起央企責任,守護通信“大動脈”,為防汛抗洪提供強有力的通信支撐。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