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強動力 轉型發展立潮頭
——中國建筑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綜述
——中國建筑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綜述
改革創新強動力 轉型發展立潮頭
——中國建筑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綜述
——中國建筑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綜述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02
2020年,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新簽合同額3.2萬億元,再次刷新全球建筑企業訂單記錄,同比實現兩位數的增幅。
面對不平凡的2020年,業績逆勢增長,體現了中國建筑積極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取得扎實改革成效。
優化管控激發新活力
“掛表作戰、按圖施工”。中國建筑對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要求編制方案,將目標具體細化為8個方面、105項任務舉措。
“中國建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要求,扎實推進國企改革走深走實,不斷提升綜合改革成效。”中國建筑主要負責人強調,截至2020年底,集團105項任務舉措的2020年度節點目標,均已完成。
國有企業發展活力如何激發?中國建筑在國企改革中不斷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引入非公資本,中國建筑與民營企業神州泰岳合資設立中建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中建一局二公司增資擴股,注冊資本由原3.6億元增加至5.33億元,工商變更后公司由單一股東變更為二元股東。
處置低效無效企業,截至2020年,已完成了年度治理工作任務,累計實現治理工作目標的法人企業共181戶。
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目前,集團已完成全部26.9萬戶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的協議簽署、必要資產劃轉、管理職能變更等工作。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中國建筑全面推進用工市場化,實行績效考核全覆蓋,建立倡導價值創造的績效文化和薪酬分配機制。
限制性股票計劃、股票期權激勵、分紅激勵、任期激勵……多元化激勵機制的建立健全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建筑以市場化、契約化為導向,在7家子企業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并在“科改”“混改”企業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縱深發展。
中國建筑主要負責人說:“集團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抓住行動重點,補齊改革短板,強化發展弱項,在改革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自主研發出全球加載能力最強、加載空間最大、功能最領先的土木工程實驗設備“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成功實現世界首例“五橋同轉”……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中國建筑苦練內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2020年初,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建筑依托防疫醫院快速建造核心技術,在10天、12天內分別完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任務;隨后,憑借防疫工程建設集成技術和全產業鏈一體化能力,高質量完成國內外119座醫療設施,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創新始終處于關鍵地位,科技自立自強始終是中國建筑發展的戰略支撐。
——引領行業新型建造技術發展,積極推動“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業化”,布局城市更新、流域綜合治理、智慧城市、地下物流、機器人及智能技術創新與集成等領域。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制定并發布《中國建筑中長期重點研發方向》,確定了“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等10個重點研發方向、153項研究任務,圍繞“重點研發方向”立項26項核心技術攻關方向課題。
——出臺《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三十條舉措》,召開科技創新大會,發揮科技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完善研發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大膽探索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長期以來,我國建筑業物資采購工作受到工程承包模式繁多、組織管理方式復雜、項目點多面廣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影響。
針對建筑業集采管理常有的“采而不集,集而未管,管則難控”問題,中國建筑不斷提升采購管理水平,創新構建“互聯網+”物資采購新模式。
為解決建筑業大宗集采的困難,中國建筑構建了“7+N”區域聯合集中采購模式,并組建了相應的虛擬機構“區域聯合集中采購中心”,大宗物資公開采購有了質的飛躍。
以2020年11月份的華東區域鋼筋聯采為例,共匯集華東區域4省1市年度鋼筋采購需求1000萬噸,實現一小時內完成開標、評標、定標,采購金額超400億元。
中國建筑數字化轉型成效初步顯現。中國建筑在全行業率先開展數字經濟探索,以云筑網為載體,建設建筑產業電商平臺,2020年交易額達到9300億元。此外,中國建筑承建的全國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從2018年上線至今,將2905萬名建筑工人、28.4萬個項目納入平臺管理,有力保障了農民工合法權益。
此外,中國建筑自主開發智慧工地平臺,將更多人工智能、傳感技術、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技術植入到建筑、機械、場地進出關口等各類物體中,普遍互聯形成“物聯網”,有效推動了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