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40年 央企共奮進④】中國旅游集團:筑夢錦繡,見“圳”未來
【特區40年 央企共奮進④】中國旅游集團:筑夢錦繡,見“圳”未來

文章來源:中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8-26
編者按 40年前,黨和國家作出興辦經濟特區這一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決策。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40年來,廣大中央企業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緊抓發展機遇,以扎實舉措全面助力特區高質量發展,與特區共成長、共奮進。為全景展現中央企業助力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40年來砥礪奮進、跨越式發展的壯麗篇章,8月26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特區40年 央企共奮進”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40年對深圳來說,是一段傳奇的蛻變。改革開放為深圳帶來了更多機遇和活力,在包容開放的文化氛圍下,新思想、新事物遍地開花。一批批建設者用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模式”,將一個邊陲小漁村建設成一座國際化大都市。深圳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源頭,也濃縮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就,創造了無數輝煌和奇跡。而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里,有一抹生動的縮影折射著旅游行業的輝煌。
錦繡中華微縮景區——布達拉宮
1985年秋,國務院批準由香港中旅集團(中國旅游集團前身)投資開發占地5平方公里的深圳華僑城。1985年11月,中國旅游集團第一代開拓者們,在深圳灣畔建設了集中國歷史和文化為一園的錦繡中華微縮景區,實現了“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夢想,成為深圳的標志景區之一。景區正式開放的第一年便以接待游客超過300萬人次轟動了中國旅游界,創造“開業不到一年就收回全部投資”的奇跡。兩年后,中國民俗文化村開業,成為中國第一個薈萃各民族民間藝術、民俗風情、民居建筑于一園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并以“二十七個村寨,五十六族風情”的多元情懷和豐厚意蘊贏得了“中國民俗博物館”的美譽。
錦繡中華微縮景區開業
中國民俗文化村開業
作為中國主題公園的開山之作,由中國旅游集團打造的錦繡中華是深圳奇跡的縮影,銳意進取,馳而不息,多年來始終堅持“中國文化傳播者”的使命,匯集中國極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秀麗山河于微縮景區,讓游客“一步邁入歷史,一日暢游中國”,同時以村寨為主要載體、以演藝為特色、以節慶活動為亮點,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民族文化內涵與民俗風情,目前已形成微縮景區、民族村寨、節慶活動、旅游演藝四大產品體系,成為融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地和展示中國優秀文化的窗口。
三月三竹竿節
春節大廟會
BMAI潑水狂歡季
錦繡中華自貢燈會嘉年華
榮獲中國舞蹈最高獎項“荷花獎”的大型文藝演出《東方霓裳》
影視特技實景戰馬秀《大漠傳奇》
大型華夏綜藝史詩《龍鳳舞中華》
深圳這座移民城市的口號是“來了就是深圳人”。2003年,珞巴族落戶錦繡中華民俗村,使得深圳成為繼北京之后第二個聚集56個民族的城市。30年來,先后有3000多名少數民族員工在錦繡中華民俗村工作。中國旅游集團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加強民族團結的全過程和各方面,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踐行新時代加強民族團結的新理念和新思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的社會基礎,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逐步實現“讓城市更好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城市”。多年來,錦繡中華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大量杰出人才,助力其家鄉經濟發展;同時緊密聯系各少數民族地區,以自身資源為平臺,先后與云南等多個省市、自治區共同舉辦了極具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周”,讓中外游客進一步了解少數民族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助力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各民族交融和共同繁榮。
少數民族風情周活動
中國旅游集團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踐行者,錦繡中華與深圳共同成長,不僅為行業樹立良好的典范,也為社會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開業以來,景區累計接待海內外游客近7000萬人次,營業收入逾50億元,利潤總額近15億元,向國家累計上繳稅金超5億元,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達到350個億。景區累計獲得國家級榮譽30項、省級榮譽15項、市級榮譽近百項,三次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經過歲月的洗禮,錦繡中華如今依然歷久彌新。
回首來路,40年篳路藍縷,實干興邦創造奇跡,中國旅游集團與深圳攜手同行,在這片熱土奮斗逐夢;展望未來,40不惑“圳”青春,不負韶華再譜新篇章,錦繡中華為深圳發展共繪同心圓、注入正能量,共同見證美好。時代賦予了深圳全新的歷史使命,2020年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而深圳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更大格局、更強實力,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踏上新時代的征程,中國旅游集團將不忘初心,始終以中國文化主題公園先行者和示范者的身份,堅持傳承、傳播、弘揚中國優秀文化,不斷促進民族團結,深入實踐文旅融合新舉措,助力深圳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