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40年 央企共奮進⑨】中國電建:見“圳”特區治水之路
【特區40年 央企共奮進⑨】中國電建:見“圳”特區治水之路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8-26
編者按 40年前,黨和國家作出興辦經濟特區這一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決策。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40年來,廣大中央企業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緊抓發展機遇,以扎實舉措全面助力特區高質量發展,與特區共成長、共奮進。為全景展現中央企業助力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40年來砥礪奮進、跨越式發展的壯麗篇章,8月26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特區40年 央企共奮進”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8月的茅洲河,在南國的驕陽下蕩漾著金燦燦的光輝,戲水的兒童發出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驚起了葦叢中覓食的白鷺,撲騰著翅膀消失在湛藍的天際線。
鵝頸水濕地
初來者很難想到,這條蜿蜒41公里、哺育388平方公里內近五百萬人口的河流,在幾年前,還是以“黑臭”聞名全國。
中國電建人用四年多的時間,讓這條深莞兩地的母親河,實現了從“掩鼻而過”到“鷗鷺齊飛”的生態蝶變。
2016年2月2日,春節前夕,中國電建在深圳組織召開茅洲河項目誓師大會,拉開了中國電建治理茅洲河,參與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建設的大幕。
茅洲河燕羅濕地公園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高效,是深圳的底色。自中標伊始,電建人跑步進場,日夜兼程,以平臺公司引領十余家集團優秀設計、施工、裝備制造企業,發揮集團全產業鏈優勢,調動萬人建設大軍,克服城市高密度建成區水環境治理“點多”“線長”“面廣”的困難,創造了日鋪設管網4.18km,周完成24.1km的“深圳速度”,以硬作風、硬舉措完成硬任務,探索走出了一條“地方政府+中國電建+EPC”的大兵團作戰治水之路。
這一經驗,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廣東省的高度肯定,寶安區也作為先進典型在廣東省推行河長制工作大會上作經驗分享。同時,電建生態公司受邀參加深圳市河長大會暨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沖刺大會,并作為治水提質骨干企業代表介紹經驗。
茅洲河-洋涌河段航拍
創新,是深圳活力的源泉。面對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起步晚、技術不成熟、缺乏標準等問題,電建生態公司在深圳依托茅洲河等項目的治理實踐,持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形成水環境治理“六大技術系統”“四大技術指南”,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獲批設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累計申請專利超220項,發布技術標準44項,其中部分已上升為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在茅洲河畔建設了亞洲最大、國內第一座工廠化的污泥處理廠,實現了對河湖污染底泥無害化、集成化、規劃化、自動化高效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先后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創新進行時》、新華社、《中國經濟報》等權威媒體聚焦點贊,榮獲深圳市市長質量獎生態類唯一銀獎。
治理后的玉田河
五年時間,電建生態公司累計在深圳地區中標超500億元,納稅近4億元,除茅洲河外,還承擔了龍崗龍觀兩河消黑工程、龍崗區2020年提質增效工程、鐵崗-石巖水庫二期工程等一大批重點工程、民生工程,業務范圍東至深汕特別合作區,西到寶安區。中國電建已成為深圳市治水主力軍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骨干力量。
茅洲河1號底泥處理廠航拍圖
特區四十,但“不惑”。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碧水藍天的生態空間。中國電建人正與四十歲的特區同頻共振,以一往無前的闖勁,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奏響電建音符。
點擊圖片 直達專題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