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你扛事的時候,就得去扛!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張浩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張浩
該你扛事的時候,就得去扛!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張浩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張浩

發布時間:2021-03-07
2020年,這是張浩在鐵四院工作的第26年。也是他與武漢這座城的第34年。在武漢大學本碩七年,然后進入鐵四院工作,這個來自陜西榆林的西北人,已經把武漢當成了他不能割舍的第二故鄉,并且和這座有江河湖泊的城市一樣,有著天生的江湖氣魄、英雄氣概。春節,當這場改變人類歷史軌跡的新冠大疫情在武漢暴發時,黃鶴樓前,江水洶涌;病毒肆虐,疫情如火!“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焙焙臀錆h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面對抗疫“大考”,作為鐵四院新冠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張浩像他職業生涯中無數次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一樣,毫不猶豫地投入到這場命運攸關的抗疫斗爭中。
隔一座城,護一院人。張浩和同事們一起連續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沿,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取得了企業“疫情零擴散”“患者零病亡”的成果,率先完成了全員核酸檢測,為呵護企業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贏得了寶貴時間。非常時期,非常之舉。張浩帶頭組織參與復工復產和推動重大項目建設,一個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步步成為現實——鐵四院成為武漢中心城區疫情“震中”第一批復工、第一批達產的單位,體現了國企服務“六穩““六?!薄敽媒煌ㄟ\輸“先行官”的使命和擔當。
底 氣
1995年4月,26歲的張浩從武漢大學碩士畢業分配到鐵四院,從事鐵路勘察設計工作。
這一年,作為知識密集型企業,鐵四院首批成規模引進高學歷人才。張浩的到來自然受到領導的重視。剛來不久,領導就交給他兩項重點任務:一是抓緊熟悉鐵路機械工程設計業務;二是牽頭開展科研攻關,開發新技術。讓領導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六年,在民主票選科室領導時,連副主任都沒有當過的張浩,竟然高票直接當選主任。領導找他談話:設計院就是這樣,業務好就有底氣,當領導職工也服氣。張浩卻另有想法:擔任科室領導,科研工作的精力就不夠了。領導只一句話“不當這個主任,回去怎么跟那些選你的同事交代”,就把張浩擋了。
一年后,張浩所在的鐵四院機動院(原設備處)機械室無論是設計工作還是科技研發在全院脫穎而出,又是一年,張浩被任命為處長助理,再一年任鐵四院機動院(設備處)副處長,2008年任處長。再往后的2019年,張浩更上一層樓,擔任了鐵四院副院長、機關黨委書記兼湖北省軌道交通智能設計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一路前行,張浩始終沒有丟棄專業業務,先后拿到國家注冊咨詢、造價、監理工程師、注冊一級建造師、注冊設備監理師、投資項目管理師和IPMA國際項目管理專家資格證書,并四次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張浩和他領銜的機動院(設備處)團隊也成為鐵四院有名的“考證達人”“成果大戶”。
底 色
張浩在鐵四院絕對算得上“名人”,不在于重名的人太多,而是在提拔院級領導前,張浩已經連續10年在企業中層干部考核中排名第一,“六好黨員”、省勞模等榮譽數不勝數。他所主政的鐵四院機動院(設備處)連續9年整體考核排名第一,連續10年獲評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連續12年獲評鐵四院“四好領導班子”。
其實,把張浩的一大把優點、優勢,匯集到一點就一個字——“真”,待人真誠,做事認真。和張浩共過事的人都知道,和張浩一起工作真叫一個“累”,他太較真了,不把工作辦到百分百放心,他絕不放過!但和張浩交朋友又叫一個“爽”,簡單真實,特別讓人難忘的是,張浩幫人的時候不僅全力以赴,有時比被幫的人想得還細,讓朋友、同事由衷嘆服。也許正是這些特質,在抗擊新冠疫情這場特殊的戰斗中,張浩的表現才如此淋漓盡致。在武漢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張浩干脆把家搬到辦公室,好隨時安排工作。但這就沒能顧上剛剛接到武漢準備看病的年邁母親。疫情期間張浩幾乎沒有時間陪伴母親,更不要說看病了。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病毒對每個人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恐慌,也使經常需要奔波在外的張浩,非常擔心帶回病毒殃及家人,尤其是身體弱的老母親。4月8日,武漢剛剛解封,母親就離開武漢返回陜西榆林老家了,為的是不給已經身處險境忙忙碌碌的兒子添“負擔”。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是砥礪初心使命的檢閱場。搶抓阻隔,摸清底數!作為鐵四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在主要領導的指揮部署下,張浩密集組織召開50余次疫情防控專題會議,制定了20余份防疫文件,組織專家宣貫防疫知識,商討研究疫情防控措施。大到廣場消殺車,小到醫用防護口罩,事必躬親,章法有度。分級防控,搶抓救治!疫情期間,張浩組織構建了五級防控責任體系,制定了細化明晰高效的應急響應機制,籌備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按照疫情防控“四早”要求,嚴格落實各級防控責任,截至2020年5月鐵四院最后一名確診患者出院,做到了企業疫情零擴散、患者零病亡,以及員工百分百檢測、物資百分百到位,受到上級組織和全體員工的一致稱贊。
面對這一張張優秀的“成績單”,張浩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凡事只要認真,沒有做不好的。但這份認真,是用拼命在做支撐。沒有豪言壯語,行動就是錚錚誓言。張浩是排兵布陣的院領導,更是沖鋒一線的戰士!為了信仰與責任,他可以說拼盡了全力。
底 蘊
大疫面前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大考當前唯逆行方顯央企底蘊。疫情期間,鐵四院在死守院內防控的同時,從來沒有忘記“共和國長子”的央企責任。
一道道難關要闖過,一塊塊“硬骨頭”要啃下。
作為分管領導,2020年2月,接到武漢首義廣場地下空間“方艙醫院”改造建設任務后,他連夜調遣鐵四院專家團隊1個小時到達現場,配合施工單位踏勘、研究,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確保了醫院建設有序推進。
2020年3月初武漢疫情趨緩,復工復產被提上議事日程。張浩及時提出了“兩手抓”的工作方針,在決不允許疫情防控前功盡棄的前提下,科學組織員工返漢、在漢返崗、離漢返工和遠程辦公,制定分批分時推動總部復工復產工作方案,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3月23日,武漢總部正式復工復產,4月9日實現全面復工復產,到崗率達90%。同時組織對全部到崗職工開展核酸和血清檢測,累計開展檢測13500余人次, 4月初實現企業全面工作基本恢復,鐵四院成為武漢中心城區疫情“震中”第一批復工、第一批達產的單位。
在這期間,張浩身先士卒,驅車2000余公里前往山東、江蘇、安徽等地開展疫后復工復產對接工作,先后組織750余人,前往張吉懷、廣汕、贛深等40余個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現場開展工作,有力保障了300余項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確保了商合杭等鐵路開通運營。
發揮技術引領優勢,高質量組織開展交通強國“鐵路篇”、鐵路“十四五”發展規劃等國家級重要規劃設計。積極支持國家“新基建”建設,組織技術人員開展400公里高速輪軌、高速磁浮、智慧交通、智能站房等新技術研究。通過確?;椖勘M早開工、開通,推進基建新舊動能轉換,達到了保就業、穩經濟的核心目標,助推了全國復工熱潮。
江河浩蕩,波濤澎湃。歷經劫難,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已經迎來勃勃生機。大街上人來人往,口罩下的臉孔只露出眼睛,但藏不住對生活的熱愛。
戰斗正未有窮期。面對繁忙的分管工作,張浩已經投身于新的戰場。在這座和他血脈相連的城市里,為了他熱愛的鐵四院,轉戰陣地繼續沖鋒!
【責任編輯:李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