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時間:2021-07-12
近日,全國各地央企員工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錨定了為人民謀幸福的新目標,堅定了開創美好未來的決心。
肩負鄉村振興使命讓群眾走上致富路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月1日,當習近平總書記振奮人心的講話通過電視屏幕在遙遠的怒江大峽谷響起時,有著28年黨齡的潘衛康難掩內心的激動。
怒江州曾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2020年5月,作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公司中國公路車輛機械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潘衛康被派到怒江開展扶貧工作,擔任怒江州委常委、副州長。
在他看來,這不僅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他的偉大使命,更是自己一生難忘的回憶。2020年底,怒江州26.96萬貧困人口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4個貧困縣(市)全部脫貧摘帽,一躍跨過了千年的絕對貧困,全面邁進了小康。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币娮C了當地脫貧后,讓怒江各族人民走上致富路,過上更好的生活,是潘衛康眼下最大的心愿。
目前,怒江州工業企業少,產業發展能力不足,潘衛康正在思考著如何創新幫扶思路。他打算推進中交綠色香料產業園建設,幫扶怒江發展好基礎教育,同時,立足中交基礎設施總承包商行業優勢,建立怒江建筑產業園,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培育當地建筑產業,為群眾創造更多就業致富機會。
對于怒江當地群眾勞動技能低、缺乏增收致富渠道的現狀,潘衛康看在眼里,也拿出了具體計劃。他希望依托中交各地項目建設和沿海大城市務工的需求資源,與怒江職教中心聯合打造中交筑夢工坊,舉辦建筑技能培訓,培育鄉村致富能手、鄉土人才,讓怒江群眾、尤其是易地搬遷群眾有“一雙有技能的手”。同時,組織企業直接到村到組到戶對接,實現“培訓一結束就上班就業”,建立起高效、長期的勞動力轉移體系,讓群眾真正擁有穩定致富的“鐵飯碗”。
給群眾交付一條滿意的通信“天路”
在海拔3600多米的拉薩,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通信發展部高級業務經理王濤和他的同事們心心念念的,是給當地群眾交付一條滿意的通信“天路”。
今年6月底,D2021次動車組列車從拉薩火車站駛出,沿著奔騰的雅魯藏布江一路前進,駛向“雪域江南”林芝市。這是西藏境內第一條高鐵,王濤和項目團隊成員們歷時5年規劃建設了這條高鐵的通信網絡覆蓋工程,確保了高鐵開通之日,也是通信暢通之時。
如今,當“復興號”在“世界屋脊”上馳騁時,列車上的乘客們同樣能暢游在4G的網絡世界里。
川藏鐵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世紀性戰略工程。拉林鐵路位于青藏高原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藏東南谷地,全長435公里,是川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做好拉林鐵路全線通信網絡覆蓋工作是西藏通信人,更是西藏鐵塔人的光榮使命?!蓖鯘榻B,拉林鐵路通信網絡覆蓋工程90%以上的線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項目團隊在高海拔野外頂著強烈的日照,克服青藏高原缺氧帶來的眩暈,強忍著身體上的不適,進行站址勘察和建設,一干就是2年多。
達嘎拉隧道是拉林全線最長的隧道,長達17公里,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隧道之一。為了按期完成漏纜、電力電纜、光纜、無線設備的安裝,盡早開展聯調聯測工作,保證通信網絡暢通,團隊成員每天都要持續高強度工作超過10個小時,遇到鐵路封閉施工時,只能申請凌晨的天窗時間點進場,通宵達旦趕工期。
憑借鐵塔人敢啃硬骨頭的精神,項目團隊在拉林鐵路開通前提前完成了41座隧道的通信設施建設、設備調通、無線測試等工作。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王濤知道,作為央企的一名黨員,保障這條“天路”的網絡穩定,就是在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巴ㄐ啪W絡要讓老百姓用得起,更要用得好,這也對我們后期在川藏鐵路長期的建設過程中,保障好,維護好、優化好通信網絡覆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拉林路段的網絡覆蓋工程結束后,王濤要和項目組的同事們一起向森林更茂密的無人區深入,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在川藏鐵路沿線,建成一條隱形的“信息高速路”。
但未來的施工條件更加艱苦,施工區域絕大部分屬于無人區,有95%的橋梁和隧道,最長的一節隧道是42.5公里。“我們將繼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p>
為煤炭行業規劃好“雙碳”目標藍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F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而對于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煤炭規劃院”)黨總支書記、執行董事歐凱來說,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趕考之路。
作為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的二級子公司,煤炭規劃院是一家具有近70年歷史的能源領域咨詢機構,過去幾十年里,這家規劃院圍繞我國煤炭的開采、設計、利用等全周期開展相關設計規劃。去年,當我國提出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后,規劃院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重大轉變。
去年10月以來,煤炭規劃院組建了由院士、大師領銜,業內知名專家、博士為課題負責人的研究團隊,在煤炭行業率先開展了“碳達峰、碳中和”系列研究,并成立了低碳發展研究中心,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同時,也為煤炭企業提供“3060”背景下的解決方案。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實現“3060”目標對于煤炭行業來說,既充滿挑戰也是一次重大機遇。我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路徑需要參考國外走過的路,但又不能完全復制,因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路徑和國外不同。對整個煤炭行業來說,如何正確理解雙碳目標的實施,系統理解碳減排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如何制定正確的碳減排路徑,這些也都需要規劃院在頂層上給出專業指導,為煤炭行業順利實現雙碳目標作好服務支撐。
向著“3060”目標前進,歐凱的工作強度加大了,出差的頻率明顯提高,經常要去各地幫助政府、企業實現“3060”目標提出可行性建議。但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強了,“過去一直肩負著推動煤炭科學發展、引領煤炭領域科學技術進步的責任,現在要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低碳領域的研究工作開展得更有價值。”歐凱知道,要做好這項工作,規劃院全體成員要不斷探索學習研究,面臨著人才方面的挑戰,也要克服重重困難,才能開創美好未來。
下一步,煤炭規劃院計劃深入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研究,將研究成果納入國家能源局《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為煤炭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點擊圖片 直達專題
【責任編輯:王占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