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經濟參考網 發布時間:2022-01-06
信物是最好的歷史,傳承是最好的紀念。
當得知央視和國資委新聞中心要為建黨百年創意打造《百年信物》這檔特別節目,作為中央企業一名老宣傳工作者,我要為這個創意大大點贊。展示百件鎮企之寶,推出百位一把手講述國企故事,通過見人、見物、見精神,進一步傳承紅色信仰,堅定理想信念,真是大格局、大手筆!
我感覺非常興奮,因為這首先是一個好選題——中央企業太需要宣傳了。我們身邊的許多人都叫不出幾家中央企業的名字;為國家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勞動模范、崗位能手、技術標兵,在各種媒體上出現的頻率也不高,《信物百年》的出現,把中央企業的歷史通過講一件“信物”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梳理歷史的同時,教育了自己的員工,也深深打動了廣大讀者。它讓更多人知道,原來“你是這樣的央企”。
我也能確定,這個選題一定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無論是五分紙幣上的“海遼”輪,還是首張《義勇軍進行曲》唱片,無論是周總理的來信,還是王進喜的筆記本。這一件件“信物”的背后,都有我們的祖輩、父輩或是我們自己奮斗的身影。正是先輩們堅持不懈地追求理想、尋求真理,前仆后繼、艱苦奮斗,才有這一幕幕慷慨激昂的歷史、一段段波瀾壯闊的人生,也才有一代代薪火相傳、長盛不衰。我們今天看到昂首屹立東方的共和國巍巍大廈,是先輩們用血和汗,打好的基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也是他們終生奮斗的愿望。
看似一件歷史的紀念物,實則凝聚了一個企業的精神。王進喜的筆記本,不僅見證了王進喜參加大慶石油會戰的全過程,也寫下了“鐵人”內涵豐富、充滿哲理的“五講”,即“講進步不要忘了黨,講本領不要忘了群眾,講成績不要忘了大多數,講缺點不要忘了自己,講現在不要割斷歷史”——它不僅是“鐵人”王進喜一生學習實踐的思想結晶,也是以“苦干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包括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生動寫照。這個精神財富不光屬于石油石化產業工人,也屬于全體中國人民。
王進喜在一本書的側頁上寫下的“五講”
中國石化的“信物”是1953年10月1日,新中國第一張發明證書,它授予我國現代化工業的鼻祖侯德榜的偉大發明——侯氏制堿法。
這張發明證書,是一代又一代有理想的中國化工業科學家,前仆后繼堅持實業救國、艱苦奮斗發展民族工業的見證。它所蘊含的精神,和“愛我中華、振興石化”的中國石化企業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它也是今天中國石化“精細、創新、共贏、人本、責任、誠信”的企業文化的歷史淵源;它更是中國石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發展動力。
企業需要精神。中央企業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企業,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們從一誕生起就同黨和國家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了一起。一直以來,中央企業總是立場堅定、聞令而動,黨和人民指向哪里,中央企業的隊伍就打向哪里;黨和人民需要什么,中央企業的機器就生產什么。我們所看到的企業“信物”,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它們身上還帶著央企先驅們的溫度,它們是黨史、國史、企業史的生動見證。“信物”包含著奉獻精神,這種奉獻精神是家國天下的情懷,是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沒有這種奉獻精神,中央企業培養不出一代一代無私而優秀的奮斗者,也就沒有了接續發展壯大的動力。
員工也需要精神。“信物”還包含著戰斗的精神。為誰奮斗、跟誰奮斗、如何奮斗,這是企業員工最想搞清楚的問題。事業之所以為事業,而不是一種簡單的謀生,歸根結底是因為所從事的職業有了精神的內涵。“信物”就是一種榜樣的精神力量,從它們身上,我們的員工能看到先輩流血犧牲、創業艱難,能學到英雄生命不息、戰斗不止,能感受到作為中央企業精神傳承者的驕傲。有了榜樣就有了方向,就能夠目標一致、眾志成城,有了榜樣就有了動力,就能夠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有了榜樣就有了使命,就能夠不斷總結前人經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造更多的輝煌。
中央企業是新聞富礦。我們有悠久的歷史、偉大的英雄,有先進的技術、優質的產品,這些基礎足以讓我們產生無數爆款的新聞和作品。但是長期以來“什么也不說,祖國知道我”的文化,讓中央企業為社會公眾所知甚少。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既要做好,也要說好”成為越來越多中央企業的共識。宣傳企業,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小事,更是展現制度優勢、提高四個自信的大事。
我們各企業可能從事的業務不同、服務領域不同,但我們都有共同的紅色底蘊。中央企業就像是在國民經濟中承擔不同任務的角色,《信物百年》給我們搭建了一個高大上的表演舞臺。
衷心希望這樣的舞臺更多一些,這樣的機會更多一些,讓我們學歷史、長見識,在不斷吸取前人奮斗經驗的過程中,創造更加偉大的事業。我們一定會為自己是一個央企人而自豪,為是自己能夠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自豪。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