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 向上向善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陳重私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陳重私
自強不息 向上向善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陳重私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陳重私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2-08
近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名單公布。作為奮戰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一線的勞動者——中國建筑旗下中建一局北京分公司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機電工長陳重私獲評孝老愛親類全國道德模范。
全國道德模范評選是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評選表彰活動,每兩年評選表彰一屆。本屆活動按照群眾推薦、遴選上報、資格審核、宣傳公示、萬名公眾代表和全國活動評委會投票等程序,共評出68名全國道德模范和254名提名獎獲得者。這些道德模范事跡突出,群眾認可,也是引領社會向上向善的旗幟。
“獲授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我感到非常榮幸,也非常激動。”陳重私說,他看過很多模范英雄的感人事跡,覺得自己做的事很普通。“這個榮譽稱號不屬于我自己,我是代表幫助過自己的人去領的,一路走來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陳重私表示,這個榮譽稱號是壓力,也是動力,今后會更加努力地生活和工作,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把大家的幫助、關心和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父親去世 命途多舛 年少的他扛起家庭重擔
23歲的陳重私家在海南臨高縣紅華農場。4歲時,其父因病去世;11歲時,因小兒麻痹癥雙腿殘疾的母親又不幸患上紅斑狼瘡,這讓本就困難的家庭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困境。“小時候不清楚這是什么病,只看見母親一直在哭,家里親戚不停嘆氣。”那時的陳重私只知道,家里徹底沒有了經濟來源,只能依靠低保及親戚接濟。
生活的苦難,沒有將他打倒。為了補貼家用,年幼的他,每天拎著袋子在上下學的路上,盡可能多地撿些廢紙瓶罐,賣給廢品站換些生活費。
回到家里,陳重私帶著弟弟做家務、忙農活,十多歲的他已經像個大人一樣挑著扁擔,下地給瓜菜挑水施肥。從那時起,他獨自挑起了照顧母親和年幼弟弟的重擔。
2015年,陳重私考入海南農墾加來高級中學就讀。到了暑假,為了給母親掙些醫藥費,陳重私利用暑假外出在萬寧一家檳榔加工廠打工。悶熱的廠房,高強度的工作狀態,讓同批的暑期工紛紛辭工回家。“那時也想過,要不干脆回家吧,太辛苦了。”可是一想到一個月兩千多元的工資,陳重私還是選擇了堅持,“為了家人,自己做些犧牲是應該的。”在青春的年紀,承擔本不屬于這個年紀的重擔,但陳重私用堅強扛起了這份責任。
然而好景不長,2017年,高三開學的第一個學期,母親意外摔傷,生活無法自理,病情反復,經常住院。為了照顧母親,陳重私只好隔三岔五請假,到醫院陪護。母親趕他回學校,陳重私每次都說“那我走了”。可是到了輸液時,陳重私又出現在病房里。
“媽媽的病情嚴重,輸液時如果沒人陪護,萬一出現緊急情況,連幫忙喊護士的人都沒有。”陳重私想過退學,“把我的學雜費和住宿費退回來,也許可以補貼家用。”
當陳重私回到學校,與班主任談起退學時,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學雜費和住宿費,是老師們瞞著陳重私,自發湊錢補上的。“用功讀書,才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班主任的囑咐,陳重私一直記在心里。回校后的陳重私更加刻苦努力學習,只為了一份堅持:讓自己變得更好!“守住這個家”是他最大的心愿。“真的很感謝老師、同學們的幫助,讓我能夠完成高中學業。”
不離不棄 毅然帶著生病母親去上學
陳重私曾有過美好的理想,想要去省外讀大學,看看外面的世界,畢業后自由自在地闖一闖,把青春揮灑在異鄉。
2018年高考填報志愿時,陳重私在分數足以報考省外高校的情況下,卻猶豫了,“我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媽媽怎么辦?”弟弟剛讀中專,母親肌肉出現萎縮,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顧,陳重私已經是這個家唯一的支柱。他放棄了去省外求學“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決定報考海南的學校,留在海南照顧母親和弟弟。并毅然決定帶著母親去上學。“我到哪里,媽媽就到哪里。”學業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落在他稚嫩的肩頭。
開學第一天,陳重私帶著母親走進校園,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也要守住這個家。
自強不息三頭六臂 醫院學校兼職幾頭跑
“上大專后,母親基本臥床不起,不能長時間離開人,我便打算把母親接到海口照顧。”為了能夠方便照顧母親的同時兼顧學習的重任,他租住在學校旁的一棟民房內。在學習上,他很清楚照顧母親會占用自己一部分學習時間,但是他仍然堅持,勤學苦練,抓住每一刻的學習機會,刻苦鉆研專業知識。
平時,陳重私勤工儉學,最多同時做5份兼職。他給老師當過助手,去酒店端過盤子,在超市搬過貨物。可無論做什么,應聘時他都有一個要求,就是中午和晚上必須回家。因為他要回家給母親做飯。
陳重私大二時,母親再次因病住院。他就每天騎著電動自行車不斷往返于醫院和學校,盡心盡力照顧母親。海南的盛夏暴曬難耐,陳重私卻不得不頂著烈日穿梭在海口街頭。從學校到醫院,往返一趟就是20公里。長時間的暴曬,讓他的胳膊呈現出“黑白分明”的兩種顏色。
同學們都覺得陳重私每天都很忙,“一下課就不見人了”。當陳重私的母親又一次住院治療時,同學們帶著水果前去探望,才知道陳重私每天的時間有多么緊湊。
“上午6點起床,給媽媽做早餐,然后趕去上課。中午回家做午飯,遇到下午沒課的時候,爭取做兼職。晚上回家做晚飯、做家務,忙到半夜,才有時間溫習功課。”
陳重私的弟弟陳重宏在海口市桂林洋的一所中專就讀,平時出入不便。到了周末,陳重宏想過來幫忙照顧媽媽,陳重私卻常常拒絕,“好好待在學校,這里有哥哥在,你不用操心。”事實上,陳重私早已分身乏術,卻不得不要求自己“撐下去”。
大三上學期計算機考試那天,正趕上陳重私的母親辦理出院。當天正好是端午節。接母親出院時,陳重私叫了一輛出租車,卻堵在了海府路上。“母親剛出院,身體虛弱,一直喊著口渴。”陳重私心里又急又怕,他擔心母親的狀況,也擔心自己趕不上計算機考試。
直到開考一個小時以后,陳重私才回到學校。安頓好母親,他馬上趕到考場,在剩余的半個小時里,順利地完成考試,并且憑借著各科優異的成績,獲得5000元獎學金。
陳重私把獲獎證書交給母親時,母親忍不住流下眼淚,“要是沒有重私,這個家不知道會怎樣。”
心存感恩 做人生賽場上的“鋼鐵后衛”
去年9月,其母因病逝世。彌留之際,老人告訴陳重私要好好活下去。一路走來,陳重私內心始終充滿感激。他至今仍保存著一個小筆記本,里面記錄著過去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遇到的每一位好人。“好人一直都在我身邊,有時我上課或兼職沒有時間,住在附近的出租車司機吳阿姨,就會煮飯給我母親吃。還有,椰樹集團和海南潮汕同鄉會資助我在大學的學費和學雜費。”陳重私上大學的學費,老師、同學和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也都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他們還組織捐款,幫助陳重私母親辦理醫療報銷等。
一路走來,社會各界對陳重私的關愛始終相伴,讓他的心里充滿了感恩和愛。陳重私表示“會繼續好好工作和學習,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以后會盡自己的努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將溫暖傳遞下去。”
在此次獲評全國道德模范之前,陳重私還先后獲得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海南省“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好青年”“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人生的賽場上,陳重私像一名最堅強的“鋼鐵后衛”,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沖撞,頑強地守住家的防線。
今年6月,大學畢業的陳重私入職中國建筑,成為中建一局北京分公司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的一名機電工長。該項目是海南省重點建設項目,陳重私也正式成為一名海南自貿港一線建設者。陳重私主要負責技術質量巡查、綜合管理協調等工作。走上工作崗位,他繼續發揮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作風,在師父的指導下細心鉆研機電施工工藝及管理要領,工作能力迅速提升。工作之余,他還積極投身各類公益行動。作為中建一局(海口)志愿服務隊的一員,他全程參加了項目組織的11項志愿服務行動。
“陳重私是一個陽光、開朗、積極向上的同志,他的言行,在同齡人中一直都是榜樣。”中建一局北京分公司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黨支部副書記趙強表示,并強調陳重私這種不屈服于苦難、忠誠擔當、向上向善的精神,深深感染著身邊的同事。陳重私獲評全國道德模范后,中國建筑廣泛宣傳,號召全體中建人向陳重私學習,并將這種精神傳播給更多人。陳重私表示,“未來,相信在中國建筑這個大家庭的幫助和支持下,我一定能攻克一切難關,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