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無限 情深幾許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錢建華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錢建華
光明無限 情深幾許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錢建華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錢建華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fā)布時間:2021-12-08
30余載與電網朝夕相伴,半生守護高原溫暖光明。同事們說,他是電網的“守護神”,是大家的“定心丸”,只要有他在,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他叫錢建華,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一名電網檢修工人。他36年扎根青藏高原艱苦一線,足跡踏遍百余座變電站,精準診斷了上萬臺電網設備,從一名中專畢業(yè)的少年一路成長蛻變?yōu)殡娏夹g專家,完成創(chuàng)新項目400余項,示范創(chuàng)新了100余項國家專利,節(jié)約資金近一千萬元。先后榮獲“中央企業(yè)先進職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以他名字命名的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培育了一批批高素質人才,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首批全國“示范性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
“設備是有靈性的”
10月,在位于西寧市郊的750千伏西寧變電站大型隱患治理現場,錢建華帶著幾位年輕人,一起處理設備故障,他一身藍棉布工作服已洗得褪色泛白,臉上被高原的烈日和風沙打磨出了特有的色調,人群中的他神情專注、精干利落。
國網青海檢修公司主要承擔青海境內330千伏及以上55座變電站和青豫特高壓,青藏、青新、玉樹、果洛電力聯網工程等186條1.1萬多公里輸電線路的運檢任務。如果說國網青海檢修公司是負責青海主電網安全的大本營,那么錢建華就是電網安全運維主戰(zhàn)場的安全前哨和技術尖兵。
“別看電網設備全是鐵疙瘩,它們是有靈性的,只要我們悉心呵護,它們就不會‘鬧脾氣’。”錢建華這樣說。他對它們的“脾氣”了如指掌,每當設備“生病”,都能將其精準治愈。
很多人難以置信,在青海電力系統(tǒng)有名的專家錢建華,實屬一名“土專家”。起初,初中畢業(yè)的他在發(fā)電廠從事汽機運行工作,后進入供電公司從事變電檢修,后續(xù)以優(yōu)異成績取得專科學歷。
要當好電網醫(yī)生,技術必須要精。從發(fā)電廠到變電站,從八十年代的低壓配電網到如今的超高壓、特高壓主電網,從交流電到直流電,電網技術飛速發(fā)展,電氣設備日新月異,尤其在高海拔特殊環(huán)境下,沒有經驗可借鑒、沒有規(guī)范可參照的情況比比皆是。錢建華跟隨電網的發(fā)展步伐,主動學習新知識、研究新設備、掌握新技能、攻克新課題。
技術專家并非徒有虛名。在750千伏西寧變電站的一次檢修中,開關刀閘無法分離。情況緊急,錢建華頂著零下13攝氏度的低溫和大風爬上設備構架,踮著腳、弓著腰,整個身體俯在冰涼徹骨的金屬設備上,神情專注,像是外科大夫正在進行重大手術。經過半個多小時的作業(yè),“嘩”的一聲,刀閘分離,故障排除,現場歡呼聲一片。而他的腿腳被凍得僵硬不能行走,最后是同事們把他從構架上抬了下來。
遇上重大工程驗收檢修,他經常連續(xù)一兩個月甚至半年吃住在變電站。每當說起故障搶修,他都能立馬說出確切時間。他如數家珍般地回憶道:“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年在海晏變電站,12月份大雪天,三個人處理了一天一夜,設備拆解組裝不下20遍,咬著牙把問題找出來排除了故障,這個時候才感覺到累了。”
36年一隅,他參加了青海上百座變電站以及青藏聯網、玉樹聯網、青新聯網、果洛聯網、青豫特高壓等重大工程驗收投運,完成上萬臺開關的檢修和數千次設備搶修及應急處理。
不辭勞苦沖在前,風雪無阻勇擔當。他堅韌如松、精神如炬。連續(xù)多日扎在急難險重作業(yè)現場,餓了吃泡面,困了睡工地,是常有的事,在重大搶修中幾十個小時不合眼,他是大家心中的“鋼鐵俠”。
“每一次創(chuàng)新都在解決一個難題”
“我們不是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而是為了解決現場工作遇到的問題,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保障人身及電網安全。”錢建華這樣說。他經常強調,不要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一定要抓住實用性和效益性。
變電站母線是電網的主設備,長達幾百上千米,全部要通過固定支撐裝置懸置在空中。由于母線筒的熱脹冷縮現象,隨著氣溫變化會伸縮移動,然而,高原溫差變化大,母線筒與支撐裝置之間常出現卡澀,變電站母線多次出現拉裂故障。錢建華潛心研究尋找解決方案,最后提出用滾動支撐代替原來的滑動支撐,即通過安裝滾輪減小摩擦阻力,使母線筒可以靈活伸縮而不出現故障。這項改進措施被應用到了后期所有的新建變電站中,原來的滑動支撐裝置也在一次次檢修中被逐步替換。
近年來,他多次參加國家電網公司變電一次設備檢修試驗規(guī)范、標準的編修,編制了青海電網十幾類開關設備檢修工藝導則,創(chuàng)新改進了運行中高原型旋轉式隔離開關、新東北新型隔離開關、旋轉式隔離開關觸頭、高寒地區(qū)新型斷路器氣動機構等,他牽頭研發(fā)的多項成果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對于變電站設備制造工藝方面的創(chuàng)新改造想法,他經常與制造廠家反復溝通,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提升設備安全水平,他提出的10多個創(chuàng)新項目和想法得到生產制造廠的高度認可和推廣實施。
他有發(fā)現問題的“火眼金睛”,更有解決問題的過人本領。他走到哪里都閑不住,年過五旬依然每到變電站必去親自巡視,他總能發(fā)現別人發(fā)現不了的問題。“60后”的他經常和“90后”“80后”青年一起忙碌在變電站,對年輕人進行現場教學和技術指導,將半生所學傾囊相授。為了能讓每位學員看清楚、聽明白,他陪著學員輪流爬檢修平臺,一遍遍登梯、一次次操作,有一次甚至引起腰傷復發(fā),可他一聲不吭,貼上膏藥繼續(xù)咬著牙堅持。對于青年員工撰寫的創(chuàng)新方案,他總是逐字逐句修改,很多時候批注的內容都超過了原文字數。
絢麗的匠心之“花”,結出豐碩的創(chuàng)新之“果”,錢建華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不懈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實現了青海主電網一項項工藝革新和技術攻堅。如今,他依然秉持匠心和初心,在青海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fā)展中,保障“綠電大動脈”的安全穩(wěn)定,確保清潔能源可靠輸送,使堅強電網成為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的有力支撐。
“如今,我也成了你”
為了電力事業(yè),錢建華舍棄和付出了太多。
作為兒子,父母生病時只有妻子獨自在病床邊守護;房子裝修、購置家具、聯系搬家公司,也是妻子跑前忙后。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與電網設備在一起,但妻子一直特別理解并在背后默默支持他。
作為父親,兒子的家長會他從未參加過,但兒子的學習情況他一直非常關心,哪科是強項,哪科是短板,平常的愛好習慣等,他都清楚地記在心里。
錢建華深知虧欠家人,疏于對家人的照顧和陪伴,因此他一有閑暇便會盡力彌補,盡可能主動承擔家務,不加班的周末一定是他做飯,讓妻子休息一下。飯后,他常和妻子一起出去散散步、聊聊天。兒子說:“媽媽擅長做家常菜,但每逢節(jié)假日或家里來客人,硬菜都是我爸做。”
他家的客廳有一盞落地燈,是妻子專門留給他加班晚歸時照明的。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他常在客廳學習。那些年,經常是他在客廳看書,兒子在臥室做功課。在兒子心里,這是父親給他最長時間、最近距離的陪伴。
“我父親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他干了一輩子電,對工作特別嚴謹。”父輩的言傳身教,讓錢建華明白,精湛的技術是干好工作的前提。
在錢建華的影響下,兒子也立志為電力事業(yè)做貢獻,高考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華北電力大學。2018年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跟隨父親的足跡,也成了一名變電檢修人。
現在,兒子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疑惑經常回家向他請教。一家三代傳承,家中最多的話題就是“電網、設備、安全”。
“我爸經常在家學專業(yè)知識,他的書架上大部分都是電力專業(yè)書籍和技術資料。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他的書桌上又多了很多黨史書籍。”兒子說,“我也在向父親看齊,努力向黨組織靠攏。”
錢建華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兒子,“愛崗敬業(yè)”這四個字要用一生的熱情和執(zhí)著來定義。
錢建華有一個質樸的夢想:“電網十分堅強穩(wěn)定,設備少出甚至不出故障,以更少的人力和更高的效率來守護更多的設備,讓人民群眾永遠用上放心電。”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