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載獻大愛 一人溫暖一座城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魯鵬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魯鵬
二十五載獻大愛 一人溫暖一座城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魯鵬
——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魯鵬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2-08
一句諾言,可以堅持多長時間?5年,10年,還是20年?
一個普通人,可以向多少人作出承諾?上百人,上千人,還是一座城市的人?
1996年,因為對母親的一個承諾,魯鵬與敬老院的老人們結緣,看望慰問、掃地做飯,多年來從未間斷;2012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務隊成立,并迅速發展至14支分隊、540多名隊員,幫扶對象也擴大到殘障兒童、空巢老人、困難群眾;2016年,在當地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志愿服務隊升級為志愿者聯盟,吸納各行業志愿者2300多人,服務范圍覆蓋全市,受益群眾累計超過2.4萬人次。
他很平凡,但一句話,就堅守了25年;
他叫魯鵬,憑一個人,感動一座城……
11月5日,在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儀式上,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德陽)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魯鵬被授予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一句給母親的承諾,他有了18個“爺爺”“奶奶”
10月14日,重陽節當天,在德陽市旌陽區雙東鎮敬老院,伴隨著一陣汽車引擎聲從遠處傳來,老人們聞聲走向大門張望,“是鵬娃來了!”“您慢點,楊大爺。”魯鵬一邊扶著87歲的楊方容老人,一邊提著慰問品走進敬老院。
老人們口中的“鵬娃”就是“全國最美志愿者”魯鵬,敬老院的老人都喜歡這樣親切地稱呼他。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一句簡單隨意的稱呼,而是與魯鵬在多年相處過程中積累的真情。
每一份長久的堅持,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對魯鵬來說,這顆種子,就是自己的母親。
魯媽媽名叫陳立瑰,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德陽市旌陽區東升村小學當民辦教師,隔壁就是村里的敬老院,她經常帶著孩子們上門,掃掃地、洗洗衣服或者唱首歌,就能讓這些孤寡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孩子們也高興,覺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這其中,也包括年幼的魯鵬。
即使后來參軍入伍,魯鵬也始終牽掛著這里。退伍后,他仍然堅持去敬老院看望,聊天說話、做飯洗衣。老人們很欣慰,“鵬娃子”還是跟以前一樣。陳立瑰也很欣慰,善良的種子在兒子心里生了根、發了芽。她特意叮囑魯鵬:“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直做下去,你想好了嗎?”魯鵬鄭重地回答母親:“媽,幫助別人是利人利己的好事,我會堅持下去!”
可能連魯鵬自己也沒想到,這一句話出口,就是20多年。
從1996年開始,魯鵬一直是東升村敬老院的“自己人”,老人們都拿他當孫兒。李萬興大爺跟他感情最深,90歲那年,李大爺不行了,魯鵬得到消息后連忙趕過去,還是沒能見上最后一面。臨終前,老人一直在喊魯鵬的名字,眼睛看不見了,頭一直朝著門的方向,在場的人都哭了,直到有人騙他說“鵬娃子到了”,老人才咽下最后一口氣。在老人靈前,魯鵬跪下磕了三個頭:“李大爺什么都沒有了,只有我,可他走的時候我卻沒在。”
當年敬老院里的18名老人均已作古,都是魯鵬親自送走的。如今,魯鵬繼續關心關愛著雙東鎮敬老院的老人們,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對他來說,老人們就是自己的“爺爺”“奶奶”。
一個和“女兒”的約定,他有了幾十個“孩子”
“有段時間沒見孩子們了,心里真想他們。”今年春節后,魯鵬來到德陽市旌陽區友邦福利院,為孩子們帶去玩具、學習用品等禮物。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加之出于對孩子們的健康考慮,魯鵬一行人這次未能見到孩子們,于是他們將禮物交給福利院,通過福利院工作人員為孩子們送上問候和關切。他說,看著孩子們一天天成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作為黨員服務隊的隊員,他經常奔走在社區、學校、醫院,定期上門看望福利院里特殊的孩子們,給他們帶來糖果和玩具,陪他們做游戲、說心里話。
福利院里有80多名孤兒。有一次,魯鵬發現一個叫民小雨的女孩在偷偷看他手上的鉗形表,問了好幾次才知道,她以為那是游戲機。魯鵬說:“叔叔送你一個真的好不好?”小雨拉著魯鵬走進房間,指著躺在床上的一個癱瘓孩子說:“我想給小伙伴也買一個。”幾天后,魯鵬把兩個游戲機交到了小雨手上。小姑娘笑了,眼里流露出從未有過的深刻情感。魯鵬抱起她時,這個患有自閉癥的孩子輕輕叫了一聲“爸爸”。魯鵬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了下來。
就這樣,魯鵬有了幾十個“女兒”“兒子”,他經常帶著玩具、糖果來看他們。他的善舉也帶動了服務隊的小伙子們,隊員們每次都主動要求跟他一起來。
一份對社會的誓言,他有了無數個“魯鵬”
“大爺您好!您除了理發還要刮胡子嗎?”“大娘你好!這是安全用電宣傳單,里面有很多常用的安全用電知識,有空的時候看看,對安全用電很有幫助……”9月30日上午,德陽綿竹市中心廣場人頭攢動,魯鵬志愿者聯盟的志愿者們為市民開展愛心義剪與安全用電知識宣傳。
隨著幫助的人越來越多,被帶動的人也越來越多。2012年,以魯鵬名字命名的“魯鵬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很快就從剛開始的22人擴大到540多人,建立了14支分隊,設立了17個愛心服務點,被評為“四川省青年優秀志愿者組織”。“志愿服務,就是義務幫助他人,沒有報酬、沒有實惠,但要有一顆熱忱的心。我對大伙兒沒什么要求,只要別人需要我們,我們就要挺身而出!”成立儀式上,魯鵬如是說。
2016年8月,在德陽市委、市政府的倡導下,“魯鵬志愿服務隊”又升級為“魯鵬志愿者聯盟”,覆蓋電力、交通、衛生、教育、媒體、通訊、銀行等公共服務行業,招募志愿者2300多人。在脫貧攻堅戰中,他們走進偏遠山鄉,與留守兒童、貧困老人結對子,幫他們解決困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他們走進小區測體溫、發物資,走上街頭協助警察登記來往車輛、進行人員排查,還向老人和環衛工人免費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資。
無數個身影,同一個“魯鵬”。從一個人到一支隊伍、一座城,魯鵬一直堅守著自己對家人、對社會的承諾,他也成為了德陽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張“名片”,多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權威媒體報道,在四川乃至全國都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一種最樸實的信任,他有了不竭的動力
鮮花、榮譽、掌聲……魯鵬出名了。很多人被他的事跡和精神所感召,加入到了主動幫助他人的隊伍中,志愿服務在當地蔚然成風。2020年,德陽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身為形象大使的魯鵬,和同伴們一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也有人不太理解:堅持這么久、付出這么多,圖什么?
魯鵬講述了一次自己的親身經歷。2017年11月,一直忙忙碌碌的他突然從人們的視線里消失了。時間一長,他幫助過的敬老院的老人、福利院的孩子們著急了,到處尋找魯鵬,找不到;不斷給魯鵬打電話,打不通。
魯鵬去哪兒了?
他正在生死線上掙扎。
當年10月,魯鵬率隊到大巴山老區參與精準扶貧,覺得腸胃隱隱作痛,疼得受不了住進醫院,最終被確診為急性胰腺炎。肚子上開了一道20厘米長的口子,170多斤的壯漢瘦成不到110斤,皮包骨頭的樣子讓從德陽趕來的女兒一看就嚇哭了。
2018年3月5日,魯鵬志愿者聯盟的志愿者們照例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魯隊長”依然沒有現身,老人們很沮喪。志愿者于心不忍說了實情,大家頓時緊張不已,馬上和魯鵬視頻。于是,讓人落淚的一幕出現了:一群白發蒼蒼的老人圍著院長的手機,爭著和病床上的魯鵬說話:“魯隊長好好休息,保重身體。”“早點好起來,我們都盼著你回來!”
這就是魯鵬的回答。“人,總是要有一種精神,說到就要做到,履諾就該如金。那些最樸實的信任和關心,那些最單純的言語和笑臉,就是我最大的滿足,我相信,也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句諾言,可以堅守多久?
一個人,用愛溫暖一座城!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