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年華誕 許黨報國
2021年7月1日,中國能建基層黨員在哈密光熱發電項目用14500面定日鏡拼組出一枚閃閃發光的巨型黨徽,用科技獻禮建黨百年華誕,用實力展現中國式硬核浪漫,自豪感油然而生。該項目集發電與儲能為一身,是可代替化石能源電站作基礎負荷和調峰負荷的綠色電源,每年可向電網提供清潔、穩定的優質電量約1.983億千瓦時,節約標煤6.19萬噸。
2.保冬奧供電,拼了!
保發電、保供電,就是保冬奧。11月7日,面對壩上氣溫的驟然下降、寒冷風力忽飄不定,2022冬奧會日漸臨近,用電量逐漸增大等保電保供嚴峻形勢,河北華電沽源風電有限公司“聞風”而動,和時間賽跑、與困難搏斗,始終做到度電必爭、能發盡發,展現出央企“沖得上、頂得住”的責任擔當。
3.兩位老科學家的未來之約
電梯門打開,95歲的張履謙院士踱步到門口,抬手整了整黑西裝的領子。“篤篤”。門打開,這是兩院院士陸元九的家。陸元九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引領開拓了中國航天自動化科學技術,培養了一大批航天領軍人才。1月9日,在他的101歲生日這天,同為獻身中國航天事業的老伙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顧問,95歲的張履謙來賀他生辰。兩位老科學家相約保重身體,約定未來共同見證中國航天邁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4.只要有親情在,在哪都是過年
2021年春節,東航十萬員工絕大多數堅守崗位,就地過年。上海虹橋機場裝卸員韓兵兵說,親情在,在哪都是過年。不見面,是為更好的見面。今年,我們響應國家疫情防控的號召,就地過年,在崗位上做好航空地勤服務。
5.守護萬家燈火 巡線路上有我
2021年1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大明山景區氣溫下降至零下4攝氏度,南方電網廣西南寧武鳴供電局黨員突擊隊對供電線路進行特巡維護,當天,武鳴供電局出動工作人員32人次,6輛搶修車,加大人工觀冰和線路除冰力度,守護群眾溫暖過冬。
6.生命禁區的“輸血站”
西藏自治區雙湖縣被譽為“人類生理極限的試驗場”,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氣含氧量約為內地的40%,全年凍土時間、8級大風天數超過200天。中國石油西藏銷售那曲公司雙湖加油站是雙湖地區11.67萬平方公里內唯一的加油站,當地人們親切地稱之為生命禁區“輸血站”。4月10日,攝影師拍下了這個堅持24小時營業的雙湖加油站。
7.“爸爸,加油!病毒,走開!”
2021年1月12日,國家能源集團煤炭經營分公司石家莊辦事處員工張鍵在家連續幾天加班到深夜,女兒特意和媽媽一起制作了“桔子口罩”給他戴上,并給他說:“爸爸,加油!病毒,走開!”
8.“救援航母”水上機動轉移受災群眾
距離不是問題,相向而行才是答案。7月22日晚,中國安能的專業救援人員102名,攜應急動力舟橋、全地形兩棲救援車等裝備30臺套,奔赴河南新鄉市衛輝市頓坊店鄉牛場村,連夜搭設應急動力舟橋。經過一夜的持續奮戰,兩臺長40米寬8米的動力舟橋架設完成,每臺可按10.8公里/小時的速度,滿載450人,實現快速水上機動,5小時內轉移群眾1400余人。
9.即使只剩下一束光,也用盡全力為你點亮
“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對這世界的洪水猛獸。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們也用盡全力為你點亮,為你保駕護航。” 7月21日凌晨,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產科手術室,因暴雨停電,國網鄭州供電公司發電車及時前來,為備用燈供電。
10.希望每一顆小小的種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
國家管網東部原油儲運公司襄陽輸油處以“管網橙”志愿服務為載體,與管道沿線貧困學生張春生和張金鵬兄弟倆結對助學幫扶,連續5年組織團員志愿者定期上門看望、輔導學習、互動游戲,讓缺失家庭溫暖的孩子感受到快樂和關愛,點燃鄉村振興的“希望之星”。2021年3月3日,20余名志愿者實施“愛心改造家”計劃,用9個小時的辛勤勞動,為貧困學生張春生、張金鵬一家整理堆放雜物、粉刷房屋墻壁、整改電路、添置新家具,營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