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地質總局:以“鏈式”發展為路徑 構建地勘單位現代產業體系
冶金地質總局:以“鏈式”發展為路徑 構建地勘單位現代產業體系

文章來源: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發布時間:2022-05-17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以下簡稱“冶金地質總局”)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國資委黨委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的部署,全面梳理產業布局,摸清產業鏈分布底數,根據自身主責主業優勢,在戰略礦產資源安全保障領域勇當鏈長,構建地勘單位現代產業體系。
新疆西天山勘查基地
成立70年來,冶金地質總局始終秉承“提供資源保障,實現產業報國”的企業使命,精準服務國家資源安全戰略,累計探明礦產資源80余種,可供開發利用大中型礦床600多個,為我國成為鋼鐵大國和以鞍山、包頭、馬鞍山、黃石等為代表的工業城市崛起,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截至2021年底,冶金地質總局累計提交資源儲量:鐵礦345億噸;錳礦13.42億噸;銅2316萬噸;鉛鋅5435萬噸;金2166噸,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據自然資源部有關地質勘查行業通報,冶金地質總局經濟規模、發展速度、發展質量均居全國地勘行業前列。
新疆哈巴河勘查開發基地
面對國家對戰略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的重視和需求,冶金地質總局認真履行中央企業職責,積極發揮黑色金屬行業領頭雁作用,不斷開辟資源保障新思路、新實踐,以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統籌發展,著力提升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能力,加快打造戰略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現代產業鏈鏈長,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更好發揮中央企業作用。
一是全面梳理了鏈長核心競爭力。冶金地質總局在礦產資源勘查領域形成了“向斜(形)控礦理論”“內源外生理論”“構造疊加暈”等獨有的核心技術,均取得顯著找礦成果;冶金地質總局現有235處礦業權,出臺了一系列獨有的地礦技術體系,并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
二是明確了產業鏈所涉及產業領域。包括戰略礦產資源基礎地質領域、戰略礦產資源勘查領域、緊缺戰略礦產資源開發領域、戰略礦產資源地學研究領域、新資源前沿應用研究、戰略礦產資源地學聯盟。
戰略礦產資源服務國民經濟的生產過程
三是構建了產業鏈圖譜。冶金地質總局按照戰略礦產資源安全保障工作步驟“普查-詳查-勘查”的原則,結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有關精神,提交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儲量,實現戰略礦產資源安全保障。
四是確立了總體目標。冶金地質總局全力保障國家戰略礦產資源安全,緩解緊缺戰略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十四五”末,力爭累計提交戰略礦產資源儲量:鐵礦8-10億噸;錳礦1.5-2億噸;鉻礦50-150萬噸;銅50-150萬噸;鉛鋅100-200萬噸;金50-150噸;銀1500-3000噸。
五是明確了重點工作任務。冶金地質總局組織實施戰略礦產資源重大專項;提出緊缺戰略礦產資源政策及技術重大建議、構建一整套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技術支撐體系和行業標準規范;牽頭設立產業鏈產業聯盟;組織、召開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國內交流共享研討;建設鐵、錳、鉻、戰略性礦產資源政策研究技術等大地質產業協同平臺;建立境外戰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基地。
內蒙東烏旗花腦特勘查區
下一步,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黨委將按照國資委黨委部署,把抓實產業鏈鏈長作為實現強企業、強資源、強科技的重要抓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現代產業鏈鏈長推進工作中探索新路徑、發揮強作用、勇擔資源保障責任,在央企高質量發展中盯目標、扛任務、做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