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構建源網荷儲用體系 打造循環經濟2.0版本
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構建源網荷儲用體系 打造循環經濟2.0版本

文章來源: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7-06
在全球綠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趨勢下,建設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現代能源體系,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循環利用的資源關,是現代能源企業發展的新方向。2014年,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全面投產,以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現有的年消納1000萬噸劣質褐煤的180萬千瓦自備火電裝機、40萬千瓦自備風電裝機、86萬噸電解鋁產能以及配套自備電網、監控指揮中心的煤電鋁循環經濟產業集群為根基,打造全國首個“煤-電-鋁”綠色產業鏈,并于同年12月在利馬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一舉斬獲“今日變革進步獎”。
在新時代、新背景下,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積極探索儲能示范、綠電交通、氫能應用等新產業,延長循環經濟產業鏈,以“源-網-荷-儲-用”一體化推動綜合智慧能源企業轉型進程,打造霍林河循環經濟升級版。
清潔能源——為低碳綠色發展賦能增勢
內蒙古公司電力分公司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積極搶占霍林河地區新能源市場,先后取得了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續建(第五期)風電項目、火電靈活性改造促進市場化消納新能源光伏項目等新能源建設批復,并將于年內完成全容量并網投產,屆時該公司新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空前的1050兆瓦,占局域網總裝機容量的36.84%,新能源年發電量約為24.9億千瓦時,相當于全年節約標煤72.88萬噸,相應減少排放二氧化硫5181.9噸、氮氧化物3.379萬噸、二氧化碳186.3萬噸、灰渣26.91萬噸。
局域電網——為綠電全額消納搭建平臺
一直以來,新能源消納問題一直是制約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癥結”所在,也始終是傳統發電企業向綜合智慧能源企業轉變過程中必須要切實解決的一大難題。“源-網-荷-儲-用”項目依托霍林河循環經濟局域電網實現統一管控、居中調度,以“風光火儲”互補發電模式,搭建新能源全額消納的智慧平臺。利用火電、儲能系統實現深度調峰,確保完成“零棄風、零棄光”目標,為區域產業協同、企業低碳轉型提供堅實保障。
負荷升級——為能源高效轉化提升空間
在“3060”雙碳目標和能耗雙控政策的大環境下,負荷端電解鋁產業以綠色發展促轉型、以提質增效穩增長、以智能制造塑優勢,努力在創新驅動上實現增效。通過實施電解槽底智能巡檢機器人、鑄造集中監控系統、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等智能制造項目,加快智能工廠建設升級步伐。以電解系列穩定高效運行為核心推動技術創新,極大增加了工藝管理的柔韌性、增強了應對階梯電價的“反脆弱”能力,創造了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新價值的同時,為能源高效轉化提升了更大空間。
儲能示范——為循環經濟產業提供延伸
內蒙古公司擔當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的試水者和先行者,新建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系統、磷酸鐵鋰池液冷儲能系統和飛輪儲能系統各一套并逐步開始試運行,年內后續建設30兆瓦適合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的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系統,在實現富余電量儲存,也為今后的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擇優選取儲能系統起到了示范作用。
綠電應用——為企業轉型發展點燃引擎
為了加速該公司的低碳轉型發展,實現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相結合,打造新的利潤增長極,該公司與屬地政府積極溝通,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城市綠電交通和PEM制氫儲氫項目建設。項目竣工后將廣泛應用到電動汽車、氫燃料公交車、氫能重卡、燃氣汽車和以天然氣為燃料的工業,預計每年可為當地減排二氧化碳達到1165噸,為促進地區能源可持續性、助力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央企能量、點燃國家電投的低碳引擎。
隨著“中國3060”碳排放目標的提出,十四五期間,霍林河循環經濟將以“綠色效益再翻番;低碳智慧創雙一”轉型戰略為指引,以建設升級版循環經濟、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為總體思路,加快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為國家電投“2023年碳達峰”目標的順利實現增添新的助力。
【責任編輯:豐收】